958.第958章 張啟元的殺招

字數:335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權傾大宋 !

    卻說,張啟元風塵仆仆趕到了軍前,剛剛見到兀術,就迫不急耐地道:“郎君,為何大軍不進?”

    兀術笑咪咪地起身迎接,顯得尤為地熱情,非常客氣地道:“子初成功讓南朝入甕,可是大功一件啊!”

    張啟元很無奈地看了眼兀術,歎了口氣道:“郎君,夏國主被在下說動,提前介入了陝西,正是大金對南朝打擊的絕好時機,郎君一旦出動,王大郎將黯然收場,大好時機不容浪費啊!”

    “他們的北侍軍很完整,銳卒如林,我們很難打下來。 ”兀術也很無奈,北侍軍嚴陣以待,要真的開打,對女真人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他就算有心也不能不權衡。

    他和張啟元不同,需要從女真人最高利益考慮,萬一把大宋行朝惹急了,真的爆發沿河大戰,恐怕金軍主力會陷入泥潭,不能對西北戰事進行影響。

    “郎君失算了,王大郎是要一鼓作氣,滅亡黨項人,取得涼州的戰馬。郎君坐山觀虎鬥,不如直接接入,讓他動彈不得。”張啟元在臨行前,就和兀術商議了,要趁著大宋發動戰爭最關鍵時刻,讓他們折戟沉沙,此正是大好時機。

    “恐怕還不到時候,我們正關注張通古被刺傷.”兀術的心思變了,他必須從全局考慮。

    張啟元是人才不假,軍事上卻和他無法相比,金軍主力決不能用在沿河五路。

    “什麽,張大人被刺傷?大好機會啊!”張啟元瞪大眼睛,頓時抓住了一根稻草,恨不得立即進攻。

    兀術何嚐不知道是機會,可他仍然有忌憚,本就是訛詐點好處來的,要真開戰真要人命。

    “郎君,可以不在沿河開戰,仍然達到效果。”張啟元目光閃縮,臉色卻非常狠厲。

    他也看出兀術的不願,隻能壓下心中的恨意,臨時改變自己的計劃,生死一遭,有些事也能看得明白。

    兀術眉頭微挑,他也是經驗豐富的將領,稍加琢磨就明白,玩味地道:“你是想直接援助黨項?”

    “不錯,在下也認為郎君南下,與其直接進攻三京,不如給黨項實惠,嵬名仁孝繼承王位,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恐怕他擋不住南朝的進攻,畢竟王大郎準備了十年。”

    張啟元撇撇嘴,沉聲道:“郎君無需多少大軍,隻要在河東大河東岸駐紮三萬人,一支兵馬出天德軍,南朝西侍軍必然受挫,王大郎必然俯首。”

    兀術做了個請字,自己想回到座位上坐下沉思,張啟元並不在意,也做到了一旁靜靜等候。

    誠然,張啟元對大宋行朝相當了解,甚至接觸過西北作戰的兵棋推演,他又對夏有過情報研判和實地接觸,直接出兵的方式,不算是新鮮,甚至很多金大臣都設想過。

    但是,他們並不認為大宋能滅亡夏,隻需要坐山觀虎鬥,兩邊訛詐好處,卻沒想過阻止宋軍的西進。

    李乾順的突然掛掉,夏政權內部不穩,宋軍戰術得當,新兵種的出現,讓夏軍連戰連敗,似乎真的頂不住了。

    兀術不由地打了個冷戰,張啟元說的有道理啊!夏內部不穩,宋軍強悍,真的要另作打算才行,兩邊消弱、相互訛詐的策略,似乎有點行不通了。

    如果,在坐視不理的話,待宋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再想搬回來就難了!夏有著存在的理由,決不能被宋吞並。

    他不敢想象,大宋行朝得到整個定難和河西,那會是怎樣的局麵?可以肯定的是,一支強大的馬軍必將橫空出世,他不敢再想女真人的命運,王秀就是個笑麵虎。

    “郎君,軍情緊急,時不我待啊!”張啟元淡淡地道,既然改變了主張,那就雷厲風行,他從來不是磨嘰的人。

    就在張啟元力圖改變策略,對王秀戰略截胡時,杭州玉泉山書院,發生了一場辯論,王門子弟分歧日深。

    辯論堂內是唇槍舌劍,劉仁鳳神色淡然,洪真也是麵帶微笑,兩大山長涇渭分明。

    原來,洪真帶著中山書院學生團,來杭州進行訪學,兩大書院的學子,進行了一場施政國策的大辯論,發生了首次麵對麵的碰撞。

    一身青衣便服的費蘇進來,能坐的地方,早就擠滿了學生,還有杭州的士人,甚至連過道上擠滿了人。辯論台上,雙方各五名學生,唾液橫飛,正在激烈地辯論。

    辯論的題目他是知道的,當今邊事與三位將校處置。

    正方,是以行事孟浪,卻法外有情;反方,是以法不同情,當明正典刑。

    他對學生辯論不感興趣,以他的見解很簡單,三個賊廝鳥破壞山長大策,引發對朝廷戰略的危機,決不能輕饒,就算有王門子弟也不行,那廝更應該嚴懲。

    “解齋可來了,咱們出去說話。”

    正在想著,張陵、趙非從人群中擠了過來,那是滿頭大汗啊!尤其是胖墩張陵,不是一般地痛苦。

    “鴻阜兄好不容易來了,自然要清靜一下。”費蘇嗬嗬一笑,明顯到了辯論尾聲,再不出來就全場了。

    三人出來到了花謝旁,趙非笑咪咪地道:“我就說人山人海,鴻阜好不容易跟洪山長回來,來聽哪門子辯論,早該回研究院,給火器課的學生講解黃藥,也比呱噪強。”

    費蘇瞥了眼張陵,笑咪咪地道:“你和四郎這一去行在,研究院又去了老穀子,就剩下長德挑大梁,真的很不容易啊!黃藥進展速度太慢了,我都為你們焦急。”

    張陵抹了把胖臉,無奈地道:“鍾山初創,又是先生寄予厚望所在,實在是分不開身。倒是穀子這廝遠渡重洋,在海外大展手腳,讓人羨慕不已。”

    “黃藥幹係重大,不能不加快速度,至於老穀子也不是去逍遙的,那是去鬼門關向淌個來回。”費蘇一直希望黃藥穩定,能大量裝備部隊,尤其是海船戰艦,可惜一直沒有太大進展,著實讓人鬱悶不已。

    趙非看著費蘇,道:“你怎麽這麽晚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