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1章

字數:3217   加入書籤

A+A-


    第3741章
    有關外國留學人員參加海漢科舉考試,並且由此獲得入仕機會的做法,其實在此之前就早有先例。
    這方麵最為知名的事例,便是大明德王後裔朱子安、朱子武兄弟二人,於1655年分別在杭州、金州參加了海漢舉辦的鄉試,並且憑借優異的成績,得到了海漢官府的錄用。
    如今這兄弟二人一個在杭州擔任對明特別聯絡處的二把手,另一人則是在遼東地區出任海漢軍武官。
    海漢這個安排本身就有千金買馬骨的目的,是要借此向全天下表明,既然大明老朱家的子弟都能在海漢做官,那麽其他人想要投效海漢,當然也不會因為出身問題而存在任何障礙。
    隻要願意效忠執委會,且有過人的本事在身,大可通過海漢舉辦的科舉考試,來為自己爭取入仕做官的機會。
    朱氏兄弟的事例的確起到了極佳的示範效果,在那之後吸引了大批的大明士子爭相投效,其中的確不乏一些能人誌士,得到了海漢官府的錄用。
    而今執委會希望將這樣的做法推廣開來,不僅僅隻是針對大明,更是要將範圍擴大到與海漢交往密切的各個國家。
    之所以選定了海南島作為實施地點,是因為這裏便是各國留學人員最為集中的地區。
    海南島北部的儋州遍布各種文教機構,從詩詞書畫到職業培訓,各類專業都有著極高的教學水平。而南方的三亞則是匯集了海漢培養文武官員和高端人才的多所高級學院,各國公派的留學人員也往往都是在三亞入讀。
    這些外國留學人員中固然有不少人隻是為了來混一紙文憑,用這份資曆回國謀個好差事。但也有一些素質出眾的優秀人才,是因仰慕海漢而來,一心想要在這邊學到一些治國平天下的真本事。
    如果能將這些人才留下來為己所用,對海漢來說就是得到了額外的資源。而且這些外國留學人員對於分配到海外任職不會太過反感,接受度要比海漢本國官員高得多,最適合委派到各個海外殖民地當地方官。
    石迪文在紀念活動上所公布的幾條措施,或多或少都與目前的海外擴張活動有關,隻是這些措施的實際影響力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對此反應速度最快的,還是掌握信息比較多的穿越眾。在活動結束之後,便有不少人主動找到石迪文,向他詢問有關海外殖民地任用官員的具體操作。
    石迪文與幾人交談過後,便意識到這並不僅僅隻是自己剛才的演講起了作用,還有可能是在何夕家的會麵走漏了風聲,自己給馬玉等人的承諾已在一定範圍內流傳開,以至於有其他人也希望能夠為自家子弟爭取到同等的待遇。
    這對於石迪文來說並不是什麽難題,海外各個殖民地的職位空缺很多,僅特戰師在印度洋方向開辟的幾處港口,預計未來數年內就需要招收上千官吏,才能完成各類官署機構的搭建,如今想安排點人進去容易得很。
    不過石迪文先前已經對馬玉等人提過了相應的交換條件,那自然也得一視同仁,不能便宜了聞風而動的這些人。
    凡是想讓自家子弟走海外入仕渠道的穿越眾,首先也得讓當事人接受初步的資格審核,證明其具備官方所要求的文化素質,並且自願接受到海外任職的安排。
    而通過這些審查也僅僅隻是獲得了進入備選名單的資格,具體的任用,那也還得看當父輩的能為其付出多少。
    馬玉等人能得到石迪文的承諾,可不是空口白話換來的,他們需要拿出自己所掌握的商業資源,配合官方在海外的拓殖行動,方能為自家子弟換一個理想的官職。
    在這個過程中,石迪文發現這些留在三亞養老的穿越眾夥伴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生育的子女數目要遠遠大於平均值。
    目前尚在各個部門任職的高官,子女數目往往都不會太多,少於五個是比較常見的水平。這或許是受其個人精力所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忙於處理國家政務,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精力用來繁育子女。
    而這些留在三亞的穿越眾,雖然在事業上的成就沒有那麽耀眼,但其開枝散葉的本事顯然相當厲害,家裏生了七八個子女的都隻能算普普通通,生十多個的也大有人在。
    生得最多的一個,竟然娶了十多個妻妾,生育了三十多個子女,如今連孫子輩都有二十幾人之多了。
    在繁育後代方麵花費的精力過多,自然也導致這種人沒辦法在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當然也有人會說,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皇子公主生了一大堆,不也一直在治理天下嗎?
    但問題在於皇帝是有全天下的資源來供養他一人,在位期間很少會有直接威脅其地位的競爭對手。
    但穿越眾的情況不一樣,想往上走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還需得到其他夥伴的認可,沒人會樂於將自己的選票投給一個執迷於繁育後代的人,讓其成為國家的領導。
    而站在石迪文的角度,如無特殊原因,也肯定不會將一些重要職位交給這種家裏有幾十口需要照顧的人。
    所以在穿越集團內部,個人的事業成就往往是與子女數目呈反比,像這位執著於娶妻生子的老兄,多年前便已不在官府任職,僅靠著當年參加穿越行動的身份紅利來維持生活。
    當然如今後代陸續長大成人,老家夥們也還是得擔起父輩的責任,為後人謀條好的出路,這才會求到了石迪文這裏。
    而對於這種根本拿不出什麽交換條件的群體,石迪文所能給與的幫助也僅限於提供一些比較基層的職位。今後能不能往上走,那就得看這些後人自己的造化了。
    僅僅一代人的時間,當初一同來到這個時空的穿越眾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階級分化。同是穿二代,起點就已相差甚遠了。
    石迪文的兩個兒子,一個執掌著南京這種要地的兵權,一個代管著東海大區的政務,而三亞這邊的穿二代卻還需要父輩出麵來爭取一個入仕的機會,差別之大不禁令石迪文感到有些唏噓。
    (本章完)
    喜歡1627崛起南海請大家收藏:()1627崛起南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