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五。出國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A+A-




    兩萬多塊原石指望李儒晉一個切肯定是不可能的,再說李儒晉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切石機和磨石機隻用了三天就做好並拖到軍營裏了,現在正擺放在軍營的倉庫中。

    切石頭的人也變成了軍營裏的士兵,十台切石機一字在倉庫中排開,五台磨石機放在另一邊,也是一字排開,幾十名士兵正不斷的把翡翠原石不斷的抬到切石機上,在”刺啦啦、刺啦啦“的聲音中不斷的被切開,抬下,出翡翠的被收集到一邊,而切廢了的石頭則被收集在一起,抬到了倉庫外麵,也不知道被扔那了。

    整個切石過程呈流水線樣式,效率那是不用說了,整個場麵,竟然有幾分壯觀,畢竟沒有幾個人能有機會看到切石竟然是以流水線方式來切石的。

    還有幾個年紀明顯偏大的人在石頭堆裏不斷的翻動著,手裏拿著支筆,拿起一塊石頭,看看,然後畫上線,再繼續拿起石頭,劃線,不斷是重複著。

    這幾個人是李府的管家為李儒晉找來的,這些人來自那裏,李儒晉不用想也猜得出來,除了皇宮,還能是那?皇宮裏什麽奇人異士沒有?找幾個懂得翡翠原石的人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而李府的管家則是這裏的監工,負責這裏的所有事物。李儒晉則主要在研究所,有空的時候才會過來看看,說實話,李儒晉來了也起不了什麽作用,就憑他那點對翡翠的了解,能起什麽作用。

    雖說人多力量大,研究所裏集中了幾百名大文帝國各個學科的科學家來編寫各個學科的基礎理論,但對於整個龐大的基礎理論,這些人,明顯還有些力不從心,進展的速度並不是很快。

    而李儒晉現在算是總撰寫人兼總審批人兼總負責人,這麽說吧,李儒晉算是現場總指揮,所有的一切都由他負責。他會忙成什麽樣,可想而知。

    基礎理論的整理和歸納又容不得半點馬虎,要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這更加大了李儒晉的工作量,每天累成狗,連睡眠都明顯不足。

    都忙成這樣了,內閣也沒有放過李儒晉,一個電話,李儒晉又屁顛屁顛的跑到了內閣,聽候差遣。

    這一次,內閣確實需要李儒晉來幫忙,因為內閣要組團出國,到國外采購機器設備,這種事情能少的了李儒晉嗎?

    這次內閣組團出國,是應歐羅巴帝國邀請的,兩國在戰爭之後簽訂的停火協議中有600億的賠償款,由歐羅巴帝國用機器設備來抵償,這次內閣就是去采購,算是其中是一部分,總額為50億。

    600億也不可能一次就花光的。也要分批次才行,由於這一次是第一次,所以內閣比較重視,所以由內閣組團牽頭,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采購團,前往歐羅巴。

    這其中就有帝國皇帝和大長老都親自點名的李儒晉。

    李儒晉知道以後,也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一可以通過這次采購,從許多方麵來了解歐羅巴帝國的工業實力,這一點比較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雖然不可能知道歐羅巴帝國的軍事實力,但可以通過相關的設備工藝來推斷。

    二嗎,也讓大文帝國的內閣長老去資本主義國家看看,開開眼界,看看人家資本主義社會大工業生產的工業力量,再看看大文帝國的那可憐而又薄弱的工業基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差距。

    希望內閣的人回來後能知恥而後勇,大力發展大文帝國的工業基礎。帝國的崛起不是喊喊口號,大力發展經濟,就可以的,國與國之間的比較最終還是要看工業底蘊和知識傳承的。而這兩方麵都是大為帝國薄弱環節。

    這次前往歐羅巴帝國的足足有近百人,其中政府方麵的有三十多人,負責人是大長老,他也想趁自己還能動彈的時候出國去看看,看看和大文帝國鬥了上百年的歐羅巴帝國到底是個啥樣。

    政府工作人員主要是負責談判,畢竟機械設備的采購,大文帝國也希望能夠采購到一些先進的設備,這些都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的。

    另外還有各個方麵的科學家也有近三十人,他們負責設備的選擇,政府官員選設備,不讓歐羅巴帝國方麵用一堆工業垃圾給糊弄住了就阿彌陀佛了。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一點大文帝國倒是做的很不錯。

    至於其他人,可能是某個政府官員的子女或配偶,趁這個機會出去看看,開開眼界。李儒晉也不想說什麽,不管前世還是今生,漢民族國家都有這個毛病。

    這麽大規模的團隊出訪,不是三天兩天就能準備完成的,路線的選擇,一路上的補給住宿,都要事先準備好了,僅這一塊就是一個挺龐大的工程,再加上別的各項準備工作,沒有十天以上的準備時間,想都不要想。

    出行方式肯定是陸路,水路要繞一個大圈,肯定是不行的,飛機,也不要想,大文帝國還沒有那麽大的客機一下子能裝下近百口子,大文帝國現在最大最先進的客機一次也隻不過能夠乘坐36名乘客,續航力也不過600公裏,滿足不了這次出行的條件,陸路是唯一的選擇。

    李儒晉到了內閣就沒有回去的機會,他將全麵參與製定這次出行計劃,還有在歐羅巴帝國的采購計劃,這一次,李儒晉又將被當做一頭小毛驢被內閣使喚了。

    李儒晉的談判能力,大文帝國的高層是見識過的,這次,他跑不了,還將作為談判負責人之一,參與到談判工作中去,對機械設備的了解,李儒晉也是行家裏手,所以設備的選擇,李儒晉依然是主要負責人之一。還有其他零零碎碎的事情,也要李儒晉操心。

    結果這麽一算下來,李儒晉成了出訪團隊中最忙活的一個人,悲催的不要不要的,李儒晉隻好抽出幾天的時間來,趕回研究院,製定研究院下一步的工作,整理,歸納出來的基礎理論先交給別的人進行檢查、審核,但最後的終審還要等李儒晉從歐羅巴帝國回來之後在做決定。

    這樣,整整忙活了近半個月,所有的準備工作才算忙結束了,整個團隊的人員開始集合,做出訪前的最後準備。

    四月中旬,整個團隊終於從帝都出發了,加上護衛人員和後勤人員,整個出訪團隊達到了近五百人,浩浩蕩蕩的隊伍離開帝都,一路向北,向歐羅巴帝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