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沮喪

字數:481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明末之成王敗寇 !

    府試結束,卷子達到了一千餘份,延安府知府馬懋才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卷子,第一場考試貼經的試卷,他是不需要過目的,這樣省去了近五百份的卷子,這些試卷都是有關背誦默寫的,比對四書五經的原文就可以了,凡是答對五道題目以上者,試卷會被放到桌上,其餘的試卷則是放置在地上。

    地上的試卷也不是完全被淘汰的,按照老規矩,若是有縣試案首的試卷,則會被挑選出來,其次就是第二場雜文和第三場策論文章寫的很不錯的,若是貼經完成了四個題目,也是可以過關的。

    貼經九道題目全部都答對之考生,試卷也會被單獨找出來,隻要後麵兩場的文章勉強過得去,同樣能夠被錄取,通過府試。

    不過幾年時間過去,尚未出現縣試案首沒有通過第一場貼經考試的情況。

    雜文與策論兩篇文章,都需要仔細的斟酌,也就是需要逐篇仔細看,推敲裏麵的觀點,首先看是不是符合要求,其次進行比較,從中選出不錯的文章,近一千篇文章之中,大約會選出一百篇,第二場和第三場各有五十篇左右,最終由知府大人來確定,其實這一百篇文章,基本就是本次府試能夠被錄取和過關的考生所寫的了。

    完成這個前期閱卷的,主要是府學的教諭,以及從各州縣抽調的縣學的教諭。

    當然知府大人首先會明確閱卷的要求,也就是對如何鑒別文章優劣提出來明確的要求,若是文章之中出現了知府大人提出的觀點,那是必須要被選上的。

    十天之後,就要張榜,時間還是很緊張的。

    從六月八日開始,一直到十三日,一共六天的時間,是諸多的教諭閱卷的時間,從十四日到十六日,一共三天時間,是知府大人閱卷的時間,十七日則是知府大人確定通過府試之考生、以及寫榜書的時間,這期間知府大人也會征求諸多教諭的意見。

    閱卷開始,馬懋才放下了其他的事情,從開頭就關注所有試卷情況了。

    馬懋才內心是有想法的,他在延安府擔任知府也是三年多時間了,一直都很是不順,人家南方的知府日子過的很是滋潤,下麵的孝敬也很多,他這個知府與南方的同僚比較起來,那就羞於見人了,沒有辦法,延安府所轄的州縣太窮了。

    更為惱火的是,接連的災荒,以及農民的暴亂,讓他心力交瘁,巴不得早些離開這個地方,哪怕是到京城的某些清水衙門,日子也舒服很多的。

    知府任期一般都是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時間,二月末的時候,吏部和都察院考察京官,結果有一百多名京官不合格,其實四十多人被降一級調到地方上任職,年紀大的、身體不行的有三十多人致仕,閑著不做事光拿俸祿的近二十人被罷免,還有被查處貪墨的官員八人,直接革職,且投入到大牢之中。

    考察京官震撼了地方上的官員,他們想到的不是京官出現了大量的空缺,而是考慮朝廷接下來是不是會對地方官員進行大規模的考察,也按照京官這樣處置。

    皇上登基之後,勵精圖治,不僅僅是徹底剿滅了魏忠賢及其同黨,而且也在朝廷之中大規模的考察官員,力圖改變以前朝廷渙散的局麵,皇上還在去年底的時候,詔令會推閣臣,也就是由朝廷諸多的官員推薦內閣大臣。

    這些舉措,帶給地方官員的,不完全是驚喜。

    馬懋才就很是沮喪,他在延安府三年多時間,沒有任何的政績,甚至連地方上的穩定都難以維持了,被迫給朝廷寫去奏折,詳細描述了延安府各地遭受災荒的情況,懇請朝廷救濟延安府各地的百姓,言下之意推卸延安府出現農民暴亂的責任。

    其實這些年以來,地方官員本就沒有做多少的事情,天啟年間,朝政風雲變化,魏忠賢得誌,千方百計打壓不聽話的官員,依附的官員居多,也有不少官員毫不畏懼,與魏忠賢對著幹,皇上登基之後,徹底剿滅魏忠賢,但魏忠賢餘黨的影響還是存在的,一直到朝中有大臣冒死上疏,言魏忠賢餘黨為禍更甚,皇上於是下定決心,徹底剿滅魏忠賢餘黨。

    這一切的變化太快,魏忠賢餘黨被剿滅,原來遭受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人,好像開始得誌了,很多都是官複原職,不過局勢並不是特別的明顯,內閣大臣如同走馬燈一樣調整,地方官員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攀附哪一位內閣大臣,或者攀附哪一位朝中有實權的官員。

    官場曆來都是上下一體,你若是在上麵沒有什麽關係,休想得到好的職位。

    馬懋才同樣相信,這樣的局麵是不可能出現變化的,內閣總有一天會穩定下來,地方官員還是要有關係,才能夠得到提拔,或者受到關注。

    不過現在局勢尚不穩定,看不清楚朝政會朝著什麽方向發展。

    這個時候,馬懋才就需要展現自身的能力了,那就是多給朝廷寫好的奏折。

    朝廷在剿滅農民起義軍方麵,究竟應該持什麽樣的態度,馬懋才完全可以結合延安府的實際情況,提出符合皇上意願的建議,他這樣做是一舉兩得,既可以通過表露出來新穎的觀點,削弱自身為政不力的問題,又可以引發皇上和朝廷的注意。

    馬懋才當然是同意以招撫為主、以剿滅為輔的觀點。

    這樣符合他的利益,延安府各地出現農民起義軍,是因為老百姓遭遇到災荒,活不下去了,他們造反的目的是想著有飯吃,不至於餓死,朝廷則要從仁政角度出發,采取招撫為主的策略,穩定百姓,一旦百姓穩定下來,農民起義軍自然就失去了維持的根基了。

    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個延安府能夠做好的事情,不過延安府知府馬懋才願意承擔責任,而且還給朝廷寫去奏折,提出建議,且說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馬懋才這樣做,讓皇上和內閣看到了他的忠心,至少能夠保住自身的職位,不至於被派遣到南京六部去。

    至於說到京城去做官,目前不要考慮,首先穩住了當下再說。

    府試的考題,馬懋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兩道題目其實環環相扣,前麵的題目闡述仁政的重要性,後麵的題目繼續論證仁政能夠產生的效果,隻要考生關注延安府麵臨的實際情況,就可以進行議論,哪怕是扣不住主題也沒有太大關係。

    不過馬懋才也沒有抱太大的信心,他甚至感覺到,此次參加府試的考生,沒有誰能夠想到這個方麵,人家又不是他肚子裏的蛔蟲,再說了,他所出的兩個考題,在《四書解析》裏麵也是有著很多專門觀點解釋的。

    馬懋才希望出現這樣的文章,若是能夠有十名考生以上有這方麵的見解,他就可以大張旗鼓的宣揚,甚至將這些文章也送到京城去,表現延安府教化之功勞。

    如此矛盾心理的左右之下,馬懋才有些迫不及待的直接看文章了。

    連續三天的時間過去,馬懋才本人都看了一百多篇文章,可沒有一篇牽涉到這方麵的事宜,這讓他異常的失望,包括教諭看過的考卷,已經接近一半,沒有這方麵文章的出現。

    也就在這個時候,馬懋才忽然想到了吳帆徽,憑著他的直覺,認為吳帆徽是會寫出來這等文章的,這個米脂縣縣試案首,在縣試的時候寫出來的文章,他看過好幾遍,文章也是結合了米脂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議的。

    不過馬懋才的內心,還是充滿了挫敗感,他耗費心思出的考題,暫時還沒有考生能夠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說明這些考生真的就是讀書了,什麽事情都沒有關心,不過馬懋才也沒有想想,當年他參加考試的時候,也不可能想到這些事宜。

    看到吳帆徽的文章,是第四天的上午,還是一名教諭發現了其中的兩篇文章,切入點完全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從字體上麵來看,兩篇文章出自於一個考生之手,文章結合《四書解析》之中的觀點,提出了以懷柔之心對待農民暴亂的見解。

    教諭馬上將兩篇文章呈送給知府大人。

    馬懋才從字體上麵,馬上就判斷出來了,這兩篇文章是米脂縣縣試案首吳帆徽的文章。

    他將兩篇文章留在自己這裏,言下之意就是這兩篇文章算是被取中。

    一直到教諭閱卷結束,也沒有出現同類的文章。

    馬懋才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他的希望沒有能夠達到,僅僅憑著這兩篇文章,是不能夠說明任何問題的,他精心設計的考題,最終沒有得到考生的理解。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馬懋才沒有仔細閱卷,基本以諸多教諭確定的文章為準,不過吳帆徽的這兩篇文章,他看了足足三遍,盡管說裏麵沒有多少具體的建議,但文章的思路完全符合他的初衷,也就是這個時候,馬懋對這個吳帆徽,有了特別的看法,他隱隱覺得,這個少年郎的未來,一定是不簡單的。

    確定府試名次的事情,諸多的教諭也參與討論了,馬懋才擺出了很民主的態度,這讓諸多的教諭受寵若驚,以往他們是沒有資格參與如此重要討論的,頂多就是知府大人偶爾問問。

    諸多教諭的意見是比較統一的,故而通過府試考生的名單和名次,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確定下來,六月十七日未時,一切基本都確定下來,這倒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