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各抒己見鬥權相(七)

字數:6621   加入書籤

A+A-




    “那又如何。請大家搜索(品%看最全!的小說”不待蘇十三娘開口,阿伊騰格娜就直言反駁:“無論何時何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涇渭分明。莫非以盧郎君之見,為避免被東宮所趁,小郎君就該對安祿山父子殺良冒功的罪惡行徑裝聾作啞、不理不睬?”

    “欲竟非常之功,當用非常手段。匹夫之勇難成大事……”盧杞終於忍不住回嘴,話說半截卻又生生止住。

    “後半句是不是婦人之仁不識大體。”阿伊騰格娜撅嘴冷哼。

    “某並無此意。”盧杞拍了拍腦袋,懊惱不已。

    “鬧了半天,原來都是我惹出的麻煩。”蘇十三娘朗聲道:“早知如此,之前就不該勞煩霨郎君出動素葉鏢師,我在這裏給諸位賠個不是。揭發殺良冒功引起的所有後果,某將獨自承擔,絕不牽連大家。”

    “十三娘言重了!”王霨當然不會讓蘇十三娘賠禮道歉:“於公於私、於情於理,某都該派人接應,當日盧郎君和伊月均無異議。”

    “身為上位者當通曉如何燮理陰陽、統禦部屬,如今正是磨礪小郎君之時,你就別添亂了。”王勇將妻子拉開,在她耳邊低低叮囑。

    “看在那夜你暗中帶人護翼的份上,我聽你一次。”

    “果然瞞不過你。”王勇並未否認。

    “你何曾用心掩藏行跡……”蘇十三娘暗中擰了一下夫君的胳膊。

    “別鬧。”王勇順勢握住妻子修長的素手:“一會兒去湖邊走走?”

    夫妻和睦笑語晏晏、左右紛爭冷眼相向。

    苦笑不已的王霨見阿伊騰格娜與盧杞暫時放下爭執,遂清了清嗓子道:“欲除楊國忠,須著眼朝局。放眼中樞,天子之下,能左右朝政者,不過太子、盛王、高翁、楊國忠、安祿山五人而已。某矢誌扭轉內輕外重之格局,早已與安祿山交鋒數次;太子恨吾不為其用,方今又閉門思過,難為助力;盛王意憑借楊國忠之力入主東宮,定不會自斷雙臂。唯高翁可襄助一二,然楊家勢大,高翁也得讓其三分。故望大家群策群力,共思如何對付楊國忠,製止其擴大劍南戰事、逼反安祿山。”

    “霨弟漏算了貴妃娘子。”阿史那霄雲出言提醒。

    “還有高相國。”阿伊騰格娜補充道。

    “貴妃娘子無心朝堂,最多隻能算半個,且讓她對付自家人殊為不易。至於高相,其根基在磧西,與楊國忠素未交惡,應當不會出手。”王霨盤算道。

    “小郎君,你忘了吐蕃。”王勇忽然插話。

    “吐蕃……”王霨略一思索,旋即明白王勇所指:“劍南烽火不熄,吐蕃就能獲漁翁之利。而安西軍與吐蕃纏鬥數十年,高相國和封節帥對其恨之入骨……”

    “霨郎君,還有一人可為助力,且勝過高翁、高相。”盧杞故意賣關子。

    “誰!?”王霨皺眉不解。

    “難道是……崔圓?”阿伊騰格娜揣測道。

    “真珠郡主果然冰雪聰明。”盧杞毫不吝嗇讚揚阿伊騰格娜,仿佛兩人方才並未發生口角:“某方才聽李校尉講崔副使縱容其上京,便覺奇怪……”

    “崔副使被李校尉拳拳之心打動了唄。”阿史那雯霞不明所以。

    “不……”阿史那霄雲沉思道:“牧守一方的重臣,一舉一動皆有深意,甚少情感用事。”

    “劍南節度使之位……”王霨理清了頭緒:“崔圓擔任節度副使多年,肯定盼著早日扶正。且之前楊國忠遙領,其在劍南已大權在握。然楊國忠忽命鮮於向遙領,崔圓嘴上不說,內心定然不服。難怪他不親自領兵征伐南詔,勝之功歸鮮於向、敗則罪在己身。至於縱容李校尉離開益州,當是他權衡利弊的刹那間作出的決斷。”

    “右相難扳、鮮於向易倒,沒了鮮於向,崔圓就是楊國忠的頭號心腹,他的算盤打得叮當響。”盧杞一言道盡崔圓的心機。

    “他不怕得罪楊國忠?”阿史那霄雲蹙眉發問。

    “崔副使即便出手,肯定隻會暗中使勁。”阿伊騰格娜道:“況且,若劍南節度使到手,他身價倍增、入相有望,未必一定繼續依附楊國忠。”

    “若李校尉沒有逃出益州,崔圓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阿史那雯霞問道。

    “放李校尉上京本就是步試探用的閑棋,成固可喜、不成亦無礙大局,潛心等待即可。”王霨歎道:“崔圓城府之深,倒是有幾分李林甫的功力。”

    “那我們怎麽辦?”阿史那雯霞頓感頭大,她更喜歡的還是刀來劍往的爭鬥,而非曲曲繞繞的算計。

    “將計就計、借力打力。”王霨已然有了計較:“楊家盛寵正隆,妄想一步登天扳倒楊國忠並不可行。若得高相、崔圓之助,或有幾分把握亂其陣腳,阻止他不自量力繼續征討南詔、防範其為私欲挑釁安祿山。”

    “我們暗中聯絡崔副使,收集楊國忠掩蓋敗績、欺君罔上的罪證,然後讓高相國上奏。有李校尉為人證,當可給楊國忠雷霆一擊。”阿伊騰格娜謀劃道:“關鍵時刻,高翁也能幫忙一二。”

    “真珠郡主的籌劃甚為詳細,然在某看來,無論是趁洪災兼並土地、還是掩蓋南征敗績,其實都很難撼動楊國忠在聖人心中的地位。”盧杞指著心口道:“帝王之心,親疏為先。河東殺良冒功之案聖人是如何處置的,諸位還看不明白嗎?有貴妃娘子在,聖人絕不會重罰楊國忠。”

    “那該如何?”阿史那霄雲愁眉不展:“貴妃娘子從不肆意插手朝政……”

    阿伊騰格娜神色微變,猶豫片刻才道:“盧郎君早有主張,何必遮遮掩掩。”

    “什麽辦法?”阿史那霄雲頗為好奇。

    “某早已告知霨郎君,就看霨郎君如何決斷。”盧杞臉上青斑閃動:“素葉郡主放心,無論霨郎君怎麽選,都不會讓你為難。”

    “小郎君,你會如何抉擇?雖然盧杞之策並非不可接受,但我依然難以忍受用這般手段達成目的。”阿伊騰格娜心潮起伏:“或許是我過於苛刻,然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杜漸防萌須臾不可鬆懈。你不是給我講過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與安祿山、楊國忠等奸佞交手久了,你能否確保自己永遠不忘初心、不迷心誌呢?我擔心你在朝堂爭鬥這個大染缸中越陷越深,願光明睿智的阿胡拉馬茲達保佑你永不墜黑暗……”

    “急死人了,霨弟快說該怎麽辦?”阿史那雯霞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再無半分素日裏的沉著冷靜。柳蕭菲等義學弟子若見此景,定會驚得眼珠子掉一地。

    “關心則亂,情關定是雯霞這輩子最大的劫難,看來得督促她勤習李先生傳授的道家心法。”蘇十三娘更為關注愛徒的心性。

    “小郎君,人生就是無窮無盡的抉擇。忠嗣大帥、都護都先後作出自己的選擇,你又會如何呢?”王勇憶起往事,眼眶濕潤:“好在你今日麵對的隻是個微不足道的小選擇,且都護將在冬至大朝會前抵京,有都護在,出不了什麽大差池。”

    室內鴉雀無聲之際,忽聽門外有素葉鏢師高聲通傳:“霨郎君,建寧王妃來了。”

    “緋兒來了!”阿史那霄雲雀躍而起,嫣然笑道:“霨弟你慢慢想,我先陪緋兒逛會兒。”

    “建寧王妃……”盧杞腹誹道:“東宮無所不用其極,對霨郎君盯得死死的。與狡若狐、狠若狼的對手交鋒,豈能心慈手軟。不過攻訐楊國忠可暫時打壓盛王的氣勢,對太子並非壞事,東宮當樂見其成。”

    興高采烈的阿史那霄雲挽著王緋的胳膊在莊園裏嬉戲閑聊之時,隱約聽見秋風中傳來情郎的聲音:“吾意已決,壓製楊國忠刻不容緩,即便安祿山趁機鬧出點動靜,某已有應對之策……”

    “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我都會陪著你。即便是和貴妃娘子翻臉,我也不在乎。”阿史那霄雲胸中蕩漾著甜蜜的愛意。

    無風不起浪,無根不長草。

    數日後,長安東西二市中忽然盛傳一首童謠:“蜀山崔崔,雄狐綏綏。並轡走馬,晝夜相會。”

    胸無點墨的平頭百姓或不知“蜀山崔崔,雄狐綏綏”化自《詩經南山》的“南山崔崔,雄狐綏綏”,專用以諷刺權貴好色。但隻聽“並轡走馬,晝夜相會”一句,便知童謠譏嘲的人是誰。

    右相與虢國夫人兩人居第相鄰,晝夜往來,無複期度,或並轡走馬入朝,不施障幕,道路為之掩目。隻是滿城百姓畏懼楊家權勢,無人敢公開議論。如今有人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眾人自然樂得推波助瀾、四處宣揚。

    與童謠一起流傳的還有首長詩《麗人行》,據說出自一名姓杜的集賢院待製。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是長詩最後數句“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右相與虢國夫人……哈哈……”

    “丞相嗔怒,不就怕他人窺視其禁臠嗎?”

    漫天流言蜚語,令楊國忠大為火光,他急催鮮於向抓捕散播童謠者,可眾口悠悠,即便是滔天權勢也難以封堵。

    五六日後,童謠和《麗人行》終於傳入在梨園興致勃勃敲打羯鼓的聖人耳中。

    “楊國忠……”聖人扔下鼓槌,仿佛不小心吃了個蒼蠅,即錯愕又惡心。

    站在不遠處的高力士趕忙低下頭,有意躲避李隆基質詢的目光:“陛下你不亦樂乎偷姨姐,某怎敢提虢國夫人和楊國忠的醜事……”

    “三郎,當年吾家貧寒,三姐命苦,早早寡居,多虧族兄照顧,才熬了過來。兩人關係本就非比尋常,還望三郎體諒。”楊玉環抹淚解釋,心中卻洋溢著報複的快感。

    “朕知道了。”李隆基擺了擺手:“娘子不必多心。”

    “三郎,臣妾雖不懂什麽大道理,卻也知月滿而虧、盛極而衰。三郎寵幸臣妾,是臣妾的福氣、楊家的福氣。可吾之兄姐肆意無度、揮金如土,已引洶洶眾議。臣妾懇請陛下,對其稍加約束,為楊家惜福。”楊玉環正色肅拜。

    “以娘子之意……”

    “請三郎收回兩位姐姐出入宮禁的令牌,無詔不得入宮,以示懲戒。”

    “善!一切聽娘子的。”李隆基溫柔道:“春蘭秋菊,皆比不過娘子嬌容。”

    “三郎又打趣臣妾……”心情大好的楊玉環粉麵含春、曲意逢迎。

    梨園中郎情妾意,東宮裏愁雲慘淡。

    “豎子,壞某大計!”再也壓抑不住怒火的李亨一腳踢翻密室中的案幾。

    “聽建寧王殿下的意思,童謠和長詩隻是為了讓聖人反感楊國忠,後麵似乎還有更厲害的殺招。”李靜忠輕拍太子後背:“殿下,事到如今,隻能兵行險招,否則將一敗塗地、永無翻身之日。”

    李亨從牙縫中惡狠狠擠出一句:“放手去做!某要讓他身敗名裂!”

    一葉落而天下秋,長安動則四海驚。

    聖人收回虢國夫人、韓國夫人進宮的令牌立即引起四方揣測,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最先行動,他上奏聖人,托言藩將勇敢忠直,請以三十二名藩將替代漢將。

    灰頭土臉的楊國忠一如既往宣揚安祿山反跡已明,卻遭李隆基怒斥;高仙芝曆陳利害,可也無法扭轉聖人心意;噤口不言的高力士悶悶不樂,直到收到張德嘉送來的密折,才眉頭輕舒。

    風起雲湧之時,長安城中無人留意,待製集賢院的杜甫被楊國忠隨便找了個借口剝奪官職、貶為庶民。憂憤不平的他正發愁何去何從,一封來自素葉居的信函使他下定決心攜家帶口踏上西行之路。

    :..///29/29313/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