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5020   加入書籤

A+A-




    笑了笑,趙國華道說道:“等回了城,我會和你們細說的。..”

    於是大家不再問,隻是帶著隊伍一邊走一邊看袋子,向城裏走去。

    順通車行的管事劉光彩坐在馬車上,看著車子一邊走著的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穿黑藍色軍服的官軍,不由得暗自驚訝。

    心說:“我的媽呀,原來找自己運貨的這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就是這支隊伍的頭,想不到他才這麽年輕就統領了這麽多的人馬,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怪不得在福州的時候海防遊擊鄭之龍和他兩個兄弟會來送行。人家這是門當戶對啊。不,是旗鼓相當才對。”

    想到這,他又仔細看了這支軍隊的士兵,現隊伍裏基本沒有老弱病殘的,清一色都是二三十歲的壯漢,身體健壯,四肢有力,每個人穿的都是布鞋,走起路來“誇誇”作響,而且除了走路的聲音,沒有說話的聲音,隊伍整齊,肅靜,顯著一股無形的殺氣。

    “好兵。真是好兵,恐怕當年的戚家軍就是這樣的吧。”劉光彩心裏暗自讚歎著。

    進了麻城縣,趙國華指揮著士兵們把麻袋扛到一間空房子裏。

    看著這些精壯的士兵,劉光彩心說:“總算到了,但願這位將軍不會扣我們的運費,如果他實在要扣的話,自己一個小老百姓,也就認了,俗話說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誰叫人家是將軍呢。”

    不一會就搬完了。趙國華問道:“劉管事,你們是要銀子還是銀票?”

    想了想,劉光彩說道:“三百兩銀子,其餘的用銀票吧。”

    “好。我馬上拿來給你。”趙國華說著,就走進了一間有士兵站在門兩邊的房子裏。

    很快,他就出來了,身邊跟了一個人,趙國華把三百連銀子交到劉光彩手中,又把一疊銀票遞到劉光彩手裏,說道:“劉管事你數數。”

    劉光彩數了數銀票,現多出了兩張一百兩的。又數了兩遍,還是一樣的結果

    “將軍。您數多了兩張一百兩的。”劉光彩說道

    笑著看著他,趙國華說道:“我沒數錯,你們一路上盡心盡力,我很滿意,這二百兩是賞你們的。”

    “感謝將軍!感謝將軍!”劉光彩說著,跪倒在地,對著趙國華磕起頭來。

    趙國華把他拉了起來,笑著道:“劉管事,我做事的原則就是,不管你是什麽人,隻要你對得起我,我就對得起你,你們做事認真負責,這點銀子是你們該得的。”

    聽了這話,劉光彩心裏熱乎乎的,他感激的說道:“這位將軍,小人祝你多打勝仗,公候萬代。”

    “好好好,那就借你吉言了。”說完,趙國華哈哈大笑起來。

    走出了幾步,劉光彩又折了回來,躬身道:“小人鬥膽敢問將軍的尊姓大名和貴部的名稱。”

    “這是我們的都督趙國華,我軍名稱是大明忠義護。”趙國華身邊的呂清笑著道。

    “都督趙國華!大明忠義護!都督趙國華!大明忠義護!”劉光彩連著念了兩遍,這才躬身長長一揖,然後轉身走了。

    拉回了番薯等農作物,趙國華便開始考慮種植的事了,現在是崇禎十年十二月,必須趕快把地整理出來,到了三四月份才可以下地種植。

    考慮到新的作物百姓一下子不會接受,而且產量自己也拿不準,畢竟這不是幾百年後的番薯馬鈴薯和玉米。因此他決定先搞一萬畝地出來做試驗,待明年有了產量,出了效益,推廣起來就容易多了。

    考慮好了,趙國華就開始找地方種植了。水肥充足的田土種一部分,貧瘠的田土種一部分,山區的旱地種一部分。這樣,便於摸清各種田土的產量。

    “都督,我們來看那新奇的糧種了。”劉希堯、馬守應等一大班人呼啦啦的湧了進來。

    見大家湧進來,趙國華知道他們是要看番薯等農作物,於是便領著他們出了房間,來到了堆放番薯等農作物的房子裏,每樣打開了一袋,從口袋裏拿出了番薯、馬鈴薯和玉米讓大家看。

    “這是什麽東西?我長這麽大,還從沒見過。”程衝拿著個番薯說道,邊說邊翻來覆去的仔細看。

    劉希堯拿著玉米,大睜著眼睛看了好一會,也看不出這是什麽東西,便問道:“都督,這東西是什麽?”

    “這東西叫玉米。”趙國華說道

    賀一龍拿著個馬鈴薯說道:“這東西說圓不圓,說方又不方,叫什麽名字?”

    笑了笑,趙國華道:“這東西叫土豆,因為長的有點像馬脖子裏掛著的鈴鐺,所以又叫馬鈴薯。”

    “都督,那個大個的又叫什麽?”馬守應指著程衝手裏的番薯問道。

    趙國華道:“那叫番薯,又叫地瓜。”

    “番薯、馬鈴薯、玉米,這三樣作物,我活到四十來歲了,才第一次見過,不知都督是怎麽知道它們的?”賀一龍說道。

    笑著看了看他,趙國華說道:“我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來年,這些東西早就見慣了,也吃得多了。”

    “都督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來年?是真的嗎?”馬守應不相信的問道。

    趙國華知道,又得上道具了,於是說道:“我知道你們不相信,好吧我就讓你們看看我在海外生活時留下的圖片吧。你們在這裏等一下。”說完他就回了旁邊的都督府,從床下拿出了那些照片,招喚大家進來看。

    “這城市,這道路,這房子,真是太美了,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地方……”呂清感歎道

    賀一龍說道:“咱老賀如果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享福都來不及,還造個屁的反。”

    “是呀,你看這些男女老幼,笑的那個甜。我劉希堯這輩子還沒有這麽笑過呢。”劉希堯羨慕的說道。

    王虎不解的問道:“都督,你在這樣的神仙一樣的地方生活,為何還要回來呢”

    歎了口氣,趙國華說道:“我是個孤兒,自幼就由師傅帶到了海外,那裏的生活雖然富足而安定,但是那裏終非我的故國,偶然從一個去到那裏的洋夷說了大明現在的慘狀,所以我就和師傅師弟回來了,到了大明,師傅和師弟先後病死了,現在就隻剩下我了。”

    “原來如此。”陳大山說道。

    呂清笑著問道“都督,既然你知道這些東西,那麽也知道他們的產量吧,不知這些東西產量如何?”

    想了一下,趙國華問道:“呂參謀長,你讀過的書多,你知道不知道大明的糧食產量大概是多少?”

    回憶了一陣,呂清說道:“記得我看過一些資料,大明代的耕作水平,生產經驗比宋元更為豐富,糧食畝產也比宋元有所提高。1、北方的糧食畝產,據《河間誌》卷三記載:“一夫耕田三五十畝,畝收麥一石以上。”夏麥秋粟合起來還是2石。畝產2石漢量(小畝/小石)32石,比元代的3o36石增產54,南方的糧食畝產,南方稻麥兩熟田的稻穀畝產,畝產稻穀2石,折合今市製為畝產288斤。稻麥兩熟田,常田的稻穀產量就應當是畝產2石,麥畝產2石,合起來是畝產”

    (畝產稻穀4石,折合今市製畝產577斤。)

    聽了呂清說的數字,換算了一下,趙國華說道:“這些東西在海外的畝產量極大,番薯畝產在四十石……”

    “多少?四十石?”聽了這數字,賀一龍吃驚的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問道。

    其他人聽了這個數字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趙國華,看他是否說錯了。

    “對。就是四十石,我沒說錯。”趙國華笑著道。

    “天哪,這產量,太他娘的嚇人了。”賀一龍喃喃道。

    趙國華說道:“在大明沒有那麽好的水肥條件,但是,二十石是應該有的。

    拿起一個馬鈴薯來,趙國華又說道:“這東西的產量雖然沒有番薯那麽多,但是畝產也可以達到三十石,在大明可以達到十二石是沒問題的。”說到這裏,他拿起一個玉米棒子來又說道:“這個東西的產量雖然沒有番薯和馬鈴薯那麽多,但是也可以達到畝產五石,而且此物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長,隻要長的出草來,這東西就可以長。”

    “都督,這些作物口味如何?”馬守應問道。大家也在等趙國華回答。畢竟一種作物如果隻是產量高而口味差,那麽吃的人也是不多的,既不好吃也不好賣,種出來就沒意思了。

    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大家,趙國華說道:“這些東西口味還不錯,既可以做菜吃,也可以當糧食,而且牛馬豬羊雞鵝都喜歡吃,牲畜吃了還長膘。”

    “太好了,既然這三種東西如此好,我們就多種一些。這樣,來年人和牲畜都不愁吃了”賀一龍高興的笑著道。

    “對,是要多種一些,我家裏那幾個小子吃的老子都怕了,等種出了番薯,老子每天讓他們每人早上吃一盆番薯,晚上吃一盆馬鈴薯撐死他們。”劉希堯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