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戰國蛟龍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A+A-




    吳軍前鋒精銳,個個凶悍,個個勇猛,都是舍死忘生。軍容之盛,兵力之強,倘若不是親眼所見,簡直難以想象。

    強弩手、盾牌手,一層又一層;長矛手、折衝手,一重又一重,將半片九遞山,圍得猶似鐵桶。

    雖有諸多兵勇,被機關逮個正著,跌入死神的懷抱,幸存的士兵,更能痛定思痛,腳踏同胞,一躍而過,一批接一批,勇往直前,舍命衝鋒。

    當真是前仆後繼,無所畏懼。

    身為炮灰,青荷尤其英勇,顧不上哀悼亡靈,更不願就此犧牲,為了活命,隻能舍命前行。

    眼望前方,距狐狸洞隻有區區十丈!活命在望!

    便在此時,太陽露出山頂,射出萬道金光。她在瀕死之際,忽覺一切更清晰,忽覺一切更迷茫。

    夢幻之中,山頂之上,她看到上萬的蜀軍,盔明甲亮,號帶飄揚。她看到凜冽的刀槍,林立成行,輝映霞光。她看到排列在晨曦中的皮鼓,數以百計,蓄勢待發,眨眼便要“轟轟”作響。

    夢幻之中,山頂之上,隊列一分,躍出一人,銀盔銀甲加身,威風凜凜,猶如天神,高舉“飛龍劍”,一聲清嘶如裂風:“三軍聽命!擊鼓!開炮!”

    夢幻之中,青荷聞聽聞言,心底一聲驚呼:“大事不好,上有龍妖!得罪龍妖,現世現報!”

    發號施令者,分明就是“飛龍在天”!雖然其人極不悅己,但是其聲極是悅耳,豈止悅耳?根本是過耳不忘。

    但是,悅耳之聲,更是惡魔之聲、地獄之聲、死亡之聲!

    刹那之間,數百麵皮鼓,“蓬蓬蓬蓬”大震;數百隻號角,“嗚嗚嗚嗚”作響;數百張大旗,迎風飄蕩。

    刹那之間,千萬蜀軍,忠誠用命,雷鳴應聲。

    刹那之間,數炮突發,炮火紛飛,驚天動地。

    刹那之間,萬箭齊發,鋪天蓋地,狂風暴雨。

    刹那之間,石四射,疾如駭電,飛如狂閃。

    青荷奔在最前沿,猶如五雷轟頂,隻覺五內俱焚。

    想象之中,“飛龍在天”居高臨下,玉樹臨風,殺氣騰騰,滿月會雕弓,長劍旋如風!

    想象不到的是,龍帆站在製高點,向下俯瞰,當他看清那道綠影,引領吳軍,全速奔行,已經不知什麽叫做心痛。

    她身後緊跟著四大高手,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卓星。

    龍帆聰明絕頂,轉瞬便看清她身處險境,哪裏是“引領”?分明是

    “逃命”!

    前一刻,他還勵精圖治,他還壯誌淩雲。他還運籌帷幄,他還誌在必得,隻想迎頭痛擊侵略者。

    這一刻,他不會呼吸,他無能為力。他無能為力,拯救他的摯愛。他無能為力,改變命運的格局。

    大敵當前,他卻在垂死掙紮。尚未出手,已經注定失敗。一旦出手,隻能永失摯愛。

    在無盡傷痛中,在沉痛哀悼中,在萬般無奈中,他強忍摧心之痛,發出死亡之令。

    兩軍大打出手,隻聽火炮聲、羽箭聲、爆炸聲、喊殺聲,勢如風雷;更見烈焰蒸騰,羽箭四射,血肉橫飛,漫天猩紅。

    青荷的小腦袋,從未像現時這般清明,再也顧不上身心疲憊、心力交瘁,拚盡最後一絲力氣,向洞口極速躍去。

    總算稱心如意,總算運氣不錯,她如同獵豹一般迅捷地躍到洞口,如同貓鼬一般靈巧鑽進洞中,連聰明伶俐的小狐狸,都望塵莫及。

    可惜,洞口太窄,將將容身,再不能繼續進深。炮火轟隆,羽箭紛飛,刀光劍影,無孔不入。倘若卡在洞口,依然一條死路。正自驚慌失措,忽見洞前躺倒一名吳軍,一張盾牌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格外耀眼。

    青荷靈機一動,拚死衝鋒,搶回盾牌,護住洞口,得以暫時安身立命。

    再看卓星,早已顧不上青荷,指揮兵勇,向上衝鋒。

    吳軍前鋒,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個個以一當十,更是抱了必勝之心,舍生忘死。

    奈何蜀軍居高臨下,同仇敵愾,但見吳軍蜂擁而上,更是火炮激射,萬箭齊發。

    吳軍不料蜀軍有備無患,不僅布下天羅地網,更是神武剽悍,勇猛善戰。無論如何衝鋒,敵人竟越戰越勇。

    不過片刻,吳軍前鋒,已是矛斷戟折、死傷枕藉。不要說搶占山頂,便是再向上攻進數尺,已是萬難。

    “峨眉四鬼”對視一眼,似乎在說:“樊琪要我四人打頭陣,不過是讓我做炮灰,我等隻要作勢,決不能作死。”心懷此念,更不會全力應戰。

    便在此時,數炮齊發,萬箭齊射,如狂風暴雨,傾盆而下;更有滾木,如同風火輪,如同飛天龍,勇不可當。

    一時間,殺聲動地震天,摧心裂膽;空中火炮、羽箭來去,有似飛蝗;地上滾木、霰彈火起,烈焰燭天。

    “四鬼”雖是武功絕頂,奈何各懷鬼胎,不願以命相抗,各自施展輕功,躲來巨岩之後,口中隻是不斷吆喝勇士衝鋒。

    倒黴得便是萬千吳兵,或被射、或被砸,或被壓,或被燒。死的死,亡的亡,跑的跑,逃得逃。

    眼看吳軍抵擋不住,正欲打起退堂鼓,忽聽號角連天,鼓聲大振,半山齊聲呐喊:“西蜀必敗!東吳必勝!兄弟們,向上衝!”

    呼聲自遠而近,如潮水般奔湧,到後來數萬人齊聲高呼,如同天崩地裂,海嘯山摧。

    向下再看,但見一彪人馬蜂擁而上,一根帥旗,高高舉起,奔騰鐵騎,震驚百裏。來人正是吳帥樊琪。

    樊琪向上仰望,不由火往上撞,連聲大喝,喊聲裂山碎石:“衝鋒者重賞,後退者殺無赦!”

    吳軍耳聽主帥命令,士氣大振,更是舍死忘生,仗著人多勢眾,向上衝鋒。前方跌倒的軍士,便成為後軍的擋箭垛。

    樊琪更不遲疑,傾力派兵增援。

    轉瞬之間,但見三隊人馬,勢如猛虎,搶攻而上。都是神銳之師,都是生力之軍,急欲在主帥眼前建立功勳,更是人人奮勇,個個當先。

    為首三人,一個青麵冷峻,一個金麵彪悍,一個赤麵赤發。不是別人,正是赫赫威名的“青楓子”、“赤楓子”、“金蟬子”。

    三人都是樊琪嫡係,打仗作風,與“峨眉死鬼”迥然不同。

    戰事愈演愈烈,更聞號炮連天,震耳欲聾;但見濃煙滾滾,烈焰衝天,卻是無數根巨樹,被蜀軍削枝去根,潑油澆火,裹挾著騰騰烈焰,順坡奔湧而下!

    丈許烈焰,奔如火龍,勢如蠻荒,一瀉千裏,橫掃萬軍!

    如此滾木,如此凶悍,吳兵再是勇敢,也是血肉之軀,連撞帶壓,連燒帶砸,如何招架?不必說,自是傷亡無數。

    火光之中,但見三人,奮不顧身,飛身而上,一個如青獸出世,揮動“青楓劍”;一個如紅獅拍空,舞動“楓葉鏟”;一個如金虎出山,力劈“金蟬刀”。

    三人合力,攔住一根直瀉而下的滾木,與此同時,對著兩旁軍士,齊聲大喝:“速速閃開!讓出路來!”

    吳軍聞聲,如同潮水,退向旁側。那滾木帶著烈焰,勢如奔龍,力敵千鈞,卻在三人合擊之下,瞬間改變去向,奔著無人的懸崖,駭電般飛了出去!

    “楓蟬三子”合力,大顯神威,如法炮製,接連挑開數根滾木,瞬間殺開一條血路。

    吳軍見狀,大聲歡呼:“東吳必勝!將軍威武!”一時間,士氣大增,更有梟將悍卒,不顧性命,撲將而上,舍命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