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九章 此生,不彈琴了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A+A-


    秋去冬來,時光轉眼而逝。

    曹操逃回陳留之後,得到當地巨賈衛弘的資助,豎起招兵白旗一麵,上書“忠義”二字,招兵募馬。

    短短兩三月的功夫,就征得義兵五千餘人。

    新兵交給夏侯兄弟訓練,其中還有兩名壯士來投,一個是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另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

    曹操見此二人不僅有勇,亦是讀過兵書,便留為帳前效力。

    其父曹嵩聽得兒子募兵,也在譙縣征募千餘兵丁,由曹氏兄弟曹仁、曹洪統領,帶來陳留與曹操匯合。

    再加上陳留郡兵,曹操這裏的軍隊就足有萬人。

    這天,陳留郡守張邈將曹操請到府上,商量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曹操知道張邈在擔心什麽,陳留這裏雖有萬餘兵卒,但要對付董卓的二十萬大軍,還遠遠不夠。

    “靠我們這點兵力肯定不行,所以要號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討董卓!”曹操對此早有想法,等到各路諸侯合兵,兵力肯定不會低於董卓。

    “那如何讓他們出兵相助呢?”

    張邈仍舊有些憂愁,如果隻靠一紙書信,估計沒幾個人肯出兵討董。畢竟天子在董卓手上,搞不好還會落得個謀逆的罪名。

    興兵作戰,講究師出有名。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不管是攻堅作戰,還是討伐鎮壓,必須都得有一個正義的旗號,起碼得在大義上,站得住腳才行。

    現在董卓手中握有天子百官,他那方便代表著正統。

    這也是袁紹等人恨及了董卓,卻遲遲不敢起兵征討的重要原因。

    “孟卓,汝醉乎?”

    曹操笑了起來,他喝完樽中溫酒,高聲呼道:“如今的天子不過是董卓所立的傀儡,先帝所傳帝位之人,乃是當今的弘農王。憑此一點,便能教董卓在天下士人麵前,立不住腳。”

    張邈立馬領會到了曹操話裏的意思,湊到近前,壓低了聲音:“孟德是說,借著弘農王的名號,以恢複其帝位為名,號召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

    曹操點了點頭,有了這個名義,就不怕袁紹等人不出兵伐董。

    說起袁紹,張邈不免有些感慨:“這事說來也怪本初,要是他當初不向大將軍出那主意,或許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國之大難。”

    “孟卓,現在說什麽都沒用了,還是好好準備準備吧。”曹操拍了拍好友的肩膀,他兩早已合計過了。

    明年初春,起兵討董。

    隨後兩人暢談飲酒,及至尾聲的時候,張邈無意的說了聲:“要是能把弘農王弄到我們這邊,那就更好了。”

    看似無心的一句話,使得曹操如同醍醐灌頂,正所謂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

    曹操哈哈大笑起來:“孟卓,你這倒是提醒我了,或許有一個人可以幫助咱們。”

    “誰?”張邈很是好奇。

    曹操飲了口酒,一雙小眼睛裏炯炯有神,緩緩回道:“朝廷不久前封的溫侯,呂布。”

    張邈聽得這個名字,頓時大為失望,“孟德,我看你才是喝多了,胡言亂語。那呂布是誰?董卓手下的爪牙!”

    “說起他的這個溫侯,我氣更是不打一處來,太學是什麽地方?天子設立的學府,他居然帶兵強闖,濫殺無辜,簡直就是惡貫滿盈!你居然還指望他去搭救弘農王,莫非也是傻了不成!”

    興許是喝了酒的緣故,張邈當場怒斥起曹操,麵紅耳赤。

    曹操說不過他,也知道他的這個老友就是這種耿直性子,遂不再同張邈爭辯,心中卻是有了主意。

    如果呂布真的想投靠董卓,當初就該把他抓回去,作為投效的資本,又何必冒著風險放他回來。

    曹操不懂呂布為何會給董卓效力,在他心中,卻始終有著股說不出的感覺。

    從當初的新鄭初見,到洛陽相聚,再到河畔的重逢。

    呂布的心思,他是越來越捉摸不透。

    洛陽這邊,自打董卓上一回在崇德殿動怒之後,朝堂上下化為了一灘死水,興不起丁點兒波瀾,格外寧靜。

    呂布雖然升了溫侯,卻仍舊是個空頭將軍。西涼軍營的事務根本不讓他碰,有需要的時候,就讓呂布帶兵護著董卓出行安全,沒需要的時候,就讓他自個兒在家裏呆著。

    呂布也因此樂得清閑,在家陪著妻子兒女,共渡難得的美好時光。

    私底下蔡邕來過一次,向呂布道謝。當初如果不是呂布的提醒,他根本見不到董卓,也救不了太學的那些學生。

    呂布砍了二十個太學生的頭顱,看似殘忍,實則是在故意拖延時間。否則砍頭這種事情,怎麽可能讓他一個將軍親自動手。

    呂布嘴上當然不認,好在蔡邕心中清楚,也不點破。

    “聽說將軍府上的戲策先生尤擅琴藝,不知老朽是否有耳福聆聽?”這是蔡邕登府的另一個目的。

    熟知蔡邕的人都知道,這位老爺子不僅是當事大儒,精通辭賦、書法,在音律方麵也是造詣極高。據傳他府中有一桐木琴,名為焦尾,奏響之時如世間天籟,讓人如癡如醉,沉迷其中。

    呂布沒聽過也不知道真假,唯一讓他好奇的是,蔡邕是從何處得知的戲策也會彈琴。

    隻是好巧不巧,蔡邕來晚了一步,戲策和郭嘉大清早就出門遛彎兒去了。按照他兩的習慣,一般得日落黃昏才會回來。

    “沒事,老朽可以等。”

    蔡邕態度意外的堅定,這使得呂布就更為好奇。名滿天下的大儒蔡伯喈,居然願意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後生晚輩,而且觀摩他的神情,似乎還頗為期待?

    既然願意等,呂布肯定不能把人往外攆,更何況還是當世大儒。他讓下人備好瓜果點心,好生伺候著這位老爺子。

    等上小會兒,戲策仍舊未歸,董卓倒先差人來了,說是得了幅好畫,讓蔡邕上府品鑒。

    蔡邕不能推脫,隻好跟著去了。

    走之前,他讓呂布幫忙轉告,說是隨時都歡迎戲策去蔡府做客。

    臨近黃昏,戲策和郭嘉散漫的回到府中。

    呂布將白天的事情同戲策說了。

    聽完之後,戲策的神情變得有些微妙,眼神裏似乎藏著哀傷,微微搖了搖頭。

    身旁的郭嘉很是納悶兒,偏過頭看向戲策,“以前在潁川書院的時候,你不是說,生平最想和蔡伯喈合奏一曲嗎?如今實現願望的機會擺在麵前,怎麽又不去了?”

    “此生不彈琴了。”

    戲策笑了起來,如似在說一件小事。

    郭嘉一愣,有些心疼的追了過去,大聲罵著:“戲誌才,你就是個傻子!”(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