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西方七國,蘇姓為尊
字數:7514 加入書籤
海軍的發展大大出乎他的預料,沒想到燕國的造船技術已經這麽發達了,隨即蘇辰又問道:“子義,如今往東瀛移民的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回主公,如今遼東青州往東瀛的一名已經超過百萬,東瀛那邊已經建成了一個小型的船塢,正在籌備建造造船廠,隻是因為移民的事情,造船廠一直耽擱著,沒有多餘的人手操辦此事。”
聽到這裏,蘇辰說道:“今年移民想要開墾種糧已經晚了,這些移民初到東瀛,也不能由海軍這麽一直養著,不如以工代賑,讓他們參與建造房屋,修建道路,如此一來既能解決他們的生計,又能為官府解決一項大問題。”
“主公英明,臣會把此事匯報韓王,盡快施行。”
“嗯。”
蘇牧被蘇辰封為韓王,總督韓國軍政,要想治理這麽大的地方,不能全靠軍人,所以蘇辰也在燕京書院中挑選了不少寒門士子前往東瀛為官,不然即便韓王由三頭六臂,也無法把東瀛給治理好。
蘇辰在遼東帶了半個月,隨即坐船南下,又去視察了青州海軍基地,因為商貿的關係,青州成為燕國最富庶的州郡之一,尤其是靠近海邊的東萊郡,這裏出產的海鹽遍布整個大燕國,甚至還遠銷西域,每年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賦稅,也讓五原商會賺取了大量的金銀。
因為大宗交易的緣故,五原商會推出的金銀劵大受歡迎,在商業貿易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一些世家大族還是喜歡窖藏金銀,所以金銀券目前還隻是在大商人之間流轉。
蘇辰自然是想遍收全國金銀,這樣一來,可就把所有百姓士族綁到了燕國這一艘船上,但這並不現實,倒是在東瀛或者夷州可以施行這樣的策略,東瀛盛產白銀,發行紙幣能夠極大的增強國力。
青州富庶,臨淄尤甚,他上次來到青州還是打黃巾之時,沒想到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
諸葛瑾乃是如今的青州刺史,這些年在青州兢兢業業,雖然身為他的弟子,卻沒有仗著身份便利,進入朝堂,反而是治理地方頗有成效。
蘇辰單獨召見了諸葛瑾,說道:“子瑜,這一路走來,整個青州百姓都在傳頌你的賢名,看來為師當年讓你主政青州這步棋是走對了,如今內閣之中子布年齡也大了,為師有意把你調入內閣,你意下如何?”
“但憑師尊吩咐!”
諸葛瑾如今也是兒孫滿堂了,長子諸葛恪乃是太學之中的翹楚,如今已經出仕,在兵部為小吏。
諸葛家族如今在燕國朝堂也算是名門望族了,且不說一門雙刺史,諸葛均如今也是一郡太守,而且誰都知道諸葛亮乃是太子近臣,又是陛下義子,諸葛家的崛起勢不可擋。
諸葛瑾既然沒意見,他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說道:“為師有意讓諸葛綽當睿兒的伴讀,你這個做爺爺的有什麽想法?”
“師尊,綽兒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對於師尊的愛護,諸葛瑾銘感五內。
“不小了,為師最近給睿兒找了一群伴讀,年齡都比綽兒大不了幾歲,反正都在洛陽,你要是進京了,也能時常看到。”
“那就多謝師尊了。”
諸葛家的後輩還是很優秀的,其中諸葛恪已經嶄露頭角,當年想要攀上諸葛家這棵大樹的家族不知凡幾,諸葛恪娶親之事也是讓諸葛瑾為難,最後諸葛瑾親自寫信求教於他,他並沒有參言,隻是讓諸葛瑾看著辦就好。
諸葛瑾倒也知道分寸,沒有挑選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子,隻挑選了一個小家族的女子,這倒是讓蘇辰對他非常滿意。
諸葛亮陸遜二人便是蘇辰留下的後手,有這兩人在,將來即便司馬懿想要搞風搞雨,也要掂量一番,當然,他相信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不會螳臂當車,自不量力,這兩家的存在都是為了平衡司馬家族的權勢,司馬八達可不是鬧著玩的,這當官的不要太多,但對於人才,他燕國又不能不用,所以他不得不引起重視。
在青州帶了些日子,他繼續南下,這一站直接從入海口進入長江,沿江而下,到了荊州。
荊州大都督關平和水師大都督蔡瑁親自出迎,蔡瑁這些年很安分,或許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緣故,蔡瑁並沒有逾越之舉,所以蘇辰對蔡家也比較寬容,畢竟這也是蘇家的外戚。
“臣等拜見陛下!”
他這一到荊州,聲勢就有些大了,尤其是蔡瑁想在蘇辰麵前表現一番,所以召集荊州文武百官前來迎接。
蘇辰對此倒沒有生氣,他也知道不可能繼續隱藏行蹤,而且也沒有必要,蘇辰到了襄陽,自然而然就住進了現成的楚王宮。
他在楚王宮舉行宴會,款待荊州文武,這也算是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宴會結束蘇辰單獨把蔡瑁留了下來,告訴他想把它調入海軍衙門任職,蔡瑁自然是欣喜若狂。
蔡瑁沒有什麽太大的野心,對他來說,進入朝堂當官當然好過於留在荊州,雖然留在荊州手握兵權,可由於燕國的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平時沒有軍機處調令,他隻能調動自己的親兵而已。
進入朝堂就不一樣了,近水樓台先得月,他認為這是皇帝對他的嘉獎。
蘇辰真正想的是蔡瑁在荊州水師中威望甚高,勢力不小,現在也是時候把他調離了,否則今後這荊州水師豈不成了蔡家的水師。
蔡瑁調離之後,蘇辰蔣欽為荊州水師大都督,周泰為揚州水師大都督,甘寧為青州海軍大都督,太史慈為遼東海軍大都督,四支海軍水師全都掌握在他的心腹之人手裏,這也是為了今後的南洋之戰做準備。
荊州不愧是富庶之地,經過劉表多年的治理,其繁華程度比起青州來說有過之無不及,蘇辰專門去鹿門書院拜訪了三位大儒,對於貴人前來,三人自然是滿心歡迎。
論道一番之後,蘇辰登上了鹿門山,眺望著襄陽城,頓時覺得這大好江山如詩如畫。
在荊州一待就是兩個月,期間,蘇辰詳細了解了荊南和交州地區的情況,同時也讓未來的皇太孫大大開了眼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說的就是此理。
車駕返回洛陽的時候,就沒有隱藏蹤跡了,沿途各路官員都前來拜謁,蘇辰沒有全都接見,隻見了豫州大都督張飛一人,張飛至今為止還沒有被封為國公,心中憋了一股戰意。
蘇辰告訴他,明年會對西域大舉用兵,張飛若是有意,他就打算把他調任涼州大都督,張飛自然渴望沙場建功,滿心歡迎。
回到洛陽以後,蘇辰召集文武百官議事,商議對西域用兵的事情,西域雖然歸附,但再往西的安息貴霜卻是他給三皇子蘇寧準備的一塊封地。
開元十五年,蘇辰以趙雲為征西大將軍,張飛為先鋒大將軍,統率涼州以及安西四鎮軍馬,總共騎兵十五萬,步兵二十萬,率領西域諸國仆從軍三十萬,將兵六十餘萬,攻打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乃是大月氏建立,鼎盛時期有民五百餘萬,士兵二十多萬,麵對天朝大軍,貴霜帝國雖然頑強抵抗,但終究不敵。
開元十六年秋,貴霜帝國月氏王波調請降,被征西大將軍趙雲派人遣送至洛陽,貴霜帝國歸降後,不少涼州百姓響應燕國的移民政策,前往貴霜,其中尤以羌族百姓為甚。
隨即征西大將軍趙雲率兵親自征伐花拉子模,花拉子模知道燕軍強盛,表示願意臣服,隨後趙雲收攏五十萬仆從軍,攻打安息帝國。
此時的安息帝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有阿爾達班四世發動叛亂,外有羅馬帝國皇帝卡拉卡拉的威脅,此時燕軍入侵,對於安息帝國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開元十七年夏,安息帝國投降,其餘反叛勢力也逐漸被燕軍掃蕩,攻下安息帝國後,燕國取代安息帝國成為羅馬帝國最大的敵人。
這個時候,趙雲並沒有急於攻打落馬,而是采取了防守策略,打下了這麽大的地盤,燕軍並沒有完全進行有效的占領,所以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和羅馬為敵。
趙雲派出使者與羅馬交好,羅馬皇帝知道燕國強盛,也選擇與之停戰,隨後蘇辰封蘇寧為印度王,掌控原本的貴霜帝國土地,又封四皇子蘇陽為大夏王,掌控花拉子模地區,再封五皇子蘇正為波斯王,掌控原來的安息帝國地區。
並且從涼州移民五百萬,充實這三部分地區,從各大書院之中挑選出上千名士子,前往這三個王國為官,推行教化。
三位皇子到了封地之後,大力推行漢化,讓治下百姓說漢語,穿漢服,寫漢字,並且鼓勵通婚,與此同時,燕國大大小小的商隊也都來到此地經商,極大地促進了此地的繁榮,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趙雲和張飛被蘇辰封為一等公,因為西域需要大軍駐守,所以趙雲依舊駐守安西四鎮,張飛則駐紮在安息帝國邊境,防範羅馬人的入侵。
開元二十七年,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西域諸國完全歸附了燕國,並且在戰爭中作為仆從軍取得了巨大的利益,西域也被朝廷改名為新州,以安西四鎮為基礎,設立四個郡,原本的西域諸國都作為這四郡的屬國,雖然此舉遭到了各國王室的反對,但在燕軍大勢麵前,這些王室也不得不從,全都被押送到洛陽接受朝廷俸祿。
趙雲擔任新州大都督,蔣琬擔任新州刺史,新州成為了燕國的一個州,再也沒有西域之稱。
經過十年教化,波斯王國、印度王國以及大夏王國都實力雄厚,尤其是隨著大量移民的進入,當地漢人已經逐漸成為主要人口。十年已經是一代新人換舊人了。
開元三十年,蘇辰當了三十年的皇帝之後,終於把皇位傳給了蘇進,蘇辰退位之後,設立貴族議會,負責監督國政,貴族議會主要由退休的貴族構成。
蘇進繼位之後,改元弘武,弘武二年,蘇進以薑維為新州大都督,鄧艾副都督,張承為新州刺史,積蓄民力,整頓軍備。
弘武三年,蘇進以薑維為征西大將軍,鄧艾為副將,盡起朝廷大軍三十萬,波斯王國、大夏王國、印度王國仆從軍五十萬,八十萬大軍攻打羅馬。
此時羅馬帝國正陷入巨大的危機,在燕軍強大的兵力攻勢下,羅馬內部紛紛反叛,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大部分的東方行省被燕軍占領。
弘武五年,燕軍繼續進攻羅馬帝國,經過長達三年時間艱苦卓絕的戰爭,羅馬帝國被滅,蘇進將羅馬帝國分割成四部分,分別是高盧帝國、西班牙帝國、不列顛帝國和日耳曼帝國,分別封賞四位皇子成為這是個帝國的國王,此時燕國人口劇增,尤其是隨著從南洋地區帶回來的番薯的廣泛種植,燕國人口暴增到十億人。
打下羅馬帝國之後,燕國不斷向西邊和南洋移民,到了弘武十年,累計向這七個王國移民超過千萬,至於南洋地區,移民超過三千萬,其中有一半都被送去了澳大利亞這個大島。
終弘武一朝,除了對羅馬帝國用兵之外,最主要的人物就是移民可南洋開發,蘇進總共有十位皇子,除了長子被立為太子之外,其餘九個,有四人被封到新打下來的羅馬帝國,有五人被封到南洋,成立王國。
弘武二十九年,蘇進退位,畢竟他在位時間不能超過高祖武皇帝,所以把皇位傳給了蘇睿。
蘇睿繼位後,改元貞觀,貞觀初年的國策基本上還是移民與教化,到了貞觀十年,蘇睿派出海軍遠航,曆時五年,尋找到了美洲這塊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
美洲十分廣袤,蘇睿大力往美洲移民,到了貞觀二十年,移民已經超過百萬,美洲地區發現之後,蘇睿將自己的幾個皇子也都封賞到了美洲建國。
燕國屹立百年,終三朝帝皇勵精圖治,國力達到了頂峰,燕國後麵的皇帝表現平平,期間雖然不乏一些中興之人,但都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開國三朝皇帝。
蘇家子孫追封蘇辰高祖武皇帝,蘇進為太祖文皇帝,蘇睿為世祖明皇帝,其餘後輩帝王都不敢稱祖,隻能被追封為宗皇帝。
燕國一直延續了五百年,到了公元7世紀,燕國發生了諸王之亂,帝國分崩離析,諸侯割據,頗有漢末之風采,因為開國三位祖皇帝都力行分封,所以許多大家族都跟隨這些被分封的皇子而去,導致燕國缺乏有底蘊的大家族支持。
而且在後來帝位的爭奪中,不少家族紛紛離開燕國,前往西方諸國,尤其是明皇帝廢除了西方七國的王位,直接與七國國王共立為帝之後,西方七國便和燕國平起平坐了,不少心灰意冷的家族都紛紛前往西方七國。
西方七國因為大量的世家到來,實行了貴族製度,十分重視血脈傳承,政權倒是十分穩定。
7世紀燕國分崩離析,諸侯割據,大部分的諸侯都是蘇家子孫,隻不過血脈已經有些淡薄,趁著中原混亂,新州被大夏王朝占領,從此再也不複中原所有。
其中有一個蘇家子孫,名叫蘇誕,此人起於微末,在祠堂之中發現了長生訣,得到了高祖傳承,揭竿而起,終於一統中原,建立了唐朝,因為此人得到了高祖傳承,又是蘇家子孫,所以西方七國和南洋諸國對此都心悅誠服,不少南洋國家都表示了對唐朝的臣服,史稱萬邦來朝。
尤其是東瀛,也就是韓國,趁著中原內亂,朝鮮郡樂浪郡都被韓國占領,之後韓國與唐朝修好,彼此交流不斷。
唐朝之後數百年,也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危機,中原蘇家的子孫一代不如一代,唐朝之後,蘇姓雖然依然是大姓,但卻分成了好幾支,蘇家沒落之後倒也出了不少名臣名將,隻是卻終究沒有了帝皇之相。
尤其是到了近代,沒想到華夏權柄竟然被異族執掌,無論是東瀛還是西方七國,都對華夏進行了入侵,好在最後華夏終究進入民國,推翻了封建製度,這才免於危難,至於南洋和西方諸國,全都實行了君主立憲,西方七國王室都是一個祖宗,雖然打生打死,但也都是為了維護蘇家的統治。
倒是美洲地區,施行了共和,不過真正執掌權柄的還是當初分封的幾個皇子傳下來的大家族。
到了二十一世紀,蘇姓成為了地球上最尊貴的姓氏,歐洲大小國家的國王清一色全都姓蘇,隻有少數中亞地區除外。若是燕高祖武皇帝泉下有知,也當含笑九泉了。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