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字數:474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之悠哉人生 !

    “哇……姥姥你觀察的好仔細啊!”方默南豎起大拇指笑道。

    “去!少打趣我。”姥姥拍著她胳膊笑道。

    林老爺子笑道,“其實不但桌子是圓的,就連咱們盛菜也是圓盤相托,一團和氣,又可反映出國人的聚氣而生,以圓為主,平和而儒涵,往往是大家共享,以筷進食,靈巧而善於思考,理性而知性的國人形象在飲食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原來習以為常的東西,經常被我們忽視的有這麽多內涵文化啊!”簡慧心說道。

    “不止哦!國人到餐館吃飯是一個重要的交際行為。一般一個人出錢作東,大家一起圍一張圓桌,談天論地,便於交流、溝通。一般吃過幾次飯,喝過幾次酒,是衡量交情深淺的重要依據。圓桌,顯然是便於溝通的最佳就餐方式,為這種交際式就餐文化添磚加瓦,往往能夠製造和諧融洽的氣氛。”陳醫生也不落其後地說道。

    “吃飯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種別開生麵的社交活動。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一邊談生意、交流信息、采訪。古往今來,國人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惜別或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活動的社會調節功能和心理按摩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方默南道。“吃飯不隻是簡單的填飽肚子,醉翁之意不在飯。”

    “當然西餐也是交際場合,但注重的是一對一交流。一條方桌寬不過一米左右,對麵客人伸手可及。交談起來四目相對,真摯專一。順便說一句,歐洲人交談時一律盯著對方的眼睛,決不分神。如果一邊跟對方講話,一邊回應旁邊的其他人,或者側身跟別人講話則都會被認為是對人不尊重的。方桌正好解決這一問題。

    中餐,一次能認識一群朋友,西餐,可能隻熟悉了一個人。”林老爺子提醒這些即將要出國的廚師們。

    “咱們也有方桌啊!”小武看著大家都看向他,道,“開會,辦公的官老爺們可都是方桌,還有還有,電視裏演的,皇帝或大將大宴賓朋時,主席,雄居大廳高台之上,統攬全局。賓客低人一頭,一桌一個人。中間場地空著,皇上賜給你一場歌舞表演。尊與卑,貴與踐,一目了然。可以享用美食,不可胡言亂語;若無鼓樂歌舞,吃飯端得壓抑!”

    “噗嗤……”大家都笑了,“小武說的對!”方默南笑道,“高官台上高坐,慷慨陳詞,下邊洗耳恭聽,細心筆錄,生怕漏掉一個字。沒辦法,位置是上級給的,前程攥在某一個人的手裏,如果顯示出些許不恭不敬,豈不是自毀前程。

    圓桌吃飯雖然也有位置區別。但吃飯嘛,大人物總得做平易近人狀,臉色也不要太難看,這樣大人物自己也好有胃口!小人物也可鬥膽說點不疼不癢的話,上下級之間的距離似乎拉進了許多,盡管主次還是有的。”

    “西方國家講究民主,開會基本上都是圓桌會議,首席位置不是首席長官,而是會議主持人。這樣,人人可以暢所欲言,在形式上充分體現民主。吃飯時候,無論官大官小,兩個人近距離平等相對,恰恰是平等和尊重的延續!”林老爺子道,“不過別當真啊!都說了是在形式上體現民主。”

    “哈哈……”眾人會心一笑,誰也不是天真的小孩子,都在社會上混了這麽久,誰不知道人分著三六九等,西方也一樣。

    “接下來就是餐桌上了,中餐上菜是越快越好,一菜共享;西餐一道道慢慢來,一人一份。”方默南剛開了個頭兒。

    陳醫生就道,“這個可就體現著我們的一種交際思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具體體現就是,一個鍋裏吃飯,一個盤子裏吃菜。國人總體來說思維敏捷,行動迅速。上了三四個菜後,一聲令下,大家便推杯換盞,風卷殘雲。到頭來,吃了多少蔬菜多少肉不知道;喝了幾斤幾兩幾瓶酒,倒記得清清楚楚。”

    陳醫生話鋒一轉道,“其實說白了,吃飯之意不在吃而在喝,喝酒之意不在喝而在交朋友。一頓飯花了多少錢喝了多少酒都不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大家高興,圖的就是個熱熱鬧鬧。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高興就好。你沒醉我沒醉他沒醉,就是不爽!”

    “嗬嗬……想必你小子年輕的時候,沒少經曆。”林老爺子調侃他道。別看是醫生,技術工種,也少不了應酬。

    “你個老小子,我說完了,該你了。”陳醫生笑道。

    林老爺子還故意輕咳兩聲,“老小子快說,裝什麽蒜嘛!”陳醫生笑罵道。

    這些日子的相處兩位老人成了知己,總算有個能奇虎相當,插科打諢的人了。

    林老爺子沉穩且滄桑地聲音緩緩地道,“西方人凡事講究個認真。一頓飯吃了多少肉,多少蔬菜,喝多少酒,都要量化到每個人,保證營養健康。即使集體宴會,除了自助餐,也還是一個人一份,一道道上。

    除了肉、蔬菜等主菜,其他如麵包、水果、點心一樣都不少。一頓正餐要慢慢地吃,吃得飽飽的,把胃腸的每一個縫隙都塞得滿滿地。一頓吃飽了下頓不餓,兩三頓不吃飯也無關緊要。

    請注意,麵包是西方人的不可或缺主食,也有另一個功能,這就是擦盤子。每一個意大利人都會用麵包片將盤子底部的油漬一點點擦幹淨,一定要讓盤子像剛洗過一樣閃閃發亮才會罷休。

    喝酒隻為佐餐,一般不會混著喝,一次一杯紅葡萄酒足矣。集體舉杯一兩次之後,也就不再勸酒德國人會多喝一點,應酬的時候也會多喝一點!吃飯,吃出了對大自然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還有對自己和別人健康的尊重!”

    方默南點點頭道,“國人是為了高興、好吃而吃;西方人是為了健康而吃!

    國人吃完飯喜歡說,這家餐館好,今天這個地方來對了,下次還來!隻要餐館好,烹調火候和口味都把握得好,每個菜也就都地道。

    西方人吃完西餐會說這家餐館的蘑菇、牛排,山羊羔肉或蝸牛好吃,因為他們吃的菜很少,也容易記得清楚。再說了,西餐油、鹽、醋放在桌子上,好不好吃那都是你自己的事!”

    “噗嗤……”眾人又笑了,她還真說對了,調味品都是自己放的,當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方默南接著又道,“中西餐吃法在餐桌上不同,其實在廚房裏也很不一樣。

    西餐的廚房更像一間工廠,有很多標準設備,有很多計量、溫度、時間的控製,廚房的布局也是按流程設計的,有對出品的樣式、顏色的嚴格要求。其實老外的腦子都比較簡單,但他們把很多事標準化了、程序化了,就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和連貫性,麥當勞和星巴克都是產品標準化的結果。

    中餐的廚房則很不同,推門進去,火光衝天,廚師一排,都滿頭大汗,各種調料擺了幾排,最終的好不好吃,要看廚師手中的大勺子怎麽掌握了。所以中餐在源頭上就難統一標準,更多的要靠廚師的個人技術,否則就不是中餐了。這可能與咱們文化很多事都要靠某個人的行為才能完成是一樣的。

    不過好多事都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一致起來,中餐的生命力可能就是來自於它的不統一,否則這個世界就太單調了。”

    “說的好!”陳醫生道,“其實中西醫也一樣。”

    “噗嗤……”眾人會心一笑,還真是三句不離老本行。

    林老爺子最後總結道,“中餐的味道比西餐好,這是有口皆知的了,但還有一點中餐的量比較大,但時間較長,而西餐則是量比較小時間短,其實可以說中餐比西餐便宜,同樣這也能看出東方人與西方人的不同,東方人用時間換來了比較便宜而且美味的食物,而西方人則用高價買來了快速,換來了時間,用省下的時間去做別的事,看上去好象西方人比東方人更懂得生活,可轉念一想,其實不然,許多年前東方有個孔老爺子,他隻用了五個字就把人徹徹底底地概括了出來,他說:‘人,食色性也。’雖然很簡單,但是很準確,所以東方人都尊稱他為‘聖人’,人嘛,以生存為最優先,想生存就要吃,所以吃值得人們付出較多時間,這樣看來還是東方人更為智慧。”

    一頓飯吃的眾人盡興是又高興,原來吃沒那麽簡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這些廚師們還要更詳細的了解東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

    等到美國那邊來電話費斯已經辦妥了所有的事情,就等著廚師過來開張呢!

    而小武他們的出國手續也都辦下來了。

    然而怎麽走可就有點兒犯難了,雖說林老爺子教了他們簡單的英語,可畢竟是頭一次出國心裏有些發怵,就連飛機都沒做過,怎麽上飛機都不知道。

    一通電話解決了煩惱,方默南一聽是找林老爺子的,把電話遞給了他。

    “幹爺爺,是個女的哦!”方默南打趣道。

    “你這孩子。”林老爺子笑著拿起聽筒,放在了耳邊。

    “文哥,是我!”

    ‘啪嗒!’聽筒從林老爺子手中滑落。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