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龍卷風行
字數:4089 加入書籤
龍帆眼見四下裏敵軍蜂聚蟻集,再眼望陣亡的兄弟,心痛不已:“吳兵折損雖過兩萬,我蜀軍傷亡也有兩三千。”
念及狐狸洞,一顆心更是揪得生疼:“形勢危急,我根本無暇救她。倘若貿然派人前去,未必營救成功,甚至增加無謂傷亡。何況,身在此山中,何處無危險?洞內與洞外,根本說不清。更何況,她再不會相信我,更不肯聽我話。”
正自憂急,金梭、銀盾來報:“啟稟大將軍,我軍炮彈幾乎用盡,羽箭也是奇缺,再若打下去,唯有短兵相接。”
龍帆早有預料:“君上和卓幕護衛仙女嶺,分去三分之一的兵力和武器:缺了幾門重炮,少了十萬雕翎,咱們更是捉襟見肘。”戰況緊急,看向心腹愛將,更是當機立斷:“須得速戰速決,否則我軍危矣。”
金梭、銀盾急問:“大將軍可有妙計?”
龍帆略一沉吟,更不猶疑:“為今之計,必須施展“龍卷風行之陣”,或許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金梭連連點頭:“此陣旋轉衝鋒,誘敵中空,巧妙多變,作戰麵積小,殺傷力更強,最適合居高臨下,伏擊圍攻,集中殲敵。”
銀盾麵露喜色:“此陣乃大將軍獨創,樊琪根本無解。”
龍帆當即調兵遣將:“咱們兵分三路,變幻應敵。金梭第一路,黃旗為號,當敵人進至百步,出其不意,發射火器。銀梭第二路,白旗為號,趁敵陣腳大亂,拚搶散落於地的雕翎,發射弩箭。我自率第三路,坐鎮中軍,紅旗為號,刀槍並舉。咱們再隨機應變,幻化陣法,旋轉呼應,突襲絕殺。”
點將已畢,令旗一展,一萬兵馬,分列三方。眾兵將軍容極盛,齊聲應答,有若雷震。當下號炮三響,列隊而出。
金梭所率三千兵馬,都是手持盾牌,懷揣“蜀雷”,背負刀劍,兵分五隊,絕命衝鋒,席卷而下。
吳軍積極禦敵,亂箭攢射,守得猶如鐵桶,當真是寸土必爭。
不料蜀軍早有防備,盾牌急擋,與此同時,第一隊拋擲“蜀雷”。刹那之間,烈焰排空,炮火紛飛。
吳軍被炸的好不淒慘,抵擋不住,急忙躲入岩石、壕溝,更是箭如雨發。
金梭陣法又變,第一隊“蜀雷”射畢,已旋至他處;第二隊接踵而至,又是“火桶”齊射,炸聲不斷,煙霧衝天。
蜀軍的衝鋒路線,實在令吳軍匪夷所思:但見五人
一圓,二十五人一圈,一百二十五人一團,圈中套圓,團中套圈,龍卷式飛旋進攻,螺旋式升降防守,猶如快速旋轉的龍卷風。
此陣看著匪夷所思,實則按五行八卦,旋轉變化。尤其是其旋轉衝鋒之勢,陣內中空,恰似龍卷吸吮,更能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誘敵殺敵。
吳軍哪裏懂得此中奧秘?隻看得頭昏眼花,方欲亂箭回擊,不料,蜀軍第三隊旋轉又至,甩出無數硫磺硝石,又是燃燒爆炸,火焰漫空。
吳陣正自驚慌,蜀君第四隊、第五隊旋風一般,如飛又至。火器紛發,吳軍暈頭轉向,大量傷亡。
“楓蟬三子”見勢不對,率軍紛紛撤退。
樊琪大怒,當即發號施令:“有後退者,立斬不赦!”更是增援生力軍,喝令“楓蟬三子”,向上衝鋒。
豈料,眼見強敵攻上,金梭卻避實就虛,躲其鋒芒,帶兵席卷而退。
吳軍正欲乘隙搶攻,猛聽一聲炮響,卻是銀盾出人意表,引領三千人馬,從埋伏處奔湧而下。
方才金梭將吳軍殺得一塌糊塗,銀盾已乘機率領一千蜀軍,手執盾牌,搶回無數羽箭,充實弓箭手箭囊。更見三千蜀軍,彎弓搭箭,射如雨發。蜀軍箭法精絕,萬箭攢射而下,吳兵死傷又是不計其數。
一時間,蜀軍勢不可擋,吳軍更是陣腳大亂,全線潰退。
蜀軍正殺得興起,猛聽得吳陣號角連天,喊聲如雷,震山撼野,上萬吳兵鐵甲鏗鏘,從兩側搶出,舍生忘死,攻向山去。
卻是樊琪驚怒不已,親自率領精兵悍將,蜂擁而上。樊琪一心出人頭地,為奪取九遞山,當真下足了血本。
吳軍向上拚死衝鋒,敗勢逆轉,“龍卷風行之陣”雖是威力無窮,奈何寡不敵眾,想要聚而殲敵,實屬萬難。
便在此時,蜀陣號炮齊響,主帥親自引領第三陣,猶如下海蛟龍,狂暴颶風,席卷著向下衝鋒。
但見龍帆的紅旗軍,搶向中央,揮舞刀槍;金梭的黃旗軍奔左,火器轟響;銀盾的白旗軍衝右,更是箭無虛發。
激戰之中,忽聞龍帆縱聲長嘯,紅旗軍退向右側,黃旗軍回攻中央,白旗軍左側防守。
這陣法一變三卷,五行逆轉,蜀雷、火箭、刀槍,輪番換地搶攻,更打了吳軍措手不及。
吳軍自然不知,龍帆所創“龍卷風行之陣”,效仿五行相生相克,暗伏五行相
竊相溺之理,忽而遵循“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忽而遵循“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忽而遵循“木竊水、水竊金、金竊土、土竊火、火竊木”;忽而遵循“木溺火、火燥土、火掩金、金蒸水、水溺木”忽而遵循“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便是“前後更始,左右波蕩,內外分離,上下傾移,五行往複”,可謂舉世無匹。
蜀軍雖隻萬人,但“龍卷風行之陣”精妙,變化萬千,防不勝防。
眼見陣法連變數番,樊琪早被轉的眼花繚亂,隻覺蜀軍此一隊轉來,彼一隊旋去,正是“瞻之在前,忽而幻後;望之在左,忽而旋右”。
吳軍雖是堅甲利兵,武功鼎盛,人多勢眾,卻因不諳陣法,隻能勉強招架。
戰鼓雷鳴,兩軍酣鬥,鏖戰了一個時辰,勝敗未分。
別人尚可,當真急壞了狐狸洞裏的青荷:“蜀吳哪有那麽深的怨仇?八百年後,咱們都是一家人,親如左右手。何必殺個一人不剩,賠個一無所有?”
眼見屍骨成山,血流成河,她實在心痛,默默將《往生咒》誦了又誦,隻盼超度亡靈。
兩軍交戰,氣盛者贏。吳軍屢戰屢敗,士氣已衰。蜀軍卻人人奮勇,個個爭先。
樊琪站於高丘,眼見吳軍死傷過重,被蜀軍步步逼向山下,不由又驚又怕。樊琪恨極怒極,咬緊牙關,負隅頑抗,妄圖最後一擊,奪回一片生機。
龍帆眼觀戰局,心中暗道:“事到如今,吳兵已是強弩之末,我軍更是彈盡箭絕。雙方都在垂死掙紮,隻看誰的實力強,誰的意誌剛,誰便能挺到最後。”轉念又想:“敵軍如此悍勇頑抗,我須得擒賊擒王!”
樊琪正自全力應敵,忽聽喊殺如雷,抬頭一看,場上一人奔行如飛,左手持盾,右手挺劍,已經搶到距離自己百步之距。吳軍射手箭如蝗集,卻始終傷不到他之寸縷。
樊琪大驚:“龍帆!他要作甚?我與他隔了數千精兵,難道他視若無物,欲當場殺帥不成?”想到龍帆乃縱橫天下的戰神,雖是不可置信,依然嚇得心膽俱裂。
青荷被困狐狸洞,忽見濃煙四起,一片窒息。透過縫隙,張目一望,卻是一棵餘燼未了的滾木,砸在洞口。一看之下,心驚膽寒:“再若躲在此洞,便要引火燒身,死不瞑目。”情急之下,一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