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精神創傷

字數:2651   加入書籤

A+A-




    “你以為是有人給了我封口費?”王司機反問道:“你想的也太簡單了吧,不是人,給我封口費的不是人,是他們。”

    “你說的他們是誰?”關政仔細地問道。

    “對,就是他們,大地在一點點的移動,他們也在一點點的動,然後就要停下來了。”王司機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語,讓關政覺得不可思議,他到底要告訴我們我們什麽。

    許久妍這邊還在和孩子打交道,孩子像豎起毛的刺蝟一樣,不容許任何人靠近,許久妍站在門口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說了多少好話,人家就是不搭理她。

    許久妍依舊是耐心的說道:“你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深呼吸,忘掉你不該記得的人,不會再有人欺你了,你聽明白了嗎?”

    魏純雨不聽,依舊是把自己捂在被子裏,縮在病房的角落裏。許久妍不厭其煩地說道:“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使一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有關。

    人要學習用現在的、較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審視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親曾對你很絕情,試著用新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了解原來父親也是不得已的,或是他隻不過是不小心講了一句話,對你的傷害卻是那麽真實、那麽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則很難從中跳脫出來。縱使父親對你的傷害是有意的,心靈探索與醫治也能減輕傷害,幫助你接受別人的缺點,學習設身處地,看到父親那樣做的理由,進而饒恕他。孩子的承受力不夠,遭遇一些事情時,有時會造成很深的傷害,但我們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當時的情況,傷口也就沒那麽大了,這也是為什麽回顧心理曆程很重要。”

    魏純雨瞪著眼睛,直勾勾的看著許久妍,許久妍繼續說道:“要不我們多看書,多聽有關人際、心理的演講?”

    許久妍的耐心莫名其妙的多:“要不也可借情緒日記與生命線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及與他人之間的心理互動。嚐試寫“情緒日記”,仔細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會讓你有情緒過激的反應,把這類事情記錄下來,對於自己的成長、心理複建很有幫助。

    如果我們沒有勇氣去麵對過去一些痛苦的經曆,一味地壓抑自己受傷的情緒,反而會變成這些情緒的奴仆,受其控製。極力壓抑、否認這些情緒,往往會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場合,以更大的強度爆發出來。因此我們要常常自省,學習了解情緒、處理情緒。當我們進入情緒過激的危機狀態時,正是我們重新學習的最好機會,這個即時反省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潛意識中種種的心理運作。所以不要輕易放棄,反而該趁機努力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借著情緒日記,可以幫助我們省察、思考。你看怎麽樣?”

    許久妍和魏純雨周旋了好久,魏純雨還是不領情。旁邊的心理醫生說道:“許警官,魏純雨的病十分嚴重,已經不是輕易能解決的了。”

    許久妍焦急地問道:“她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啊?”

    心理醫生說道:“精神病學上創傷一般被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創傷通常會讓人感到無能為力或是無助感和麻痹感。創傷的發生都是突然的、無法抵抗的。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隻是這些強大的事件。還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驗到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會促進心理創傷的形成,尤其是現在人浮躁的心理更容易造成心理創傷的發生。”

    許久妍也是很著急,說道:“那您有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心理醫生說道:“辦法有,但不是對誰都好使的。首先呢也是最重要的,讓受創傷的人感受到外在支持,即使所有的人都離開你,還有“大地”給你支持,而且身邊的任何東西,如椅子、桌子、地板,甚至是樹木、空氣都會給予你支持,當這樣去感受後身體就會感受到放鬆感,感受到身體的變化,把注意力放在好的感受上,漸漸的一種新的情緒就會來臨:“我不是孤獨的,我是安全的。”

    其次的鍾擺效應是讓受傷者在震驚中恢複到清醒狀態,讓被治療這的身體在“好感覺”和“壞感覺”中來回穿梭,既要注意緊張、僵硬等不舒服的負麵感受,還要注意到積極和中性的身體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感受身體的各種感受,近而學會分辨神經係統處在失調和平衡的不同狀態中的感受。

    當心靈受到創傷之後,我們的身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進入防禦狀態。就像魏純雨這樣,同步追蹤就是讓受傷者回想某個受創傷的情景,同時注意到身體的變化,便可以有意識的改變身體的慣性反應,這種創傷就會慢慢修複了。

    但經曆過創傷性體驗的人,身體內極大防衛能量雖被喚起,卻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得到釋放,反而凍結、淤積,在以後類似情境中,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身體麻木。恢複防衛反應練習,可以激活身體自然能量,去完成一個防禦的自然反應過程,使神經係統恢複。

    同時,主動地調試身體動作和姿態,同樣可以作用於我們的心靈。通常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的頭腦和身體間的關係是單方向決策和執行關係,頭腦思考和命令,身體隻是執行意願的工具;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相信,我們的身體和頭腦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麽簡單,它們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機係統,不僅我們精神世界會影響軀體反應,主動調試身體的動作和姿態,同樣可以作用於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