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西夏使者

字數:5142   加入書籤

A+A-


    像是西夏使者尖腦袋裏兀這種粗鄙的家夥,他是不懂這些東西的。

    看到範仲淹在那揮毫潑墨,他也隻會表麵上配合一下:“好書、好書,好字、好字。”

    實際上,他一句都沒看懂。

    範仲淹停筆歪頭:“夏使可懂詩文?”

    這一下就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尖腦袋裏兀隻好搖搖頭:“不懂,隻是看起來範相公很厲害的樣子。

    在下就感覺很佩服,很厲害。”

    原來是個粗人,範仲淹心中暗笑:“夏使遠道而來,想是為了邊關之事吧。”

    尖腦袋裏兀點點頭:“很是很是,我們少主頗為內疚,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實屬誤會。

    乃是我們西北大將黎子明擅自行動,破壞了我遼夏兩國的關係。

    我家諒祚少主已經將黎子明斬殺。

    我們大夏國可將屈野河以西的地歸還給大宋。

    我家少主還說了,此次誤會,對大宋深表歉意。”

    “誤會?”

    範仲淹冷笑一聲:“那還真是好大的誤會,麟州乃我西北要地。

    你們夏國不顧兩國盟約,擅自用兵侵我國土,豈能是一句誤會就算了的麽。

    夏使啊,你要知道,當初他們遼國侵我宋土,說的也是誤會。

    就連他們說的話,都與你一模一樣。”

    外交話語不必說透,點到即止。

    尖腦袋裏兀和隨行的西夏人員臉色變了,他們知道範仲淹這句話意味著什麽。

    大遼侵宋,也是打著誤會的幌子。

    結果呢,引起宋遼大戰,整個遼國都被吞並了不說,遼皇帝耶律宗真都投降了宋人。

    耶律宗真那可是大遼國皇帝,和趙元昊並駕齊驅的人物。

    論綜合國力,西夏都是最弱的。

    人家大遼入侵大宋,就因為誤會而滅了國。

    如今這西夏又來入侵,範仲淹依舊是跟他說的是誤會。

    擺明了,大宋就想吞並你西夏。

    從趙禎不肯接見西夏使者,就可見一斑。

    大宋,一統九州勢在必得了。

    尖腦袋裏兀的額頭冒汗:“範相公,我們可稱王,能否保留我西夏軍事自治?”

    這算是認慫了,畢竟西夏孤兒寡母的。

    他們不想開戰,隻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範仲淹隻是笑笑:“夏使想來是誤會了,我們大宋並未對你們西夏做出什麽。

    你們如今便已經稱王,至於什麽軍事自治,老夫我聽不明白夏使這話是什麽意思。

    我們大宋,並未與你開戰啊。”

    對啊,大宋現在還沒打你。

    你這話說的,趙元昊時期,就已經對宋稱王不敢稱帝了。

    你現在再來問問我,說什麽保留你西夏軍事自治。

    範仲淹又不傻,肯定不會中你的計。

    現在大宋的兵力還在遼北,短時間內調不出手來對付你西夏。

    西夏占了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大宋一直沉默,並未有任何的表示。

    正是這種可怕的沉默,讓西夏有些坐立不安。

    等他們得知大遼戰敗的消息,加倍的惶恐起來。

    於是,沒藏訛龐讓尖腦袋裏兀再次的出使大宋。

    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探探大宋的口風。

    誰知,人家宋皇帝趙禎壓根就不理你。

    你來了,我就不見麵。

    皇帝不宣召,也不對西夏開戰,這是最難受的。

    隻是從範仲淹模棱兩可的口中,得知這大宋威脅的意味甚濃。

    可這也不能表明,大宋是戰還是和的意圖。

    如果大宋想戰,滅掉大遼後轉手就對付西夏。

    那西夏得未雨綢繆,先下手為強。

    趁著大宋無暇西顧的時候,先對大宋開戰。

    但這樣也是冒著極大風險的,萬一大宋壓根就沒有吞並西夏的意圖。

    此時你對大宋開戰,一來不占理,二來等於是捋虎須。

    如果按兵不動,此時主動把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還給大宋。

    萬一大宋就是想開戰,不管你現在道歉不道歉,不管你歸還歸還,他們就是想滅掉你。

    那西夏此刻豈不是多此一舉了。

    所以使者來宋的目的,就是想探探大宋的口風。

    可誰知,宋遼關係破裂,宋夏的蜜月期也沒了。

    兩國的關係,再次的進入冰點。

    自始至終,範仲淹都沒有跟尖腦袋裏兀說出什麽有價值的消息。

    大宋對於西夏的態度如何,範仲淹也是捂的極緊。

    尖腦袋裏兀知道,再在東京城待下去也不會得到什麽有用的線索。

    於是,他隻好帶著使者灰溜溜的回去了。

    西夏似乎在走大遼的老路,國內分成了兩派。

    一派主張對宋宣戰,先下手為強。

    另一派主張示弱,先把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還給大宋,使得大宋沒有開戰的理由。

    那個宋皇帝不是號稱以仁為本麽,求和認錯,占領道德製高點。

    把占領的土地乖乖還給大宋,以最低的姿態麵對他們。

    這樣的話,宋人就沒有借口出兵了。

    不同於大遼的主戰派思想,在西夏主和派占據了主流。

    最重要的是,沒藏訛龐根本就不想開戰。

    還有趙諒祚的母親,沒藏狼花也隻是想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是以,西夏很快就歸還了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土地。

    西夏人本以為會鬆一口氣,隻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歸還給大宋的土地,大宋並未接手。

    也就是說,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現在是無主狀態。

    西夏從此地撤兵,大宋又遲遲不肯接手。

    就連此地的百姓,也是倍感意外。

    更糟糕的是這裏的衙門,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有個朵各縣,原本大宋在此設立了一個縣衙。

    可西夏占據這裏的時候,將縣衙的官員全部撤職,另外扶持了一些人成立了縣衙新班底。

    此時就比較尷尬了,西夏從此地撤兵了。

    留下來的縣衙還是西夏人扶持起來的,而大宋又遲遲不肯接手此地。

    這就造成了朵各縣的縣衙,呈現出真空狀態。

    縣衙兩撥縣令都不管事了,可此地的百姓還需要他們。

    於是,百姓找了這波的縣衙,這波人不管。

    又找到大宋那邊的原來那班縣衙,縣令也是不管。

    無人管束,則總會有刁民鬧事。

    沒辦法,朵各縣的幾個鄉紳一合計,這兩個縣衙同時並立。

    大宋的縣衙班底,負責東城,西夏人扶持起來縣衙班底,負責西城。

    就這樣,朵各縣總算是恢複了行政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