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煙濃(三)

字數:4746   加入書籤

A+A-




    建寧王出發時,新婚燕爾的王緋放心不下,非要一起前去。李倓明白妻子不喜歡憋在興寧坊百孫院中,就約上王霨前去劉家村查看。王霨擔心姐姐路上無聊,遂帶阿伊騰格娜同行。

    見東宮與盛王兩派因救災而各逞其能,王霨倒是樂見其成。進京以來,王霨對李亨的陰謀詭計並無好感,對年方弱冠的李琦也無深交之意。因為他知唐玄宗乃高壽之人,若非安史之亂,李隆基還可以穩坐十年龍椅。而王霨的打算則是盡快解除安祿山這顆定時.炸彈,進而從製度上限製節度使的權限,然後就退居西域或海外,遠離朝堂紛爭。到時無論誰繼承皇位都與他無關。

    經阿伊騰格娜提醒,王霨意識到關中洪災是推行移民實邊之策的良機,故他擬好奏折,托張德嘉交給高力士代為參詳。

    其實王霨很想當麵拜會高力士詳解移民策,可從正月起高力士就一直忙於編練飛龍禁軍,幾乎沒出過宮城,王霨約了幾次都未能如願,隻好麻煩張德嘉。

    新建飛龍禁軍一事來得特別突兀,天寶十二載元日大朝會後,李隆基並未和政事堂商議就乾綱獨斷,直接宣旨。不僅如此,李隆基還拒絕任何朝臣染指這支禁軍,反而命高力士全盤負責。

    飛龍禁軍以守衛飛龍廄的北衙禁軍為班底,而飛龍廄本就由內侍省掌管,太子的貼身內侍李靜忠年輕時就曾在飛龍廄任職。高力士身上有驃騎大將軍的武散官階,領兵倒也勉強說得過去。但以內侍統兵,朝野上下側目,多有不合法度之議,隻是眾臣見聖人心意甚堅,政事堂無人反對,故不敢強諫。

    王霨、王勇、阿伊騰格娜和盧杞密議數次,猜測李隆基如此大費周章編練飛龍禁軍,應是對執掌龍武軍的陳玄禮有所不滿。王霨事後細思王焊案及程千裏遇刺案,也察覺陳玄禮與東宮之間似乎有所默契。不然的話,為何邢縡會找上王焊?黑衣大食寇邊的謠言又恰到好處打斷冬至朝議的進程?

    雖大致判斷出李隆基新建飛龍禁軍的目的,王霨還是憂心忡忡。晚唐宦官依靠把持禁軍神策軍進而廢立天子、禍亂朝政的黑暗曆史他一清二楚。王霨雖深信高力士對李隆基忠心耿耿,也知其進退有度,非大奸大惡之人。但他一來擔心宦官領兵成定製,二來畏懼高力士兵權在手、忘乎所以。因此他雖與高力士交好,卻對飛龍禁軍敬而遠之,不願卷入其中。

    可造化弄人,王霨對飛龍禁軍避之不及,卻架不住事情找上門。先是高仙桂轉任飛龍禁軍司階;然後是順利考中進士的盧杞在吏部銓選時被高力士點名要走,擔任飛龍禁軍錄事參軍。哭笑不得的王霨隻好琢磨著洪災過後婉諫高力士擇機將飛龍禁軍交還北衙武將。

    電閃雷鳴、風雨如晦。

    “霨弟,高翁讓我轉告你,移民實邊確乃治國良策,但關中乃大唐腹心,不同於諸道,朝廷早有明令,兩京畿內

    (本章未完,請翻頁)

    諸州民戶不得隨意遷移。再說關中繁華,百姓故土難離。且目前災情尚可控製,貿然移民有損聖人聲譽。”王霨心中百轉千回之際,張德嘉一絲不苟轉述了高力士的答複。

    “多謝德嘉兄,不知飛龍禁軍何時成軍?”王霨拱手道。

    “飛龍廄的守衛疏於操練,不堪大用;長安民眾又不願從軍,如今才募得兩千人,急得高翁頭發白了許多,所以才調仙桂兄和盧郎君過來。”張德嘉唉聲歎氣,替高力士著急。飛龍禁軍暫定編製一萬人,目前兵力還不到三千,高力士自然沉不住氣。

    “為何不從龍武軍等北衙禁軍抽調將佐和士卒?”王霨試探道。

    “霨弟何必明知故問!”張德嘉的回答愈發印證了王霨的猜測。

    “怎麽不請高相國相助?安西精兵虎視磧西,高相國練兵名不虛傳。”阿伊騰格娜掩嘴笑道。

    “高相國與家父齊名,訓練一萬禁軍還不是手到擒來。”王緋對王正見和高仙芝都十分推崇。

    “建寧王妃和真珠郡主有所不知,高翁早就請高相國操練數次,可惜士卒根基太差。”

    “算了,不提飛龍禁軍。”王霨正色問道:“德嘉兄,你告訴我實話,太倉中的存糧可夠應對洪災?”

    “不瞞各位,前幾年各地節鎮頻頻出擊,尤其是連綿數年的劍南戰事,消耗甚多,太倉和渭橋倉之糧出的多、進的少,加上司農寺的官吏監守自盜,存糧並不充裕,但應付當前災情足矣。”張德嘉並未隱瞞:“高翁說眼下救災要緊,先放貪官蠹役一馬,待雨勢緩解,再一並算賬。”

    “如此某就放心了。”王霨鬆了口氣,他之前最擔心的就是中樞無法保障長安糧食供應:“煩請德嘉兄轉告高翁,務必加快從江淮州縣轉運糧食。若漕運受阻,就走陸路;若陝縣水大,就轉道益州。”

    “霨弟有所不知,前些年楊國忠執掌財賦,為炫耀其功,命各地州縣變賣存糧換成金銀絹帛送至左藏。如今大內左藏充盈,江淮州縣卻隻有當季餘糧,且在數月前已被李相悉數征調到長安。欲要再征,唯有秋收過後。”

    “禍國亂政!”王霨憤恨不已。

    “小郎君,家兄來信說河中近年風調雨順、牛羊成群,若有必要,吾可求家兄援助些肉脯、奶酪和牧草。”阿伊騰格娜孜孜不倦試圖推動忽都魯直接與天可汗和解,使突騎施部重回大唐藩屬行列。

    “多謝伊月,但遠水難解近渴,再說怛羅斯城距長安萬裏之遙,長途運輸消耗太多。”王霨搖頭否定。

    “建寧王妃、霨弟、真珠郡主,你們不必憂心,欽天監說,一般立秋之後暴雨就能緩下來,災情也當迎刃而解。高翁那邊事項頗多,某就不多待了。”張德嘉拱手告辭。

    大雨滂沱、道路泥濘。

    張德嘉走後不久,建寧王也巡視完畢,一行人遂

    (本章未完,請翻頁)

    冒雨乘車回城。

    出城時李倓對災情甚是憂心,故一路與王霨同車,詳細詢問西郊災情和素葉居的救災之策。如今見西郊災民被素葉居救濟和吸納,心情大定的他選擇與王緋同乘一車,菊香和幾位王府丫鬟則隨侍左右。

    “小郎君,建寧王與令姐恩恩愛愛,羨煞眾生!”與王霨同坐一車的阿伊騰格娜笑語盈盈:“令姐雖口口聲聲說百孫院像個大鳥籠,憋死個人。但一提到建寧王,她就滿目柔情、兩腮緋紅。”

    “建寧王性情豪爽、溫柔體貼,是萬裏挑一的良配,若他不是太子的兒子這樁婚事就愈發完美。”王霨對太子逼婚始終耿耿於懷。

    “小郎君,隻要令姐開心,你又何必放不下?”

    “天家豈有安寧日?唯願日後家姐能遠離宮廷風波。”王霨與王緋雖非一母同胞,但兩人手足情深、甚是和睦。

    “小郎君,有王都護和你在,誰敢欺負建寧王妃?依你的性子,天可汗也未必放在眼裏,遑論太子或皇孫。”阿伊騰格娜對王霨知之甚深。

    “清官難斷家務事,此刻建寧王隻有家姐一人,自然琴瑟和諧。日後若是有新寵進門,夫妻還能恩愛如初?”王霨擔憂道:“吾聽聞廣平王對王妃崔氏又敬又怕,真正寵溺的卻是側妃沈珍珠。崔氏乃韓國夫人之女、貴妃娘子的外甥女,恃五楊之威而驕,性頗妒悍,千方百計刁難沈氏,鬧得廣平王後宅雞飛狗跳。日後保不齊建寧王府也蹈此覆轍。”

    “小郎君為何寬己嚴人?”阿伊騰格娜詰問道:“說句得罪人的話,王都護偏寵崔夫人和小郎君可謂人盡皆知,小郎君身在福中不暇自省,反倒責備廣平王偏愛側室、擔憂建寧王日後喜新厭舊,豈不怪哉?”

    “嗯?”王霨一愣。

    “若小郎君認為天下男子均應獨愛發妻、不納小星,那你欲置王都護和崔夫人於何地?”阿伊騰格娜追問道。

    “唉!世人但知羨慕齊人之福,又有幾人明白家宅不寧的痛苦?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大丈夫當如斯乎?”

    “卓文君的《白頭吟》。”阿伊騰格娜熟知樂府詩文:“小郎君肯定是想與素葉郡主白頭偕老,可雯霞小娘子一往情深,小郎君難道打算輕易辜負?”

    “這……”王霨麵露難色:“其實我已多次暗示雯霞姐姐,可她始終斬不斷執念。”

    “情絲最難理,小郎君自己頭疼吧,我就不瞎操心了。”阿伊騰格娜見王霨鬱鬱,故作調皮道:“吾聞去年臘月劍南崔副使登門認親,如此說來,他真是崔夫人的娘家人?”

    “忍到今日才問,伊月真沉得住氣!”王霨明白阿伊騰格娜是有意轉換話題讓他寬心,笑著彈了一下她的額頭。

    去年冬至大朝會結束後,王正見與阿史那暘匆忙返回磧西。不久,崔圓就到金城坊登門拜會。

    (本章完)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