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零章 倚天 (下)

字數:295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官居一品 !

    .第八五零章倚天(下)

    徐階又問此話怎講。陳恒便給他講了個故事,說就在數月之前,了,淡淡道:“老太師教訓的是,涉及到行政治民的必要開支,我不會節省了。不過我個人有手有腳,不需要伺候,還是不必浪費朝廷的錢糧了吧。”

    感情自己白費口舌了,徐階有些鬱悶的端起茶盞,笑笑道:“如此就算了,剛峰不要嫌老夫多事哦。”

    “豈敢,豈敢。”海瑞連忙道。

    “剛峰今日光曠,不知有何見教?”擱下茶盞,徐階問道。

    “專為拜候老太師萬福,二來,也要向老太師討教一番。”海瑞輕聲道。

    “多謝剛峰掛記,”徐階微微笑道:“老夫如有所知,自當竭誠奉告。”

    “老太師乃朝廷重臣,地方耋老,定然深知吳中政治利弊。下官初到,為政以何者為先,還望賜教。”海瑞拱手問道。

    “哈哈,剛峰啊,你過謙了,”徐階笑道:“老夫沒記錯的話,你當過一任長洲知縣吧。”

    “一縣一省判若雲泥,”海瑞謙遜道:“學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既然要老夫說說,老夫也就不揣冒昧,對你直言了。”徐階便撚須道:“吳下這裏算富庶,現在又不鬧倭寇了,別的都還好說,唯獨有一樁,此地很多不事勞作、遊手好閑的刁民,這些人性情凶頑,好告官健訟,是以衙門時常積案如山案。所以要當好這一方父母,老夫有兩句話相送……刑清政簡須大膽,執法持平濟時艱!”

    “好一個‘刑清政簡,執法持平”學生承教了!”海瑞歡喜道:“隻是不知,若官紳不法,魚肉良民,是否也該如此呢?

    “剛峰哪,你對先帝都盡言直諫,”徐階放聲笑道:“何況區區鄉宦乎!”

    “多謝老太師指教。”海瑞接著道:“下官還有一事請教。”

    “請說。”徐階端起茶盞。

    “下官查閱了蘇鬆各府曆年所課田賦,”海瑞沉聲道:“發現近十年所課的錢糧,平均隻有洪武二十一年的三成,是成化三年的五成,是正德五年的七成,然後每年都在減少,直到現在這個水平……按說當初天下就亂初定,正乃‘千裏無雞鳴,荒原連成阡’的蕭條時候,而後百餘年東南承平,百姓安居樂業,應該是賦稅漸增才對,為何卻番過來了呢?敢問太師,如此咄咄怪事,到底是怎麽回事兒?”

    “啊……”徐階冷不丁聽他拋出這個問題,登時無從回答,幹笑兩聲道:“是啊,怎麽回事兒呢?”

    “正要請教太師。”海瑞定定望著徐閣老,一字一句道。

    “或許……”徐階端起茶盞掩飾著,頭腦飛快轉動起來:“大概……似乎……”別說,還真讓他想著了,鬆口氣笑道:“應該是這麽回事兒……你應該知道,太祖皇帝平定天下,最大的對手不是蒙元,而是張士誠和陳友諒。張士誠自號‘吳王”其都城在蘇鬆,陳友諒號漢王,其地盤在江西。後來太祖皇帝平定天下後,深恨這兩個地方的民眾支持他二人,為懲一時之頑者,對此二處課以重賦。再說,蘇鬆當時男兒盡在吳王帳下聽用,政權覆滅之後,其田產大都充公,所以吳地官田甚多,官田本身必然賦重者。所以在洪武一朝,課稅十分繁重,生民多有脫逃。”

    “後來呢?”海瑞淡淡問道。

    “後來永樂皇帝做了江山,為了爭取民心,屢次給吳中減負,再後來遷都到了北京,糧米要從大運河走兩千裏,才能運往京城,途中一石要損耗三鬥,所以歸入太倉的糧米就越來越少了。”徐階說完掏出手帕擦擦汗,心說老夫真是寶刀未老啊。

    “原來如此。”海瑞聞言似乎了悟,卻狀若不經意的問道:“方才老太師說到官田,我查閱黃冊,發現賬實嚴重不符啊。”

    “這個麽……”徐階笑道:“當時吳中是附逆罪民,田產都被籍沒。但到了永樂朝,成祖爺便赦免了吳地,分幾次發還土地,官田自然減少。”

    “分幾次,發還了多少,還剩多少?”海瑞沉聲問道。

    “這個老夫就不知道了。”徐階搖搖頭,苦笑道:“得剛峰你自己去查。”

    “我明白了,回去定要查明。”海瑞點頭道:“如果有非法侵吞官田的,又該怎麽辦呢?”

    “如有罪證,當然依法處理了。”徐階幹笑道。

    “學生明白了,定要依法處理。”說完便起身施禮道:“既然如此,下官告辭了。”

    “唉,好容易來一次,定要賞光吃個飯。”徐階挽留道。

    “公務繁忙,”海瑞婉拒道:“下次有機會吧。”

    徐階挽留不住,隻能送海瑞出去。

    待其一行人走遠了,他身子竟搖晃起來,若不是邊上人扶著,定要一屁股坐在地上。

    別看老家夥方才大義凜然,其實早就被海瑞的步步緊逼,逼得魂不守舍了。

    分割

    今天是感恩節,必須要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我木有火雞送給大家,隻能給大家下個蛋……哦不,多寫一章了。鞠躬下台……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