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番外十

字數:7142   加入書籤

A+A-


    V章購買比例超過50%的讀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則要等12小時。  桃山寺坐落在桃花鎮和林山縣中間的一座山上,山上都種滿了桃樹, 每年的桃花盛開和桃子的成熟時節都會吸引縣城裏的人去觀賞和采摘,它在附近的名氣很大, 除了這滿山的桃樹外, 寺裏的和尚醫術也不錯, 還特別擅長醫治小兒方麵的病症。而且他們還經常在縣裏遊走,除了宣揚佛法外,還順便給人治病。

    顧青雲那次生病就是他們治好的,治好後還留下一個方子給他調養身體。所以顧青雲雖然對佛法寺院之類的沒興趣, 但對那幫和尚還是很有好感的。

    至於他為啥很少去桃山寺?因為他怕那些和尚看出自己不是本地的土著啊。自從發生穿越的事情後, 他就有些相信那些神神道道的東西了。

    不過他現在在封建社會, 迷信也是正常的。

    “去不去?”何謙竹看著他們。

    這可是他們四人第一次一起出行。

    趙文軒和趙玉堂都同意了, 顧青雲猶豫了一會也點頭答應了。畢竟他總不能一輩子不和這些寺廟接觸吧?

    而且對方有沒有那個修為都不一定呢, 如果真是啥的高僧的話,做什麽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地方?他還是不用自己嚇自己了。

    想通之後,顧青雲對桃山寺一行有了期待。

    這天下午回家後,顧青雲正在書房裏看書, 就見大丫拿了一束盛開的野花站在門外。

    顧青雲很是奇怪,一般他在看書的時候家人都很少進來的, 不過他沒表現出來, 把書放下, 笑道:“大姐, 是來給我換花嗎?”

    大丫猶豫了一下, 應了一聲,提著裙子進屋,慢吞吞地把書桌上的竹筒拿起來,再把裏麵那束有些蔫的野花放到一邊,這才把手中這束五顏六色的野花插到竹筒裏。

    顧青雲的書房很小,隻有十幾平方,挨著牆壁放有一個五層的書櫃,怕屋子潮濕,底下墊著一張矮小的舊桌子,此時書櫃上就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十幾本書,翻開一看,都是手寫版的。

    除了引人注目的書櫃外,還有一張長桌和一張椅子正對著窗戶,書桌上擺放有筆架、筆洗、筆筒、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還放有幾顆他從河裏撿回來的鵝卵石,用來鎮紙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竹筒裏的那束野花了,鮮豔奪目,隱隱散發著花香,讓人聞了心情愉悅。

    這是顧青雲的習慣,書桌上除了這束野花外,窗口和角落還放有幾盆蘭花,這是他從山上挖下來的,不知道品種,但應該不是什麽名貴的蘭花,他就放心養了,現在都兩年時間了,還活得好好的,姿態萬千,賞心悅目。

    顧青雲讀書之餘除了照顧雞群外,就是照顧自己的盆栽了。

    畢竟,四書五經讀久了總會厭倦,特別是他這種有前世記憶的人,本身四書五經對於自己已經是老古董了,可現在自己要捏著鼻子從故紙堆裏把它們撿出來,還要讀它個十幾年。想一想就覺得絕望。

    可是為了活的更好,沒辦法,總比下地種田強吧?憧憬一下以後的生活,現在受的苦就不算什麽了。於是煩悶的時候給花兒澆澆水,發發牢騷,練練扔石子的準確度,慢慢的,心情也就越發地愉悅。

    顧青雲經常這麽安慰自己,久而久之,他好像真的喜歡上了讀書。自己的性格好像也變了一些,變得平和了。

    難怪別人說讀書養性呢?他暗忖。

    “大姐,有什麽事就直說吧,我們倆可是親姐弟呢。”顧青雲把視線從野花身上收回來,笑道。

    顧大丫想了想,終於小聲地說道:“今天早上你沒在家時,家裏來人了。”

    “來人了?”顧青雲眼珠子一轉,見顧大丫臉頰微紅,想起這個家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急聲道,“是誰來提親了?”

    顧大丫今年已經15歲了,前朝和本朝的女子嫁人一般都是16-18歲,這是前朝穿越者皇帝規定的,當時還作為法令下發到各地,據說是為了生出來的孩子健康,不容易夭折。本來大家還不以為然,後來一組組數據說服了眾人,當然,最重要的是,除了特殊情況,早嫁和晚嫁都要被罰款,百姓就隻好遵守了。

    時間日久,這道法令鬆弛,有些人就沒有遵守,但大多數老百姓都是習慣這麽做,家中有女兒的還是想遲點嫁的,畢竟可以多幹一段時間的活。

    現在顧大丫這種年齡已經算是有點遲了,從定親到成親一般都要半年至一年的,不早點定親的話,很容易到了年齡找不到合適的兒郎結婚。

    造成顧大丫這種局麵的,一個是小陳氏沒找到個合適的對象,她覺得村裏的人家都不合適,就到其他地方找,想找個條件較好的,說得明確點,她的條件就是能給的彩禮較多的,或者以後能幫到顧青雲的。

    她也沒有委托媒婆去找,想自己私下尋摸一下,實在找不到了才讓媒婆出馬。這樣就不會壞了口碑,落個“挑剔”的名聲。

    顧青雲也勸過他娘,可小陳氏什麽都依著他,對於大丫和二丫的婚事她卻堅持自己的意見。

    對此,他很是無奈。

    “是苗大朗家的大兒子苗富貴。”顧大丫恢複了鎮定,輕聲道,“是叫族裏三房的大伯娘來說和的。”

    苗大朗?顧青雲迅速調動記憶,這兩兄弟的名字他印象深刻,剛開始他還覺得兩人的名字比他爹和二叔的還要隨便,畢竟一般的人家很多都叫大郎、二郎的,沒想到大爺爺說不是二郎的“郎”,而是開朗的“朗”,據說是以前在老家上戶籍時當時的村長寫錯了字造成的。

    “他們好像幾個月前分家了,當時大堂哥還說那家的老太太偏心小兒子。”而且苗二朗家的還拿了一籃雞蛋上大爺爺家呢。

    “是分家了。”顧大丫沒想到弟弟整天讀書連這些事也知道,“現在那家老太太跟小兒子一起住。”

    顧青雲皺眉想了想,畢竟他有一段時間經常在村裏晃悠的,知道了很多八卦,就道:“這應該是苗大朗的娘子造成的,雖然他家因為種了十幾畝的苧麻還算是有點銀錢,但苗大朗的娘子摳門都到一定程度了,我聽說苗富貴他們也隻是剛剛能吃飽,但都不頂餓。”肯定是經常喝粥了。

    “不行,不行,這個不能嫁,以前沒分家她就那麽摳門,現在分家能自己當家做主了,誰知道她會不會變本加厲?”顧青雲搖搖頭,他聽娘親說過,苗大朗家的還是一個很精明的婦女。

    “他家現在蓋起了一座白牆黑瓦的房子,大家都說她會持家呢。”顧大丫其實也不想嫁,從小到大,家裏對他們姐妹雖然不是頂好,但勉強吃飽還是可以的。特別是現在,在家裏像她這樣不做農活的女兒都能吃飽飯,每個月還能吃一頓肉,即使分量沒有弟弟的多,可那也是村裏的頭一份了。

    如果嫁過去的話,那自己還能吃飽飯嗎?

    第一次,顧大丫有著深深的懷疑。

    “苗富貴……家境在村裏算是不錯的。”顧青雲摸摸下巴,突然覺得上門齒鬆動得更厲害,想著牙齒又要換了,一邊苦惱,一邊說道,“苗富貴今年16歲,因為年齡的原因,我們沒有一起玩過,記憶中他是個老實人。”

    顧大丫低下頭,有著老繭的手輕輕地撫弄著花瓣,低聲道:“我到地裏打豬草的時候,偶爾會看到他,有一次上山砍柴,他還想幫我呢,我當然拒絕他了。”見弟弟瞪大眼睛看著自己,顧大丫忙急急說完。

    “他大字不識一個,還有這麽一個娘親,不知道發生衝突的時候他能不能護著你?”顧青雲還是猶豫,照這樣看,苗富貴是喜歡大丫的,可女人嫁人實在是太重要了,不說古代,就是現代同樣如此,遇人不淑想哭都沒地方哭去。即使現在朝廷鼓勵寡婦再嫁,可沒鼓勵婦女和離啊。

    “那大姐,你願意嗎?”顧青雲抬起頭來,定定地看著她。如果她願意的話再說,不願意的話他會去跟小陳氏說的。

    顧大丫搖搖頭,沒有再說話。

    顧青雲於是明白了,她姐隻怕沒看上苗富貴。

    “行,大姐,我明白了。”

    “栓子,謝謝你。”顧大丫突然抱了顧青雲一下,馬上放開後就跑掉了。

    顧青雲哭笑不得,很少見大丫這麽感情外露呢。

    晚上他問小陳氏這事的時候,小陳氏果然在猶豫,不想答應。顧青雲也說了一通話,她就更猶豫了。

    顧青雲沒辦法,這種事小陳氏很是強硬,反正他要求做決定之前一定要先跟他說說。

    在這個家裏,即使他很受寵愛,但一些事情他仍然沒有決定權,有時候連知情權都沒有。要不是因為他屢次提出良策,讓家裏越過越好,特別是鹹雞蛋醃製方法的提出讓他在家中有了一定的決策權,估計大丫都訂親了他才能知道。

    到了休息日這天,風和日麗,顧青雲他們就跟著何秀才家的牛車一起出發了。車裏坐著師娘和何小娘子,顧青雲四人和何智一起在外麵跟著牛車走。

    老仆趕牛車走得很慢,所以大家都能跟著上。

    再者,桃山寺離桃花鎮不遠,走路隻要半個小時,坐牛車也差不多是這個時間。

    除了他們這些人外,還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跟著,據何智介紹說,這是他們本家的族人,名叫何常春。

    此人一身深藍色布衣,身上背著一隻竹筐,可以看到裏麵放有一隻短鋤和一把柴刀。他相貌普通,身高中等偏上,臉上時常帶著笑容,在隊伍前後跟上跟下,招呼大家不要掉隊,語氣很是溫和。

    “二堂哥還是我爺爺的學生,隻是他學了幾年就沒再來學堂了。”何智見顧青雲多看了幾眼何常春,就解釋道,“他當初來也隻是想識幾個字,隻求不做睜眼瞎。不過我聽爺爺說二堂哥讀書很勤奮刻苦,如果不是那個什麽的話,可以在科考方麵努力的。”

    顧青雲一愣,他先前對他多看幾眼,是因為他在學堂的時候偶爾會看到他在側門進出,手裏通常拿著東西,出來的時候就不見了,知道這應該是夫子比較親近的人。當時他還無聊地猜測過他和夫子的關係呢。

    沒想到是族人和學生的關係。

    前世她父母在她三歲的時候離異,作為拖油瓶的她跟在外婆身邊,離異的理由是她身為一個女娃,不能傳宗接代。她父母都是當地市裏單位的人,當時計劃生育政策抓得嚴,在不能生二胎,又舍不得工作的前提下,最後犧牲的隻有她了。

    爺爺奶奶不喜歡她,爸媽也不想帶她,這會影響他們找第二春,最終也不知道怎麽協商的,她媽為了一筆撫養費才答應接手,離婚協議書一簽,她就從市裏被送到村裏的外婆家。

    外婆對她還不錯,畢竟她隻有媽媽這麽一個女兒,現在獨自一個人居住,有個外孫女在一起也有個寄托。可以說,活到二十幾歲,她隻在外婆身上感受到什麽才叫親情。

    就這樣慢慢長大,和父母每月的聯係隻有那一張卡裏打入的數字,等她到市裏讀高中的時候,才第一次踏入爸媽的新家。

    她爸媽離婚後很快各自再婚,這次兩人還是生了女兒,這個消息當時令小小的她非常高興,她還以為他們還會再折騰呢,可惜這次不知為何,兩個家庭都繼續地生活下去,沒有分開。

    年幼的她曾經很不解,現在想來,大概是有感情吧,沒感情的話什麽都是借口。而她,身為沒感情的產物,兩家人都很不待見她,妹妹們也沒有把她當成姐姐。

    大家相處得很不愉快,她沒有受虐的傾向,之後再也沒上過門。

    父母給她提供的撫養費隻到十八歲,她學習很努力,高考考上本地一所重點大學,大學辦理了助學貸款,生活費可以靠自己打工得來,勉強可以完成學業。外婆那裏雖然要給她錢,可是她哪裏忍心要,她年紀大了,每個月隻有幾百塊錢的養老金。

    磕磕絆絆完成學業後,一畢業就考上了當地鄉鎮上的政府公務員,當時想著可以離家近照顧外婆,沒想到好日子才過了幾年,外婆摔了一跤突然離世,她辦完喪事後,傷心過度,昏睡過去後就莫名其妙到了這裏。

    幸虧她在那個時空沒什麽牽掛,助學貸款也還完了,攢的錢也給外婆辦了喪事,沒給其他人占便宜。

    沒辦法,如果她死後還留下一大筆遺產,那她肯定會死不瞑目的,她可不想把東西便宜那些所謂的“親人”。

    在這邊出生後,身子骨弱,她全身都疼,特別是腦袋,當時她還殘餘著一些前世的記憶,所以吃起東西來特別乖巧,無論是奶還是藥都照吞不誤,隻偶爾弱弱地哭幾聲,裝一下嬰幼兒的行為。

    就這樣,她長到了四歲。

    重新學習語言後,顧青雲還是沒有摸清現在是哪個朝代哪個地方,隻留心大爺爺顧伯山曾經說過現在是洪正十年,這裏是越陽郡林山縣林溪村,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林溪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村子裏隻有三十幾戶人家,二百多人,這裏的地域偏僻,應該是在南邊,具體的以後才能慢慢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