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四。生產線

字數:3199   加入書籤

A+A-




    禦醫說的是文縐縐的,但李儒晉的老媽還是明白過來了,府上傳承有序,說明兒媳婦有喜了!李儒晉的老媽一激動,拉著禦醫的手就不放鬆了,這麽動聽的話,她要再聽一百遍也不夠啊!

    禦醫高高興興的離開了李府,懷裏揣著塊狗頭金,不大,頂多也就有二兩重,但這可是狗頭金啊,寓意吉祥,是個好寶貝。

    禦醫回了皇宮,馬上把這事向皇帝給匯報了,李儒晉夫人有喜,對帝國來說可是一件大事,要是別的爵爺也就是一件喜事,而不會是一件大事,主要還是李儒晉的頭上還頂著“與國同休”這頂大帽子。

    李府亂了,真的亂了,老夫人已經歡喜的不作數了,兩位夫人也是一樣,自結婚到現在,一直沒有身孕,她們也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現在得知懷了身子,已經是喜極而泣。

    現在李府全靠管家支撐著,大小事物全憑管家調度,還好管家是見過大世麵的,沒有亂中出錯,李府在他的安排調度之下,已經安頓下來,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但上上下下都透著一股喜慶的味兒。

    李儒晉的妹妹一聽嫂子有喜了,連忙從店裏抽調了四名店員回來,專門陪在嫂子的左右,這會,兩位嫂子可金貴的很。

    第二天,李儒晉的夫人懷有身孕的事就在帝都的貴族間流傳開來,和李府走的比較近的幾家都派出夫人代表團,前去李府賀喜,畢竟這是女人之事,再加上李儒晉不在家中,隻能派女眷前往。

    皇家更是在得到消息後,派出禮官前去祝賀,更是讓一名禦醫常駐李府,以確保安全,至於滋補之物,更是賞賜了整整一車,一同隨往。

    李儒晉也在第一時間得知自己的妻子懷了身孕,驚喜萬分,一時間也是歡喜的不知如何是好了,活了兩輩子,卻是第一次得知自己要當爹了。

    連忙把工地上的事安排好了,調用一架軍用飛機,從滬海趕了回來。坐在飛機上,李儒晉一算日子,正是那幾天,和老婆大白天沒羞沒躁的胡來才有的。

    李儒晉納悶了,平日裏和老婆也沒少行那夫妻之禮,怎麽就沒懷上呢?莫非那東西也怕黑,非得白天才進門?

    李儒晉回了家,兩個老婆抱著他又是一陣哭泣,這冤家回來了,還不好好折騰折騰一下,一會兒說口渴,李儒晉連忙去倒水,別人倒得還不行。

    一會兒說想吃水果,李儒晉又灰溜溜的去洗水果,回來後還要剝皮切塊,就差拿個牙簽,挨個挨個喂了。一會兒說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李儒晉又去廚房,親手把飯菜端到床邊。

    兩個老婆整整折騰了李儒晉一天,這才放過李儒晉,把他逐出房門,另找房間休息吧。李儒晉那個悲催啊!

    李儒晉在帝都待了不到十天,又趕回滬海,滬海那邊的廠房竣工,驗收,李儒晉作為總設計師,他必須要到場的。

    廠房高大、寬敞、明亮、質量更是不用說,那是杠杠的,隻是還空蕩蕩的,還沒有設備填充進來。

    配套設施還在建設中,工程已經過半,碼頭已經開始灌澆混凝土,專用鐵路也以鋪設完成了近三分之二,都在進度之內,如果不出意外,年內,鋼鐵廠的主體工程可以全部結束。

    沙俄,德意誌的專家已經撤退了,生產線已經安裝、調試完畢,已經正式投入生產了,沙俄正在想辦法如何讓鋼鐵廠停產,把生產線給拆下來。

    辦法很容易找到,德意誌的生產線投入生產後,由於自動化程度高,大量的工人失業,現在正在鬧騰呢,如果再有人在裏麵煽風點火的話,那就是妥妥的一場工人運動。

    很快,沙俄的好幾家鋼鐵廠就發生了工人罷工、遊行示威的事件,工廠停產了!機會來了。建設困難,破壞容易,整條生產線被迅速的肢解,能拆的都拆下,裝箱,從工廠裏運送出去。

    但有些部件實在是太大了,足有十幾米長,這個怎麽處理,沙俄是鐵了心要把這條生產線偷賣給大文帝國,給我鋸!就這樣一條完整的生產線被拆的零零碎碎。

    但有一樣大型部件是不能鋸的,就是高爐裏的大型坩堝,這可是德意誌一次成型加工出來的,如果要鋸了,那麽這個坩堝也就廢了,這條生產線也差不多了。

    其他部件都已經被拆解,裝箱,通過陸路向大文帝國運送,隻是這個坩堝,從陸路實在是太冒險了,最後還是從海路運往大文帝國。

    價值20噸黃金的交易就這樣在歐羅巴帝國的眼皮子底下偷偷的完成了,生產線的設備混在其他設備之中,運到了大文帝國境內。這筆交易算是完成了一大半,還有個坩堝在海上漂著呢,這貨還要有三月才能到大文帝國。

    被分解的生產線順利的運抵了滬海,這個時候,才是李儒晉真正忙碌的時候,一批又一批的相關技術人員從全國各地開始向滬海調用,畢竟這條生產線已經被拆解開了,想要再裝回去,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沙俄做事還算地道,所有的技術資料都隨著設備一起運到了大文帝國,就算有資料對照,這麽大的一條生產線想要再複原也是困難叢叢。

    其實對這條生產線來說,李儒晉更重視沙俄方麵送來的資料,特別是在全部翻譯結束後,李儒晉更是高興的一塌糊塗,這份資料太全了,如果大文帝國的技術人員把這些資料吃透,技術上的難題再解決掉,這條生產線大文帝國完全可以自行製造。

    李儒晉立刻組織相關的科技人員開始對資料進行分析,攻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資料吃透,消化掉,變成自己的技術。

    同時組織強大的工作隊伍,對整條生產線進行複原工作。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僅是零件的複原就困難叢叢,特別是那些被鋸開的部件,大文帝國的焊接技術無法達到德意誌的技術標準,雖然可以複原,但質量無法達標。

    這個該如何處理,重新製造,依然無法實現,大文帝國的鋼鐵同樣達不到標準,問題就卡在這裏。

    李儒晉一時間也是沒有辦法,現在該如何做才能解決眼前的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