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人才

字數:4836   加入書籤

A+A-


    石小凡讓丁順把船上的貨物卸下來,又讓空置的幾艘船回了泉州。

    同時,他在營帳內又給朝廷寫了一封奏疏。

    將來,讓這幾艘船到了泉州之後,上報朝廷。

    奏疏上,都是石小凡將在流求的經曆寫了出來。

    還有就是流求的風土人情,以及山川地貌等等。

    奏疏很長,長達數萬字。

    石小凡寫了好幾天,除了介紹這些東西,除此之外就是問朝廷要東西了。

    各種稀缺的物資,還有各方麵的人才,石小凡都想帶到流求島上去。

    比如說,能工巧匠還有教書先生等等。

    這些,都是讓島上土著接受文明的最好時機。

    書信很慢,大概過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送到東京城。

    這沒辦法,因為這個時代的限製,就這還算是快的了。

    隻是,奏疏即便是到了京城,還是被壓了半個多月。

    為什麽,因為趙禎比石小凡還忙。

    一份奏疏,還有一封家信。

    家信是給公主趙嫕的,心中,石小凡除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更是在信中說道,讓趙嫕過一年後,舉家去密州。

    自己已經聯係好了大船,從密州坐船,直接來流求。

    趙嫕看了書信,有些五味雜陳。

    溫柔如水的趙嫕知道,石小凡是想離京了。

    京城,再也困不住石小凡那顆自由放飛的心。

    自從在遼北呆了幾年之後,石小凡對東京城就不那麽留戀了,之前他也是個戀窩兔子。

    見識了世界的繽紛之後,他就想出去看看。

    厭倦了朝堂爭鬥,厭倦了爾虞我詐,厭倦了世態凡俗。

    流求島,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對方。

    首先這個地方足夠大,大到和一個山東般巨大。

    這不像是一個島嶼,更像是一個海外桃源。

    當然,要想詩與遠方,前提是得有錢。

    單單是有錢還不行,還得有人,有人還不行,還得有權。

    而這一切,石小凡都已經具備。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石小凡,等待著的,就是趙禎的恩準了。

    移居流求島,這種事奏疏裏是不能明說的,趙禎肯定不會放自己走。

    石小凡的奏疏中,隻是誇讚了流求如何的好,如何的物華天寶。

    大宋若是不開發這個地方,實在是可惜至極。

    旁人的話,趙禎或許會擱置。

    可是這個敗家子說過的話,趙禎都是認真對待的,因為聽敗家子的話,總沒有虧吃的。

    這是十幾年來的經驗之談,聽石小凡的,總沒錯。

    隻是趙禎著實太忙了,不是一般的忙。

    究其原因,就是龐大的大宋帝國,版圖太大,需要處理的政務太多了。

    契丹和西夏初定,契丹多少還好一點,畢竟石小凡已經在那邊經營這麽久了。

    西夏就不行了,歸順了大宋的西夏,什麽都缺什麽都要,要大量的人才要大量的工匠。

    因為要發展,還有原先西夏軍隊官員的安置,這些都是龐大繁重的工作。

    而且,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還有更別提一個大理了,朝廷總不能厚此薄彼,管了西夏就不管大理了吧。

    不然,大理那些地方官肯定不樂意,會沒完沒了的上書。

    現在大宋朝最缺的是什麽,就是人才。

    人才太吃香了,工匠也好郎中也罷,還有教書先生。

    這些,都是稀缺的人才。

    各地,更是挖空了心思,就是想挖到這些人才。

    為什麽,因為太缺啊。

    原本是不缺的,之前朝廷就開始重視科舉,重視教育。

    石小凡和趙禎,更是讓東京城的孩童免費入學,接受良好的教育。

    奈何,如今契丹那邊,還有西夏大理,都需要大量的技術性人才。

    比如說工匠,不管你是打鐵的、賣瓷器的還是織布甚至於做飯的廚子,他們都缺。

    尤其是郎中和教書先生,更是缺的要命,因為西夏和大理還有契丹的百姓也得需要讀書,也需要看病。

    之前他們窮日子過慣了,現在好不容易歸順大宋過上好日子了,幹嘛這些人才不要。

    是以,契丹、西夏還有大理,紛紛上書朝廷,希望引進大量的有用人才。

    這搞得趙禎頭都大了,這個皇帝他真不想當了。

    還是那個敗家子過得逍遙過得自在,不必為這些政務煩憂。

    當皇帝,真是個苦差事。

    不管凡爾賽附體的趙禎是真苦也好假苦也罷,還好,之前大宋的學堂已經鼓勵女子讀書鼓勵女子學醫。

    但是不允許女子做官,讀書的女子無非就是增長見識而已。

    可現在不行了,人才的稀缺使得朝廷顧不得這麽多了。

    女子做官是不可能的了,朝中的老頑固太多,還有那些天下士子們,個個都是大噴子。

    但是,女子讀書不再無用。

    讀過書的女子雖然不可以做官,但是可以教書,做教書先生還有俸祿。

    這一下,女子總算是有了出頭之日。

    而女子的教書,也極大的緩解了人才的稀缺。

    石小凡給趙禎上書,洋洋灑灑的幾萬字。

    趙禎總算是抽下空閑看來,可是看過之後的趙禎,同樣又陷入了煩惱之中。

    因為石小凡的奏疏中,沒要求別的東西,也是要引進人才。

    為流求島引進人才,什麽郎中啊,各行各業的工匠啊,還有教書先生啥的,都要。

    這就讓趙禎犯了難,各地都稀缺人才,你個敗家子偏偏在這個時候又來要人。

    問題是,流求這種孤懸海外的島嶼,沒有人願意去啊。

    好在石小凡知道,別的都可以不要,必須給幾個郎中,要是沒有,就讓太醫局史成禮這個劣徒送幾個過來,但是工匠必須得給。

    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這邊奇缺。

    趙禎是知道敗家子的脾氣的,看在這小子立功無數的份上,趙禎算是妥協幫了他一次。

    南窯,各種工匠,煉鐵的、燒窯的、做瓷的、燒磚的,等等,擬定了一批人員名單,讓他們去流求,可帶家眷。

    畢竟,流求太遠了。

    誰知,詔書一出,這些南窯的工匠們偏偏就不幹了。

    放著繁花似錦的東京城不呆,去發配流放的流求?

    傻子才去,於是紛紛拒絕,就是不同意。

    沒錯,流求這種地方是充軍發配的地兒,再高的俸祿再高的待遇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