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七。擴大產能

字數:3286   加入書籤

A+A-




    這次點火試車無疑是成功的,其實在這之前,類似的試車實驗已經做了不少於十次,而這次更多的是一種匯報性質的試車,畢竟錢花了,總歸要弄點東西出來吧。

    大長老對這次成功試車也是十分滿意,畢竟當初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一力推動鋼鐵廠的建設,在鋼鐵廠的建設期間,更有風言風語,畢竟鋼鐵廠的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對別的方麵難免有些虧待。

    現在,終於初見成效,更是讓他老懷大慰,躊躇滿誌的返回了帝都,他可有東西回去堵住那些唧唧歪歪的嘴了。

    在臨走之前,大長老對李儒晉說起了和沙俄方麵的第二次交易,李儒晉聽完以後,有點為大文帝國不值,生產線的技術,李儒晉和技術團隊已經吃透,想要完整的複製出來,已經沒有技術上的難度了。

    現在就等著生產線把合格的材料生產出來,就可以複製生產線了,而且這個花費絕對少的可憐,材料是自己生產的,技術也是自己的,頂多付點原材料的成本費和加工費,這個又能花費多少,整個加起來不會超過三個億。

    現在大文帝國又花費了15噸黃金買一條生產線回來,真的不值啊!至於軍艦用的特種鋼,有了“純氧噴頂轉爐技術”那還是個事嗎?

    一共十七項技術和一條生產線,其他的技術李儒晉還沒有看到,但最貴的幾樣,李儒晉知道,大文帝國花了冤枉錢,這次交易之前和他說一下多好,唉!

    但李儒晉並沒有表露出來,現在錢已經花了,說什麽都晚了,還鬧人心,還是不說出來吧!但也不能說一點好處也沒有,多一條生產線,也能加快一些鋼鐵廠的建設進度。

    一個鋼鐵廠不可能隻有一條生產線的,像李儒晉設計的寶山鋼鐵廠,年產量在500萬噸,這個生產線至少也要在15條至25條之間,要等全部建成,達到預期產量,至少也要得3--5年吧。

    現在還是一邊煉鋼,一邊複製生產線吧!李儒晉把大長老送了回去,又把生產線調試了幾回,在確認一切的沒有問題,準備妥當之後,這條生產線正式運行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生產線的運行還有些磕絆,這個完全屬於正常,工人對設備的不熟悉,生產過程中,上下工序銜接不到位,都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和生產的停止。

    經過一個月的磨合,這條生產線終於正常的運轉起來,鋼鐵的日產量也一天一個新高度,往上猛竄,最後日產量定在1000噸左右時,達到了平穩期。

    日產1000噸,年產量就是在30萬噸左右,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都生產的,還有假期,和設備大修時間,一年的生產時間大概在280天到300天。

    一條生產線就有30萬噸的年產量,如果有10條、20條,那當初設計的500萬噸年產量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李儒晉把相關的辦公室人員喊來,開始做成本核算,他好心裏有個低。

    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人把成本核算表送到了李儒晉的手裏,李儒晉看了一下,這條生產線把所有的成本都折算在內的話,一噸鋼才的成本為200左右元,這其中已經包含了員工的工資,設備的折舊等全部成本。出廠價一般為550元,而大文帝國市場上,一噸鋼材的價格為600--720元,價格浮動比較大。

    主要原因是因為大文帝國的物流不發達,運輸成本較高,在許多沒有鋼鐵廠或遠離鋼鐵廠的地方,鋼材的價格是嗖嗖的往上漲,極個別的地方,鋼材價格甚至超過750元。

    而且,鋼材在大文帝國屬於緊俏產品,這個時期,在大文帝國能夠搞到鋼材的,都是有些能耐和手段的。一般人,想都不要想。

    李儒晉想了想,現在隻是一條生產線,成本還有些偏高,如果將生產線擴大到十條以上,李儒晉估計這個成本能壓低到150元一下,每噸鋼的利潤在400元左右,那麽這個利潤率就大了!

    高投入才有高回報,現在大文帝國其他鋼鐵生產企業,每噸鋼的成本妥妥的在300元以上,隻有寶山鋼鐵廠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才能把成本壓的這麽低。

    如果產能達到500萬噸,那一年的利潤就能達到20億,而鋼鐵廠的總投入隻不過才接近80億,隻要四年就能收回本錢,一個大型企業,四年就能收回成本,這個不要太誇張!當然,這個都是理想狀態下才能實現。

    現在要想把產能提高到500萬噸,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兩年或兩年以上。生產線的複製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一件事,李儒晉計算過了,憑滬海方麵的生產技術,想要複製一條生產線至少需要四個月。一年也就是能複製三條生產線。

    如果大文帝國願意發動其他的機械廠一起生產,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還不包括大型坩堝的生產,坩堝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現在生產線生產的鋼材還不能達到標準,李儒晉的原計劃是是等到複製出兩條生產線後,對第一條生產線升級,把純氧噴頂轉爐技術運用上去,然後製造坩堝。雖然時間上會有些耽誤,但這麽做算是最劃算的一個辦法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大文帝國又購買了第二條生產線,李儒晉的計劃也要改變一下了。等第二條生產線運來之後,直接升級,作為特種鋼生產線。這樣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想到這裏,李儒晉直接更改了製造計劃,現在開始全力複製生產線。

    大量的鋼材源源不斷的開始運往滬海方麵最大的一家機械加工廠,在滬海方麵的協調下,機械加工廠暫時停止了其他對外業務,正在進行中的業務,也在最短時間內加工完成。

    將機械設備騰出來,專門加工鋼鐵廠的生產線。現在機械廠的加工能力也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上次在李儒晉的支持下,一批從德意誌運來的設備基本上都分配給了這家機械廠。

    滬海方麵也清楚,利用這些設備打造出一個不敢說是全國最大,至少也要是東部地區最大,最先進的機械加工企業。在經過幾個月的吸收、消化、磨合,現在這些設備都已經能夠得到正確的使用,發揮著非凡是威力。

    現在,第一條生產線已經開始正常運轉,其他的生產線不是正在複製中就是還在海上漂著呢,李儒晉也難得的空閑了下來,李儒晉打算趁這份空閑,返回帝都,回家看看,距離上一次回家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

    再不回去,估計連家門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