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四。討論。

字數:3067   加入書籤

A+A-




    李儒晉聽完設計者的設計思路後,想了想,這個思路是對頭的,隻不過這個設計出來的東西,有點中庸,為了追求各項的平衡,而造成這個有點尷尬的局麵。

    這款小型潛艇完全可以隻搭載兩枚魚雷,向這種小型潛艇真的在實戰中運用,能夠發動攻擊的機會極為有限,屬於一擊不中,立刻遠循千裏的角色,不能在戰場上立足。

    如果被發現,想要完好無損的躲開敵人可能性不大,再加上潛艇自身的缺陷,不是全身而退,就是全軍覆沒,很少有第三種情況發生。

    所以想要在戰鬥發動第二次攻擊不大現實,設計者的想法有點過於理想化了,卻忽略了戰場上的實際情況,魚雷,可以去掉兩枚,兩枚魚雷重量也不輕,一噸多了。

    對於一艘小型潛艇,能夠多出一噸多的載重,這個裏麵就有不少的文章可做。另外,艇上的人數可以再精簡一些,最好將人數控製在十個人左右。這樣還可以騰出不少的空間。

    向這種小型潛艇,空間是極為有限的,寸土寸金是一點都不為過,在設計時,每一寸空間的利用都是經過仔細考慮和反複驗證的。

    這款小型潛艇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自持力太差,每隔個小時就要上浮補充空氣,對潛艇來說,每一次上浮都是一次致命的危機,完全是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下。

    這個方麵可以改善,大文帝國還沒有對潛艇上的供氧實施有過係統的研究,隻能依靠通氣管和氧氣瓶為潛艇供氧,但缺點也很明顯,通氣管供氧,就需要潛艇頻繁的上浮,增加被發現的幾率。

    氧氣瓶供氧,第一,攜帶量有限,再者,氧氣瓶是高壓容器,碰到劇烈碰撞,容易發生危險,在一個狹小的、密閉的空間裏,任何一點危險都可能帶來致命的危機。

    前世,地球上的潛艇供氧方式多樣,如液氧、氧燭、氧化藥板、堿性電解液電解供氧等,李儒晉仔細的想了想,決定把氧燭供氧技術複製過來,至於別的方式,大文帝國的技術還達不到。

    像液氧技術,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溫度的控製,液氧需要保持在-度以下,僅這一項,就讓李儒晉放棄了液氧供氧技術。電解液供氧,設備上的難題不說,電解液電解時需要耗費大量的電能,就可以讓李儒晉對這項技術避之三分。

    而氧燭則就要簡單的多了,氧燭的產氧藥塊是以氯酸鹽(如氯酸鈉)為產氧藥劑,以金屬粉末為燃料,添加少量的催化劑、抑氯劑和粘結劑,經混合後,壓製或者澆鑄而成。

    而且氧燭具有產氧迅速、產氧量大、設備體積小、重量輕、儲存期長等優點,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安全,最適合在潛艇上使用。

    製造工藝也不難,製造容易,原材料也便宜,可以大批量的生產,有了氧燭,李儒晉有信心把小型潛艇的水下自持力提高到五天以上。成為真正的隱藏殺手。

    李儒晉正在這裏想著,邊上的研發人員卻尷尬了,這家夥怎麽回事?突然就不說話了?而且還是一副沉思的狀態?關鍵是這一沉思就十幾分鍾,讓人尷尬啊!

    邊上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咳嗽了兩聲,這兩聲咳嗽讓李儒晉從沉思中驚醒過來,李儒晉一看情況,連忙向邊上的工作人員道歉,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對研發人員講了起來。

    一開始,軍方的研發人員對李儒晉還有些輕視,畢竟,李儒晉的年齡擺在那了,才二十多歲的人,想不讓人輕視都有點難,在加上搞研發的人都有一種在自己的研發領域裏,自己就是高手的想法,所以這種輕視顯得極為正常。

    但聽完李儒晉的想法後,這些人沉默了,在不停的反思自己,自己還是太有點自以為是了,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這個小家夥比自己想的更全麵、更周到。

    但也還有一絲疑問?那個氧燭真的像李儒晉所說的那樣嗎?如果真的像李儒晉所言,那麽大文帝國的潛艇就可以化蛟成龍了。他們是搞研發工作的,自然清楚,潛艇的自持力對潛艇意味著什麽。

    在沒有見到實物之前,他們對氧燭這玩意抱有懷疑態度。

    李儒晉也很清楚,在現在的科技水平下,氧燭完全是一種逆天的東西,它不僅適用於小型潛艇,這麽說吧,隻要是潛艇,都有氧燭的用武之地,無論大小。

    對軍方研發人員的懷疑態度,李儒晉完全能夠理解,等把氧燭製造出來,驗證以後,才能讓這些研發人員不再懷疑,到那時,估計能讓這些研發人員大吃一驚吧。

    氧燭的事先放在一邊,李儒晉和軍方的研發人員就小型潛艇的設計問題集體討論起來,這個時候,雙方的態度都嚴肅起來了,這是一款武器的設計。任憑李儒晉在前麵說的再有道理,想的再全麵,這個時候都需要嚴肅對待。

    任何一名成功的科學技術人員都要有一種執著的精神,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建立基礎就是對自己擁有強大的自信心。

    所以這場討論注定是火花四起,激情碰撞,誰都不會那麽容易的被說服。最後,李儒晉還是憑借自己強大的知識儲備,和對戰爭的了解,在討論中占據了優勢,但並沒有說服對方,隻是讓對方認同了李儒晉的想法和理論。

    但軍方的研發人員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論,依然在堅持著自己的理論,這是一種極好的現象,隻有在辯論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汲取對方的知識,達到共同進步。

    一場辯論下來,李儒晉是口幹舌燥,軍方的研發人員也是氣喘籲籲,雙方相視一笑,都有一種英雄見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覺。

    軍方的一名研發人員伸出大手,李儒晉沒有猶豫,也伸出了自己的手,兩隻手緊緊的握在一起,在研發項目上,雙方是彼此競爭的對手。

    但在私下,卻是彼此認同的英雄。更是在大文帝國軍事科研戰線上的戰友,他們必將為大文帝國的軍事科技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用一項又一項的研發成果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