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金烏大鵬鳥

字數:3496   加入書籤

A+A-


    待到兩人走出已然停止運轉的陣法後,便又立刻看到一個寶箱,裏麵就有一枚三品道門金丹。
    作為玩家來說,其實在結丹前能搞到一枚三品的就已經足夠了,就算真搞到枚二品的,也是沒辦法突破一品的界限,除非能像李凡一樣,虛丹時就能丹成一品。
    李凡之前隻給周海娜找一顆三品金丹,便也是這個道理。
    陣法之後並非通途,而是一條羊腸小路,路上禁止飛行,偏還崎嶇難行,不時還會從隱蔽處衝出個精怪嚇人一跳。
    幸好兩人足夠小心謹慎,這才能夠平安行過,要是人更多些,還沒有他倆這種心理素質,恐怕少不了又要費些功夫。
    那條不短的小路盡頭是一片稀疏石林,大概有幾十上百根巨大石柱,立在一處無底深淵,從上往下望去,隻有大片濃厚霧氣。
    不用說,這地方又是禁空的。
    石柱雖然間隔極大,但對修真之人來說,想要邁步踏過,本也不算什麽為難之事。
    李凡開始時就是這麽想的,自然也是這麽做的,但才踏上第四根石柱時,便已陡然生變。
    一陣難敵劇風突然猛砸過來,隻一下就把李凡推離開頂端有數米寬的巨大石柱。
    幸好他反應不慢,及時使出“氤氳五氣訣”,憑空化出一道五彩綢帶,緊纏在石柱上麵,不然人就掉下去了。
    回頭看一眼身下的萬丈深淵,李凡再抬頭看過去的時候,便看到一隻奇形大鳥正朝自己俯衝而下。
    這東西大概有個鷹、雕一類的樣子,不過體形明顯要比兩者大得多,雙翼展開,起碼也有五、六丈的樣子,全身烏黑,不見一絲雜色,雙眼金黃,金鉤鐵爪。
    “金烏大鵬?”
    想到自己此時所在,再根據其外貌展開聯想,在還沒查看出其信息時,李凡便已經猜到了它的身份。
    來不及多想,李凡心念一動,便從身上再飛出來一道電般遁光,待定睛去看才發現,正是他那個名為丹辰子的傀儡。
    丹辰子同樣也是金丹之階,本身修為比他這個新階金丹還要深厚幾分,隻可惜少了機變之能,但在被武裝到了牙齒以後,也是實力極為不凡,單比較常規戰力,比如飛劍、法術這些,李凡現在可能都還鬥不過他。
    丹辰子一出現,便是一聲輕嘯,手上劍訣變化更快,使歸伏、騰雲兩劍,竟直接就用出了“降魔劍”的手段。
    “斬!”
    丹辰子不會說話,李凡便幫他配音了。
    他原本便就受控李凡,自是好像與其心意相通一般,因此李凡這邊才剛大喊出聲,那邊兩把擎天巨劍已然同時斬落。
    金烏大鵬鳥極有靈性,眼見事不可為,立時用力扇動雙翅,瞬間脫離開雙劍攻擊範圍。
    “轟~~~!”
    丹辰子可不懂什麽叫做留力,它隻能接收最簡單的命令,所以這兩劍斬落的那叫一個實在,很輕易就把李凡所在這根石柱給砸了個稀巴爛。
    “靠!”
    來不及去罵辰丹子,或者罵自己這個豬腦子,李凡馬上就又使出“氤氳五氣訣”,化成綢帶,再度纏在就近的一處石柱上麵。
    “嘎~!”
    還不等他這邊稍鬆上一口氣,那邊金烏大鵬就又再度追襲過來,看其眼中精芒閃動,明顯是靈智不低的樣子。
    這種妖物,呃,也可以稱之為靈獸,其實大有來頭,其實是佛門佛陀座下金鵬後代,本身靈智不低也就算了,還天生就懂得修行,天賦神通自帶,比起尋常妖類可是要厲害的多,起始就是八階以上。
    “幸好,幸好看這家夥應該還沒有修成元嬰,不然就不用玩了。”
    丹辰子他肯定是不敢再召出來了,萬一真把這些石柱都給幹碎了,他們還怎麽過去?
    李凡現在無比慶幸,慶幸自己先前為了小心,才是自己先跑過來探路,把沈琳留在了外麵,不然自己現在還得分心照顧她,那樣就真不用玩了。
    沈琳遠遠在另邊看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剛看到李凡再纏住了一根石柱,還不等稍鬆一口氣,馬上便又大喊道:“小心!”
    “放心!”
    李凡好歹也是金丹修士了,這般等階的屬性加持下,肯定要比沈琳反應更快,頭都沒回,就已知道,金烏大鵬已朝自己再撲過來。
    “不宜久戰!”
    李凡暗自打定主意,沒有馬上去管那隻大鳥,待等到一個最好時機,它已是還差數米就要抓中自己時,才是突然一道劍芒刺去。
    “當!”
    不出意料的,已然化成劍虹的炫日斬在它身上,竟是發出金鐵交鳴般聲響。
    金烏大鵬鳥雖然看似毫發無傷,但這劍丸上的巨力可不是假的,當即便把它打得一個踉蹌,好像是喝醉了一樣,在半空中劃起了s型。
    李凡瞧準時機,搖動起剛拿出來的那個小銀瓶。
    禹皇禦水瓶!
    瓶口對準金烏大鵬鳥,卻是沒有什麽收攝效果,而是從中飛出一道綿長水流。
    這水流並不完全是銀瓶原本所有,其中還包含有之前那個青皮葫蘆裏的一元重水、癸水神砂、玄陰寒潮。
    說來也是神異非常,禹皇禦水瓶剛才恢複原本麵貌,就自行破去了青皮葫蘆上的封禁,輕易把裏麵這三種不同形態的癸水異寶收了過去。
    青皮葫蘆對此好似毫無意見,完全默許。
    正因如此,等到李凡發現時,早已經晚了。
    那三樣東西原本在葫蘆裏也是徑渭分明,雖然都是癸水一脈,但顯然是各有所持,並不願與它者混為一談,但在被這銀瓶收走後,卻是輕易便混到了一起,與原本的瓶中水再不分彼此。
    如今這瓶裏的水統稱為“一元重水”,但又與傳說中那種有著很明顯的不同,甚至與之前葫蘆裏那個都不一樣,並不具備什麽“一滴抵萬斤”的說法。
    李凡暫時還沒完全搞清楚這水的妙用,但有一點卻是早已十分清楚,那就是這水其實蘊含最為精純的壬癸水元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