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山裏人家

字數:4665   加入書籤

A+A-




    再往胡桃村去的路,就不好走了。

    路上坑坑窪窪的,加之許多地方路都不寬,坐在牛車上,十分顛簸。

    在李秀鳳無數次嚷嚷自己要顛吐的時候,牛車終於停靠在了一農家小院前。

    村裏突然來了一輛牛車,不少孩童都是一路追著車子過來的,孩子們也都好奇的打量大牛,同時也打量下車的人。

    孩童們熱鬧的聲音也惹來大人的目光,有村裏聽到動靜出來瞧的,一眼就認出了胡氏。

    “哎喲,巧丫嘛?這是帶著姑爺回來看看?”

    胡氏娘家隔壁院裏走出來的老人家,好奇的打量來這裏的客人,別說,還有生麵孔。

    胡氏名叫胡巧,在胡桃村,老一輩的都叫她巧丫。

    眼見是隔壁的婆子,胡氏提東西的手緊了緊,幹笑了兩聲點點頭。

    趙氏看出些什麽,笑著同婆子招呼幾聲,然後跟在李裏長身後,幾人叫了門。

    此時,並沒有幾戶人家的煙囪冒煙,再過會兒,該到午時,可這裏卻沒有做午飯的動靜。

    當天,李裏長帶著一家子天黑才到趙家村。

    不過李秀鳳她們早去後頭歇著去了,自然沒有碰麵。

    清晨,柴水青是被李秀鳳搖醒的。

    她迷迷糊糊睜開眼,入目是瓦頂房梁,轉頭看去,是李秀鳳和趙月穿戴整齊的模樣。

    “我這就起。”

    眼見大家都起了,柴水青趕忙坐起身來。

    趙月在收拾東西,聞言趕忙搖頭“不著急呢,天兒還早。”

    李秀鳳則想到這地離山近,氣候比他們村那兒稍冷些,便囑咐道“大妮,你穿厚點,可別沾了山中寒氣。”

    柴水青套了衣衫應聲,抹了把臉坐在竹床邊醒神。

    屋裏二人也沒有催促她,待她收拾妥當,趙月拿了竹筒遞給她漱口。

    他們這兒沒刷牙子,也沒有牙粉,而李秀鳳也知這些,指了指旁邊放著的一點青鹽“大妮,你用那個吧!”

    柴水青點點頭,同兩人一起站在屋簷下洗漱。

    趙家的院子不是一字排開的,而是建了前後院,聽李秀鳳提過,趙家村這邊都是這般建房子的。

    因著地勢的原因,為了防止山中野獸下山或者其他突發狀況,趙家村的房子都是做的前後院,有的甚至裏外三進,頗有些大宅院的架勢。

    趙月住在後頭,家中的老人住在前頭,灶房也在前頭。

    此時趙家前院特別熱鬧,天還未亮,趙月的娘胡氏就起來做飯。

    村裏早飯多是雜糧粥,說是雜糧粥,裏頭卻不見一粒白米的,都是黍米或者栗米。

    往常趙家自己吃便是稀的,家中來了客人,便會做幹飯,特別實在。

    除了這個,還有雜糧餅子,菜是一些野菜拌的,除此之外,趙家姥姥還囑咐兒媳煮幾個白水蛋,給客人吃的。

    這樣的飯菜,在附近的村子都是獨一份的好飯菜。

    便是河東村不少人家招待客人,也不過如此吧!

    讓柴水青意外的是,李裏長都來了,還帶著兒子孫子來了。

    李秀鳳拉著柴水青小聲耳語幾句,惹得柴水青哭笑不得。

    想到柴老婆子不依不饒的模樣,柴水青十分理解李裏長躲出來的行為。若是她,她也躲。

    早飯,自然又受到熱情的招待,柴水青特別不好意思,感覺自己的到來太麻煩主人家了。596

    再看趙家的孩子雖然嘴饞雞蛋,卻沒有吵著鬧著要吃,那眼饞卻不吵不鬧的乖巧模樣,顯然是大人們教導過的。

    柴水青看得出來,趙家哪怕是普通的農戶,卻也十分注重底下小輩的教導。

    想到這一趟來此的原因,柴水青打起精神來。

    趙家眾人也都是爽利的性子,飯後,趙家姥姥就催促兒媳帶上東西領著人過去。

    “裝十個蛋,我記得還有一包糖,你也帶過去。替我跟你爹娘問好啊!”

    見兒媳拿的東西少,趙家姥姥還囑咐幾句。說完這些,便扯了兒子去一旁囑咐其他的。

    “他們若是要上山,你也跟著去,記得盯緊了,若是那姑娘有什麽想法,也別拘著。當然了,一切小心!”

    趙家姥姥怕兒子將此趟當走老丈人家玩兒一般,便多說了幾句。

    趙康平有些意外的朝著柴水青的方向看了一眼,實在不明白為何娘要多說這些。

    不過一貫知道自家娘有章程,趙康平沒有多說,老實應聲。

    隨著同行的還有李裏長,這是趙氏要求的。

    李裏長如今也清楚柴水青的手藝,更清楚她主意大,又念著柴守孝的交情,便跟著一起去照應了。

    有了李家的牛車,倒是方便不少。

    趙康平跟李裏長坐在車轅上說話,這一趟,帶去的東西不少。

    他本就是手藝人,自己編的筐籃什麽的,一應家中可用的東西,他都用繩子綁上幾個,掛在牛車旁帶去老丈人家。

    胡氏的話並不多,雖然好奇柴水青,但是卻沒有細問,隻偶爾趙氏說上幾句的時候,胡氏回答一下。

    早就清楚自家弟媳的溫吞性子,趙氏也沒說太多。

    從趙家村到胡桃村,哪怕是趕著牛車,也需一個半時辰才到,路程並不近。

    若是雙腳走過去,怎麽都得大半天。

    車上有趙月和李秀鳳,自然不會無聊,兩人看到什麽就嘰嘰喳喳聊起來,熱鬧極了。

    柴水青聽趙月的意思,他們家編的東西都是附近商戶來收的,隔幾個月來一次,卻是不會給多高的價。

    尋常能賣出去的都是籃筐什麽的,也就幾文錢。

    而趙月最喜歡的那些小東西,卻無人問津,主要是給不起高價,價錢便宜了她爹做起來費工夫,倒不如下地呢!

    柴水青覺得,還是因為這地兒偏僻,那些編織品有些十分精巧,若是放在郡城,保管不會這麽賤價。

    他們當小玩意兒賣,郡城的大戶卻會當做藝術品來擺放。

    這便是差別。

    牛車走了一半路的時候,胡氏將籃筐裏的水和吃的拿出來,一一遞過去。

    這主要還是因為柴水青和李秀鳳她們到來,所以才帶的熟食。

    不然,隻他們自己去胡桃村,絕對不會帶著些。

    哪怕是粗糧,也是磨過好幾遍的,味道不會差。更何況,雜糧餅裏頭,還沾了油烙的,這可是好東西。

    柴水青不餓,搖頭擺手不吃,隻喝了幾口水。

    倒是李秀鳳結實吃了兩個餅,趙月也啃了一個,惹得趙氏指著二人一頓笑罵。

    遠遠的,柴水青就看到那頭綿延的山,居然比他們河東村的山還高,還大。

    那綿延至遠方的山脈,仿佛沒有盡頭般,讓人不知身在何處。

    李秀鳳極少來胡桃村,猶記得最近一次來,她早忘了胡桃村在哪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