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夔門之戰

字數:4206   加入書籤

A+A-


    巴橫笑道:“正是!樊琪自以為鬼神莫測,實際上一直被大將軍牽著鼻子走。他先在蜀東南布下疑陣,誘我重兵開往蕪州。大將軍便將計就計,布設迷局,還他一個順水推舟。”

    秦峰點頭:“事到如今,樊琪隻當我蜀東北夔州兵力空虛,是爾,才敢放心大膽,心懷僥幸,冒兵家之大忌,逆天行事,閃電出擊。卻不知,自己設套自己鑽,正好中了大將軍誘敵深入之計。”

    阿龍微微頷首:“數日來我觀星象,知曉今日夜半,西風逆轉,東風必烈。樊琪通天文,曉地理,必能提前預知。那路埋伏在長江南岸的人馬,不過是他迷惑咱們的疑兵。他越是疑兵四起,我越是斷定,他必將乘東風,走水路,用火攻,出其不意燒我連營。”

    三將聞言,登時大喜:“大將軍神算!樊琪既然喜歡疑陣,不如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隻是現下,我等計將安出?”

    阿龍微微一笑:“我們還是將計就計,順水推船。樊琪既然喜歡用險,又喜歡水戰,咱們不妨讓他乘著東風,喝個肚飽溜圓!”

    諸將聞言,士氣高漲,摩拳擦掌。

    阿龍趁熱打鐵,拿出第一支令箭:“秦峰將軍,你引三千軍馬,迷惑樊琪江南山頭疑兵。切記,隻作勢,不作戰,旨在拖住敵軍。”

    秦峰接令,滿麵敬服:“末將遵命!”

    阿龍拿起第二支令箭:“巴橫將軍,你統領五千兵馬,分駐長江南北兩岸;若見敵軍出寨,做好準備,不急出戰。待到敵船駛入夔門,再各出一百隻快舸,向他前隊火船,啟用“發射蜀雷”。如此一來,吳軍之火攻,便會不攻自破,更會引火燒身。”

    巴橫接令,滿心歡喜:“末將遵命!”

    阿龍又拿過第三支令箭:“川縱將軍,你引三千軍馬,多多準備幹柴蘆葦,硫磺煙硝之物,埋伏於夔門之側抱龍山穀地,但見長江火起,殺向敵軍水寨,火燒樊琪連營。”

    川縱接令,更是興致高漲:“末將得令!”

    阿龍沉吟片刻,又說:“待到敵艦火起之時,樊琪眼見艦隊遇險,必將驚慌失措,調轉船頭,極速回救。我自引五千兵馬,潛伏於夔門兩岸,在他返回水寨之際,於懸崖峭壁之上,用“發射蜀雷”伏擊。如此一來,吳軍前後夾擊,必遭重創。”

    眾將欣然領命,當即點兵出征。

    是夜,風向果然逆轉,東風大作,濤翻波湧,巨浪排空。東吳水寨之中,數百

    隻戰艦,順風而出,逆水而上,向西進發。

    樊琪雖是有備而來,行至夔門,依然暗暗心驚。但見兩岸壁立,高數百丈,寬不過數十丈。峽中水深流急,波濤洶湧,呼嘯奔騰,實在心悸。

    早有先鋒來報:“啟稟大元帥,正前方橫有一敵艦,兩岸斷壁伸出鐵鏈,將之固定江中,攔住我軍去路。”

    樊琪從容不迫:“戰艦上有多少敵軍?”

    先鋒回報:“敵艦體量不大,守護敵軍充其量不過百。”

    樊琪聞言大笑:“龍帆內憂外困,焦頭爛額,捉襟見肘。事到如今,更是黔驢技窮,如此雕蟲小技,便想攔住我東吳水軍?”

    當機立斷,命前隊數艦出兵,飛矢一般順風疾行,及至近前,各亮弓弩,萬箭齊發。

    蜀兵猝不及防,前仆後繼,紛紛跳水逃命,浪高風急,也不知幾人能逃生。吳軍大喜,躍上敵艦,砍斷索鏈,順過船頭,吳艦再也暢行無阻。

    過了夔門,樊琪心情大好,眼看自家大旗,迎風向西呼啦啦飄;想到前隊數十隻火船,內載幹柴枯草、上鋪硫磺煙硝;再看西蜀陣營,冷冷清清,人丁稀少,當真是這裏的黑夜靜悄悄,不禁仰天長笑,自以為得誌:“龍帆鼠輩,算來算去,算不出我會夔門行險!時至今日,我軍必勝,西蜀休矣!”

    正狂笑間,忽見前方火光衝天而起,喊殺之聲震耳欲聾。再看前方左右兩岸駛來無數快舸,行速如飛。

    樊琪大驚:“何等神艦?身形隱蔽,奔速極快,待得近前,我才得以發現?”

    吳軍驚嚇之餘,齊聲呐喊:“蜀軍來艦,速速射之!”

    隻是,再想彎弓搭箭,哪裏來得及?

    蜀軍快舸之上,碗口大的飛行物,破空而來,呼嘯而至。這些飛行物後端,小小螺旋槳飛速旋轉,推動氣流,速度極快,勢如奔雷駭電。

    原來,這正是阿龍與伯藝聯合設計之“發射蜀雷”,用到此戰,恰到好處。

    吳軍戰艦前隊,本有數十隻裝滿硫磺煙硝的火艦,刹那之間,雷如箭發,入艦而炸。

    一時間,“蜀雷”引爆,火艦轟燃,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煙焰灼天!

    不過片刻之間,吳軍前隊戰艦盡皆遭殃,火逐風飛,火勢衝天,照的江上亮如白晝!漫天動地,一派通紅!

    樊琪見勢不好,才知苦心經營的計謀早被敵方識破,倉皇大急,即令後隊變前隊,艦隊掉頭而逃。

    飛奔數裏,方到夔門。

    正自驚駭之際,但見兩岸絕壁之上,又射下無數“蜀雷”。刹那之間,吳軍艦隊前後起火,長江之上,火光驚天而起,火海連成一片!

    無數吳軍,中箭著雷,又遭火燒,亡魂喪膽,更有抱頭鼠竄的,跳江而逃的,坐以待斃的,火焚水溺的,慘不忍睹。

    樊琪雖經過無數大風大浪,不料今日慘敗夔門,早已驚慌失措,虧得守在他身側的副將忠心耿耿,又機智果敢,危急中護他躍上一條小艇,奔江東望風逃竄。

    方才逃出漫天火海,奔向己方大營,但見己方水寨火起,江中岸上到處都是火光衝天!

    樊琪急過之後,更是心如死灰,頓足捶胸道:“天要亡我!前後夾擊,腹背受敵!水寨盡失,全軍覆沒!我還有何麵目苟活於世!”言畢,便欲投江自盡。

    副將飛身撲上,將他死死抱住:“大元帥,此乃龍妖之毒計!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將軍好好留下性命,日後也好報此大仇!”

    樊琪絕望至極,再無苟活之意:“我以優勢兵力,卻一敗塗地,君上豈能容我?怎會再給我報仇之機?”

    副將良言相勸:“大元帥暫且寬心,君上對將軍素來器重,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咱們西南、西北,尚有十萬大軍,不日便可調遣。常言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大元帥來日再與龍妖決一死戰,更讓他血債血還!”

    樊琪唯有含悲忍痛,上岸東逃。不料,奔行之間,殺出一隊人馬,為首一員大將,橫馬提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卻是巴橫帶隊從夔門掩殺而來。

    蜀軍不由分說,刀槍並舉,萬箭齊發。四下裏更是鼓聲大震,喊殺震天。

    刹那之間,吳軍慘不忍睹,著槍中箭,火焚水溺,不計其數。

    樊琪無奈,留下人馬斷後,與副將引百餘騎,在火林內疾行,往東而逃。

    奔逃之間,背後又是一路人馬殺到,火光中現出秦峰旗號,為首一員大將更是彪悍勇猛,不可抵擋。一聲斷喝:“樊琪休走!”舞動偃月刀,直取樊琪。

    樊琪無奈,催軍馬向前,實在抵擋不住,留副將率兵斷後抵敵,再行潰退。

    正奔逃之間,卻見前方火把又起,從山穀中湧出一軍,為首一員大將,手持方天畫戟,耀武揚威,高聲斷喝:“川縱在此!樊琪留下狗命來!”馬快人急,率眾衝殺,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