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欲速則不達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牽一發而動全身,”潘仁美拿九娘當樞密院副使的例子給九娘講解著,“官家失誤了,下個罪己詔也就過去了,可臣子,卻得搭上幾十年的辛苦…”
“阿爹也覺得女子不能為官?”九娘求教著。
“潘家不比楊家,”潘仁美道,“三郎那一輩,小娘子是成串的來,雖說為人父母,難做到一碗水端平,這心總是會刻意或不經意的有所偏向,可女子能出將入相,對潘家總歸是好事…而下一輩,小白和兔兒,一個像三郎,一個像你,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兔兒比小白更能勝任三軍統帥!”
“三哥比我厲害。”九娘為潘鎧喊冤。
“你的鋒芒壓過了他,”潘仁美道,“就是你比他厲害!”潘仁美抬手製止九娘繼續申辯的意圖,“言歸正傳,女子為官,對潘家是好事,可我為什麽反對呢?因為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反而壞事!九娘,記住了,欲速則不達!”
“萬事得順其自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潘仁美道,“別的不說,就說贅婿,是,朝廷規定贅婿可以科舉,那又怎樣?百姓依舊瞧不起贅婿!千百年來形成的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更改的!”
“那總得有人去爭,去改啊?”九娘道。
“先行者有幾個好下場?”潘仁美反問著,“商鞅變法,讓秦國強盛,可商鞅的結局呢,車裂!吳起變法,讓楚國強大,可吳起卻被亂箭射死!晁錯變法,結果呢,被腰斬於東市!”
九娘愣了愣,雖然沒怎麽認真學習課本,但這些古人卻還是曉得的,“阿爹是說,我也會沒有好下場?”
潘仁美搖頭,“你是順勢而為,屆時記得急流勇退就好,旁的,別摻合,你隻需記住,你是武將,你是樞密院副使,其餘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九娘不做聲…
潘仁美道,“你就不要跟著大家給官家添亂了…時機不到,你跟著摻合,隻會讓官家更為難!”
“那什麽時候時機才會到?”九娘請教著。
潘仁美笑道,“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千年…誰知道呢…多半得千年後…”
九娘…
一直在旁旁聽的潘夫人起身拍了拍九娘的肩膀,“別擔心,咱們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我讓你爹寫下家訓,到了女子能普遍為官的那一天,叫她們給咱們娘倆兒燒紙錢告知一聲,要是沒到千年,你爹的私房銀子全歸我!到時我分點給你,你眼下就別摻合了…”
潘仁美…這欠條欠的時間是不是太久了?
九娘…“那時候,咱們應該都投胎轉世了吧?”
潘夫人…“那我現在就搶你爹陽間的私房?”頓了頓,“好像有點不講理啊…”
潘仁美…你知道就好…
九娘木著臉,“我去看允兒下衙回來沒…阿爹今兒可是開始講史呢!”難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啊!
而八娘壓根沒管小娘子們為了爭取自身權益而做出的有史以來聲勢頗為浩大的努力,如今程朱理學還不知道在哪個疙瘩,小娘子們還有些自由,有點話語權,上書就算不成功,也沒人敢把她們怎麽樣!
呃,是的,八娘壓根不認為,小娘子們這麽一鬧,就能爭來平等權益,哪那麽容易喔,征途漫漫,大家仍需努力…
至於小眼睛,嗬嗬,官家嘛,天天都有煩心事,要學會想得開…
小眼睛也很光棍,見大臣們完全沒有一絲伸手之意,隻想看笑話,在一天早朝時,直接下旨,駁斥了小娘子們的要求,理由很簡單,“試問天下有幾個潘鎧?!”
潘鎧…我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才和你成為連襟!
九娘…我們家一直是夫唱婦隨的!
眾大臣…不知道潘夫人會不會去哭先皇後…
小眼睛表示,自己可是為了諸位小娘子的終生大事著想的,最後在聖旨末尾,鼓勵小娘子們自己賺錢,兩宰相都爭著娶有錢的寡婦呢,各位小娘子有錢了,自然不缺夫君了,然後再說其他…
潘鎧笑了…有伴了…
九娘…官家竟然是這樣的!
大臣們跳了起來,都說家醜不可外揚,雖然張齊賢和向敏中的事汴京城裏上至七旬老嫗,下到兩歲幼童,大家都知道,可大宋其他地方並不見得知曉啊!
官家這是要讓大宋的朝臣名垂千古麽?!
“那你們說怎麽辦?”小眼睛雙手一攤,“你們若沒其他辦法,又壓著這旨意不發,那可得問問天下小娘子們答應不?”
眾大臣…你想發出的旨意千方百計,坑蒙拐騙都會發出去,這旨意竟然聽我們的了?!哪有那麽好的事!
發!誰怕誰!
小眼睛立馬讓內侍拿著聖旨去找人蓋章…誰怕誰啊…不就是比誰更不要臉嘛!
大臣們還是比小眼睛要臉,旨意給壓下了,衙門出了告示,表示小娘子們的呼聲,朝廷聽到了,會商量的!至於商量多久,沒給期限!
不過,衙門在告示的結尾表示,此告示在各地一張貼,十日後,若還有小娘子繼續上書,衙門會先行征收上書小娘子的人頭稅,平等嘛,不能光說權利,不談義務嘛…
非富裕人家的眾小娘子立馬被家中父母和兄長給關家中了!胡鬧啊!
眾小娘子鬱悶…現在才說我們胡鬧?開頭怎麽都在家中笑啊?!笑話就那麽好看嘛?!
家中有錢的人家也將小娘子給禁足了,想送書信出去,門都沒有!法不責眾,跟著起哄沒什麽,可如今大部分小娘子都消停了,還鬧騰,朝廷就會槍打出頭鳥了!
而小眼睛旨意上的內容此時也流傳了出去,這時節,眾小娘子還是想尋個意中人,雙宿雙棲的,覺得小眼睛考慮得周到,的確沒幾個兒郎能有那心胸容忍媳婦比自己能幹的,嗯,在默默的讚了聲官家英明後,決定,那就先賺錢!
於是,布店的營業額猛增,小娘子們一窩蜂的都跑去買布繡花…
布店老板喜得合不攏嘴,“托官家的福…”
而呂七娘此時則敲響了登聞鼓…
登聞鼓院的人一問,得,呂七娘!就是帶頭要求女子參加科舉的!哈哈,官家又該頭大了,很高興的接過了狀紙,一看,傻眼了…竟然不是告官家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