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武器體係
字數:2556 加入書籤
遠在東普魯士境內,希特勒早在1940年就開始修建的狼穴,如今已經被李樂改造了一番,作為他的東線大本營使用。
這裏削減了埋設地雷的數量,但是增加了一些輔助設施,包括全新的地麵建築群。
修建這裏比曆史上節約了大量的工時,因為李樂在替代了希特勒之後,這裏的修建重點就從安全,轉向了強化通信等功能方麵。
李樂知道再堅固的堡壘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天,也不會起到任何防禦的作用。
一旦失去了人心,即便是困守在地下掩體內,也得不到片刻的安全。
所以他強化了這裏的通信能力,更便於他指揮調動全國的部隊,以及與駐守在柏林的其他國社黨首腦們溝通。
現在,李樂正坐在狼穴地麵建築物內的一個寬大的會議大廳內,與自己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們,探討未來的武器發展方向問題。
這裏陽光明媚,比想象中的更加安詳一些。窗外已經有了依稀的鳥叫聲,遠處還能看到一排排屋頂上有植被的房子。
“知道為什麽我們可以比從前更快生產坦克麽?”李樂質問了一句之後,就指了指身邊的施佩爾,請他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問題的關鍵。
“比起2月份,我們這個月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產量提高了30輛,現在每一個月就能生產超過400輛這種武器。”施佩爾接過了話頭,開始介紹起各種武器的生產情況來。
“2月份,我們還生產了200輛豹式坦克,還有300輛左右的4號坦克。”他翻了一頁報告,繼續開口說著一連串的數字。
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都很茫然。既然產量一直在提高,那大家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我們還沒有完成動員,所以工人隻是在依靠加班來增加了產能。”施佩爾給大家解釋了一下現在的生產狀況。
盲目的動員,隻會讓人民更加反感戰爭。曆史上德國遲遲不進入動員狀態,實際上是和其本身的理念有直接關係的。
李樂短時間內也無法推翻之前的慣性決定,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尋找增加產能的辦法。
每一個細節都要經過精密的計算,任何一個生產環節都不能浪費任何東西,這才是李樂致勝的關鍵。
“實際上,提高產能的辦法非常多,停產一些在現階段沒有多少作用的武器裝備,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其他種類武器的製造速度。”施佩爾將麵前的另文件攤開,推到了桌子中央。
然後他接著開口說道:“這上麵是停產或者減產的武器裝備,其中產能占用大戶,是高射炮和自行高射炮部分。”
真實的二戰曆史上,德國一共生產了多少門高射炮呢?這個數字已經很難統計出來了。
不過大概的數量,還是可以很容易得知的:二戰過程中,德國一共生產了18萬門以上的高射炮,來應對盟軍的空中威脅。
而如果把這18萬門高射炮更換成坦克生產出來,可能德軍的東線就不會崩潰的那麽難看了。
“2月,我們停產了20毫米口徑的高射炮200門,30毫米以上口經的高射炮,也減產了至少百分之五。”當施佩爾提起這個數字的時候,他自己都感覺到難以啟齒。
在一片欣欣向榮的生產過程中,突然那摻夾進了大量的下降數據,就有一點點讓人難堪的意思了。
“諸位!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識到一個道理,那就是武器是成套成體係存在的。”李樂打斷了下麵人的竊竊私語,開口對身旁人說道。
然後他指著桌子中間的那份文件,繼續說道:“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戰術體係,盡可能的強化這套戰術體係的優點,規避這些缺點,就是諸位所有人的工作。”李樂的這套理論,還是後世很多軍事專家聯合起來,才勉強總結出來的呢。
美國為什麽強大,就是因為其在信息技術體係戰爭下,擁有強悍的打擊力量而已。
“如果一切可以按照我們的戰術體係預演下去,我們就可以輕鬆的獲得勝利,相反,就會出現問題。”在李樂看來,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可受製於這個時代,他的想法依舊是非常超前的知識。
“嚴重的話,一旦體係被擊潰,那麽整個戰爭也就會失敗掉。所以,這才是我找諸位來的目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工程師手下們,李樂一個詞一個詞的說著。
將自己的部隊優勢不斷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