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F20轟炸機問世

字數:622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偽鈔帝國 !

    中華帝國空軍獲得了f17戰鬥機和艦載型f18戰鬥機的全套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和設備資料,憑借中華帝國強大的工業實力,投產速度將是非常快的。

    f17戰鬥機和f18戰鬥機所采用的相關技術,是中華帝國在航空領域奮鬥十幾年得到的成果。即便德意誌帝國也得到了由希特拉提供的風洞實驗室,但畢竟起步晚,比中華帝國晚了十幾年,這當中產生的差距,即便中華帝國停步不前,德意誌帝國奮起直追,也要累吐血。更何況中華帝國不會停步不前,而是坐火箭般持續發展。

    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性的科技競賽。

    中華帝國空軍有了f17陸基戰鬥機和f18艦載戰鬥機,短時間內,將不懼德意誌帝國空軍,對德軍的福克e3戰鬥機有著巨大的性能優勢。

    除此之外,壓製德意誌帝國的空中勢力範圍,不單單隻靠戰鬥機,還要有轟炸機才行。

    希特拉過早的曝光了德意誌空軍的轟炸機成果,一次英吉利海峽事件,倒逼中華帝國也推出了性能更加強大的轟炸機。

    為了對抗德意誌帝國空軍最先進最強大的哥達式轟炸機,中華帝國空軍這一次獲得了一款新式轟炸機,同樣也是帝國科學院研發多年,封存多年的鎮院之寶。

    新式轟炸機被中華帝國空軍裝備委員會命名為f20,直接缺省了f19這個編號。這是因為中華帝國空軍裝備委員會希望用f19這個缺省了的型號來迷惑敵人,讓敵人感覺到神秘,他們越是感覺到神秘,就會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去收集情報,這也相當於一種戰略忽悠戰術,讓敵人分不清中華帝國空軍裝備發展的虛實。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中華帝國軍方的高度讚揚,帝國兵部很快製定了裝備命名附件,附件中增加了一項規定,那就是不再按照順序來對新式裝備進行編號了,而是打亂順序和編號,缺省一些編號,用來迷惑敵人,讓敵對國家無法分清虛實。

    德意誌帝國的哥達式轟炸機一經問世,就在整個歐洲產生了巨大的震撼,令德意誌帝國周邊的歐洲國家感到恐慌,畢竟這種可以從天空上向下扔砸蛋的轟炸機,幾乎防不勝防。

    尤其是歐洲各國的王室和貴族們,整天提心吊膽的,擔心某一天自己家的上麵出現一架哥達式轟炸機,扔下一顆五十公斤砸蛋,然後自己和家人瞬間全被炸死了。

    這種恐慌是切實存在的,而當時中華帝國在歐洲的駐軍並未攜帶有轟炸機,不過中華帝國軍方安撫歐洲小夥伴們不要害怕,畢竟當時中華帝國空軍在歐洲周邊的軍事基地都部署有大量的f16和f16改型戰鬥機,就算德意誌帝國的哥達式轟炸機飛過來了,也可以直接擊落之。

    不過,當德意誌帝國很快發展出福克e3型戰鬥機後,這種戰鬥機對中華帝國空軍的f16戰鬥機形成挑戰和威脅。

    隨著一次德意誌帝國的空中演習,德軍出動大批福克e3型戰鬥機掩護哥達式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模擬福克e3型戰鬥機攔截了中華帝國的f16戰鬥機後,哥達式轟炸機成功完成了對某國首都的轟炸任務。

    於是,歐洲各國又開始緊張了,對哥達式轟炸機惶惶不可終日,各國媒體對此戲稱是歐洲人的哥達式災難。

    如今中華帝國也推出了f20型轟炸機,改機不論是製作工藝還是性能,都高出德意誌帝國的哥達式轟炸機。

    表現在外形上,f20型轟炸機翼展高達28米,比哥達式多了整整四米,長度和高度分別達到了15米和5.4米,個頭明顯超過德軍的哥達式轟炸機了。

    不光是個頭,f20型轟炸機的重量高達12000公斤,這大塊頭比德意誌空軍的哥達式轟炸機重了整整三倍。

    當然,如此大塊頭,必然導致飛行速度受到影響。

    盡管中華帝國科學院提供了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單機功率達到260馬力,一共使用四台這樣的發動機,也僅僅隻能將f20轟炸機推動到170公裏每小時的速度。

    f20轟炸機的航速雖然隻有170公裏每小時,但也比德軍的哥達式轟炸機快了30公裏每小時。

    關鍵是f20轟炸機的體積和重量龐大,好處就是載重大,可以攜帶更多的飛行員,裝備更多的重機槍,投擲更多的航空砸蛋。

    按照f20的設計指標,最多可以安裝七挺重機槍,比德軍的哥達式轟炸機多了四到五挺。可投擲四十二枚五十公斤航空砸蛋,是德軍哥達式轟炸機的四倍多。還可以換裝成六枚兩百公斤航空砸蛋,這是德軍哥達式轟炸機所不具備的能力。

    要知道,一枚五十公斤航空砸蛋的威力跟一枚兩百公斤航空砸蛋的威力差距是巨大的,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二者的關係不是四倍,而是四次方的指數倍。

    假如哥達式轟炸機投下一顆五十公斤航空砸蛋,可以炸毀一艘五十噸的炮艦或者重創一艘三百噸的護衛艦,那麽f20轟炸機投下一顆兩百公斤航空砸蛋,則可以摧毀一艘一千噸的驅逐艦,或者重創一艘一萬噸的重型巡航艦。

    如果是集群作戰,就算德軍出動一百架哥達式轟炸機,也隻能是重創一艘中華帝國海軍的無畏型戰列艦,根本無法傷到中華帝國海軍的超級戰列艦,因為中華帝國海軍建造的超級戰列艦,其不但裝備了大量的防空武器,更是加厚了水平裝甲,耐得住兩百公斤航空砸蛋以下的轟炸。

    反過來,如果是中華帝國空軍出動一百架f20型轟炸機,那麽攜帶的都是兩百公斤航空砸蛋的話,直接就可以擊沉任何一艘德意誌帝國公海艦隊的主力超無畏戰列艦,因為德意誌帝國的超級戰列艦,在水平裝甲防護上麵做得根本不夠。

    當然,如今的德意誌帝國公海艦隊,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尤其在希特拉的刻意指引下,威廉二世已經下令對現役的全部主力戰艦進行改裝和升級,其中一項就是加固了水平裝甲防護能力,至於水平裝甲防禦能力達到了多少,目前中華帝國還不得而知。

    即便如此,中華帝國空軍的f20型轟炸機一旦批量服役,將給德意誌帝國空軍帶來巨大的軍事壓力,將抵消德意誌帝國對周邊歐洲國家的空中威懾能力。

    同樣都是轟炸機,德意誌帝國的哥達式轟炸機有優點和缺點,優點是造價相對中華帝國的f20型轟炸機便宜,但缺點也因此暴露,畢竟哥達式轟炸機是全實木製造,這對轟炸機而言,壽命將大打折扣。

    但德意誌帝國也是沒有辦法,因為他們一是資金匱乏,無法調集更多的經費來研發金屬蒙皮的轟炸機機身,隻能用硬度過得去的木質機身了。

    另外,就算德意誌帝國有了足夠的資金來研發和生產哥達式轟炸機,其機身也隻能是木質,因為德意誌的工業技術水平不如中華帝國,給飛機用的金屬蒙皮需要考慮重量和結構強度問題。鋁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可惜強度不夠,鋼的強度夠,可惜太重了。德意誌帝國才金屬材料方麵的技術還是落後於中華帝國的。

    反觀中華帝國,早在世界大戰前,李衛國就在中華帝國本土和澳洲陸續建立了鎂鋁合金生產基地。

    中華帝國這些年囤積的鎂鋁原材料已經堆積如山了,隨時隨地的可以拿出來製造重量輕結構強度大的金屬飛機機身,這也是當初李衛國早就計劃好了的事情。

    由於這個年代的航空發動機功率普遍較低,還無法使用單翼機身設計理念,所以隻能是雙翼飛機。

    而對於轟炸機而言,雙翼機身麵臨著結構拉力過大問題,普通的木質機身壽命極短,而且在空中容易發生險情,解體的幾率都非常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華帝國的f20型轟炸機采用了半金屬機身設計,金屬材料便是鎂鋁合金。

    之所以用的是半金屬機身,實在是鎂鋁合金還是太貴,建造一架f20型轟炸機,造價是德軍哥達式轟炸機的5倍,就算不考慮中華帝國本土人工費用成本高的因素,也達到三四倍的程度。

    好在這個年代,半金屬機身已經非常高大上了,因此中華帝國軍方也沒有太過挑剔,隻要可以壓製德軍的哥達式轟炸機就可以了,至於成本問題,隻要不影響性能,能省點是點。

    當然,這當中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空軍還是不被海軍和陸軍待見,因此軍方在給空軍項目撥款時,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畢竟造一架f20轟炸機,可以造二十輛坦克了,陸軍會有怨言或者借口增加軍費的。

    造價,可以說是f20轟炸機的唯一缺點了。

    除此之外,f20轟炸機的優點非常多,除了那些應用在f17戰鬥機和f18戰鬥機上麵的新技術,新式的轟炸機整流罩,也是f20轟炸機出色性能的亮點。

    提起整流罩,不得不提空氣和機體產生阻力這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實際上,在空氣阻力的研究方麵,帝國科學院的專家們也通過風洞試驗總結了大量的數據。

    其中一個發現是翼身組合體氣動流幹擾形成的幹擾阻力。到建元4001年時(1901),帝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通過大量的試驗發現,雙翼飛機的下機翼可能具有最大的翼身組合體幹擾阻力,有可能引發穩定性和操作性方麵的問題。

    不過,通過加裝翼身整流罩之類的整流裝置,可以大幅改善這個問題,加上f20轟炸機整體布局在結構設計和氣動方麵的一些優點,使得這種布局最大程度的保證f20轟炸機的飛行穩定性,對未來中華帝國轟炸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還有一個是f20轟炸機的獨占新技術,那就是變矩金屬螺旋槳。這是專門為f20型轟炸機研發的裝備。

    早在世界大戰時期,中華帝國科學院的專家們就已經意識到了變矩螺旋槳在提高發動機功率和自身效率方麵具有很大的潛力。但在金屬螺旋槳問世之前,由於木製螺旋槳結構上的限製,使得變矩螺旋槳還停留在理論上。隨著中華帝國科學院完成了金屬螺旋槳的各項試驗,在建元4001年使得金屬螺旋槳進入了正式的實用階段,於是變矩螺旋槳終於得以實現,並優先在f20轟炸機上使用,主要是為了滿足f20轟炸機的長時間滯空巡航目的,因為金屬變距螺旋槳,對長時間巡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提到螺旋槳,就不得不說另一個關鍵設備,也是戰鬥機的核心部件,作為心髒的發動機冷卻係統,永遠都是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事實上,自從中華帝國開始航空發動機研發之後,固定氣缸式發動機一向都有冷卻方麵的問題。世界大戰期間的旋轉氣缸式發動機正是由於冷卻效率高而獨步一時。

    中華帝國在實戰中為氣冷式發動機設計了環形發動機罩,在實現冷卻的同時具有良好的減阻效應。接著帝國科學院又針對f16戰鬥機的空中表現,設計出氣動式發動機罩,將發動機完全包裹在內,使得飛機具有更好的氣動外形,直接應用在了f17和f18戰鬥機上,而在f20轟炸機上麵,則又加裝流量調節裝置,這樣具有更好的減阻效果。

    這些新技術,最終都集中在f20型轟炸機上麵,創造了一個奇跡。

    對於這個奇跡,或許整個中華帝國都會歡呼,全世界都將震驚和顫抖,但是對於李衛國而言,他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高興。

    在看完新式戰鬥機和新式轟炸機的報告後,李衛國隻是淡淡的點點頭,因為這些本來就是在他的督導下完成的,實際上在當初研發成功後,李衛國的確興奮了一陣子,不過現在再看時,自然就不會有當初那麽興奮了。

    空軍新式戰鬥機和轟炸機,將優先集中向歐洲部署,這也是內參給出的計劃,在德意誌帝國周邊部署大量的f17\f18戰鬥機和f20轟炸機,保持對德意誌帝國的空中封鎖,這是空軍報複德意誌帝國的方式。

    最後是陸軍,內參同樣擬定了策略,隻不過跟空軍和海軍不同,陸軍一旦采取報複行動,很容易擦槍走火,畢竟空軍和海軍是裝備的較量,而陸軍則基本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