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虛與委蛇
字數:3344 加入書籤
她將手中的繡品擱在一邊,人已然飛快的跑了出去。
遠黛不由也笑道:“似她這樣的性子,也就隻能做小姐的丫頭了。若是將她放在別的院子裏,恐怕早就被主子給罵死了。”
“她赤子心腸,最是不設防。”齊念也放下了手中的東西,抬手揉了揉微有些酸澀的眼睛,“這是她的好處,卻也是她的壞處。”
人性本善,但太過善良單純之人的下場卻總是不好。所以最好還是要在自己善良的外表上鍍上一層警惕之心,在與人為善之時也應保護好自己才是。
於這一點之上遠黛便要比姣梨做的更好,她雖不如姣梨活潑愛鬧,卻比姣梨的心思更加縝密細膩。
齊念站起身來,臨窗而立,遙望著院外遠處星星點點的燈光,暗自出神。
遠黛引著練字寫累了的開心出去玩會兒了,此時這屋裏倒隻剩她一人,將眉眼都深藏在微微跳躍的燭光之下。
這幾年身邊的人來來去去都不知過了幾遭,現在再想起她曾經所堅持的目標,也不過隻是為了讓自己不再走上前世的老路,保全身邊所有想要保全的人而已。
如今時過境遷,早已模糊了當初的那個念頭了。
姣梨興致勃勃而去,心滿意足而歸。
她回來時遠黛正好奉了茶上來,齊念正喝著呢,便隻見她雙眸發光的推門而入,張口便嚷嚷道:“小姐,小姐!我打聽到了一個十分驚人的消息……”
她奔至眼前來,臉頰都興奮的滿麵紅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怎樣的喜訊呢。
但她跟著齊念也有三年多了,齊念早就對她的心性十分了解,便隻淡然的繼續喝著茶,“除非你告訴我你一出門便撿到了銀子,否則都沒什麽好驚人的。”
遠黛忍不住笑出了聲。
姣梨依舊興致不減分毫,湊上前來便道:“小姐,你知道從南昭國來的那位四皇子殿下罷?”
“我隻是有所耳聞,而且都是從你那兒聽來的。”齊念施施然放下了茶杯,又拾起了剛剛丟在一邊的繡品繼續聚精會神的繡了起來,“你那消息若是與他有關的話,便出去跟她們說吧,那群小丫頭肯定與你一樣興致勃勃的聽著。”
南昭國那位四皇子在長樂城中的這些日子裏,就好似一隻花蝴蝶似的四處亂飛,連片刻都不曾停歇過。
南昭國的皇室與未央國大不相同,未央國雖說大大小小的公主也有數十位,且除了妙嘉公主之外,有三位尚且還隻是孩童,四位還未及笄,餘下四位都還待字閨中。
但這些公主生母的位分都不高,且不受皇帝的恩寵,是而除了養在楊賢妃膝下長大的妙嘉公主之外,又因著她是皇帝的第一位公主是而格外受寵些,那十一位可就沒有這樣的好運了。
曆朝曆代之中,皇子們尚且可以憑借自己的才華與努力去爭奪地位,但公主們卻隻能依靠父皇的寵愛,方才會有好日子過。
否則即便是生在帝王家金枝玉葉食祿豐厚,到頭來也不過是成為政治的棋子,聯姻嫁給一個根本就不喜歡也不適合的人,從此了卻殘生而已。
在未央國中也隻有妙嘉公主能有這個福分,嫁給了自己心儀之人,且在經過了一番磨難之後,終於獲得了幸福。
未央國雖說公主眾多,但皇子也很多,是而枝繁葉茂這句話用在皇帝的身上,當真是十分貼切。
而南昭國的皇室可不一樣了,他們皇帝雖然也有數十位的公主,但是皇子,卻隻有兩位。
那位長相在傳言中與李錦見不相上下的四皇子,便是其中的一位。
另一個便是南昭國的太子,也是皇帝的嫡長子,名正言順的皇位首位繼承人。
若是細細論起南昭國的情況,也真是夠麻煩的。
在齊念的眼中,未央國的這位皇帝已然夠情聖了,為了保全自己心愛的女人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冷落她,就連他們的孩子也都忍心讓其流落在外,直到機會成熟時方才將他接回宮中,一舉培養成繼承的國君。
在此齊念已然可以十分確信,前世應是有什麽差池方才使最後登基之人是太子李錦淵而非李錦見,否則就依皇帝對李錦見這樣寄予厚望,又怎會讓他的皇位落入別人的手中,即使那個別人也是他的親生骨肉。
但南昭國的皇帝比起他來則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在數十年前他曾微服私行時在民間相中了一位女子,當真是愛得死去活來非卿不娶,是而便將她帶回了宮中。
但那時宮中已然有了中宮皇後,那皇帝執意要將皇後休棄,另迎娶那女子入住中宮。
當時這事兒一出,頓時朝野上下便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所有的人都當他們的國君是被豬油蒙了心智,竟要做這樣聞所未聞荒誕放肆之事。
皇後的母家在南昭國中也是舉足輕重的名門望族,皇後嫁入宮中也不過才半載而已,並未做過任何德行有虧之事。當然即便是她有足以被休棄的罪過,南昭國也絕對不能容許一介平民女子登上皇後的寶座。
於是就在眾人皆勸阻皇帝仍然一字都聽不進去之時,所謂觸犯了眾怒勢必是要眾叛親離的,是而眾皇族宗親便合起夥來,支持著皇後將那名女子綁了去,暗中處置掉了。
聽說當時那女子的腹中還懷著皇帝的孩子,她在臨死前還苦苦哀求皇後,就算不能饒她的性命,也該保全皇帝的骨血才是。
但眾人皆以為,皇長子怎可由這種狐媚惑主的女人誕育,而且留著始終是個禍患,還不如斬草除根就此了斷。
於是那名可憐的女子帶著她腹中無辜的孩子便慘死於眾人之手,直到盛怒之下的皇帝找來時,他們母子已然成為了一具冷冰冰的屍體了。
這事兒給皇帝的刺激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皇帝怒急攻心悲痛欲絕之下,足足病了有三年之久,南昭國也有三年都不曾上過早朝。
這樣的事情在當年傳得諸國皆知,倒不是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