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殘陽

字數:4982   加入書籤

A+A-




    黃昏,晚霞滿天,晉陽城被染上一層金黃色,宵禁即將開始,鍾鼓聲在半空回蕩,提醒著人們趕緊回家,亦或是留在樂坊等消遣場所莫要再出門。

    並州總管尉遲勤,站在故晉陽宮城樓上,遙望東南方向,試圖讓目光透過層巒疊嶂的群山,看見鄴城的景象。

    今日天子大婚,是個重要的日子,對於天子來說是如此,對於丞相尉遲惇是如此,而對於尉遲勤來說,同樣如此,身為並州總管,他肩膀上同時擔負著國家和家族重任,所以到了行動的時候。

    自從周國滅齊在並州設總管府之後,尉遲勤是第四任並州總管,統領這一介於關中、山東(太行山以東)的要地。

    齊國滅亡之後,周國於並州設總管府,上柱國、陳王宇文純為首任並州總管兼並州刺史,待得宇文邕去世新君繼位,宇文純轉任雍州牧,繼任的是先帝心腹重臣宇文神舉。

    然而都督並、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鎮諸軍事的宇文神舉,到任沒多久,便被早就恨其入骨的新君宇文贇遣使鴆殺於馬邑。

    第三任並州總管,是太祖元從、申國公李穆,結果到了大象二年,這位本該是周國柱石的元從勳貴,直接投向了時為輔政丞相的楊堅。

    從那以後,並州便成了楊堅也就是隋國的地盤,直到去年周軍收複失地,重新將河東之地納入控製之中,尉遲勤被任命為並州總管。

    並州州治晉陽為天下雄城,在東魏、高齊時,是和齊都鄴城並稱的要地,號稱“別都”,精兵宿將鹹薈於此,士馬精強遠勝鄴都。

    晉陽之所以在東魏、高齊時有如此地位,是因為當年東魏權臣高歡的大丞相府(霸府)位於晉陽。

    而晉陽為高家的老巢,實際上是東魏的權力核心,霸府是真正的朝廷,而鄴城那個朝廷不過是擺設,齊國正是丟了晉陽,才徹底走向滅亡的道路。

    再往前一些,當年六鎮之亂後,權臣爾朱榮的霸府同樣位於晉陽,洛陽的皇帝和朝廷,就是個傀儡,由此可見晉陽的地位之重要。

    即便是周國滅齊之後,晉陽同樣是一處要地,對於河東以西的關中長安、河東以東的山東鄴城來說,晉陽有高屋建瓴之勢。

    而並州總管府還承擔著防備西北方向草原上突厥國的重任,所以需要駐紮重兵於此,但由此也對長安、鄴城構成了威脅。

    所以並州總管一職十分重要,去年時尉遲勤被任命為並州總管,他對此感到十分詫異,因為大家都以為這一職務應當是尉遲順來擔任,不過尉遲勤一想到伯父尉遲迥家裏不平靖也就釋然了。

    尉遲順為尉遲迥原配元氏所生,而尉遲惇為續弦王氏所生,去年,尉遲惇成為蜀王世子,如果把尉遲順任命為並州總管,雙方本來關係就不好,一旦相互猜忌恐怕遲早要出事。

    然而晉陽必須掌握在尉遲家族的手中,所以尉遲勤便成了最佳人選。

    論資曆有資曆,論戰功有戰功,又是尉遲家族中的骨幹人物,為了家族理所當然要坐鎮晉陽,控製河東。

    不但要防禦突厥,更要與位於蜀地的益州總管席毗羅一起,一東一西監視關中的宇文亮,必要的時候,東西夾擊對方。

    而“必要的時候”,尉遲勤知道遲早都要到來,隻是沒想到會這麽快。

    因為這一天就在天子大婚過後。

    早在數月前,尉遲勤便收到丞相尉遲惇的命令,對方要求他整頓兵馬準備“防秋”,所謂“防秋”就是防備來犯的突厥大軍,對方通常於秋後大舉入寇,襲擾邊境搶奪牲口牛羊及人口。

    此為並州總管府本該做的準備,雖然這幾年突厥各部落內訌,大小可汗們分屬不同陣營進行廝殺,但一些部落首領率領部眾於秋天南下襲擾之事也時有發生,所以不得不防。

    然而不久前他到鄴城之後,才從尉遲惇口中得知一件事,那就是天子策劃於其大婚之日動手,刺殺尉遲惇發動宮變奪權。

    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天子得手,其最後能否掌握大權且不說,尉遲家族搞不好就如同當年的爾朱家族一樣,被人殺得血流成河。

    尉遲家和宇文家遲早要決裂,既然天子要先動手,那就決裂吧,沒什麽好猶豫的。

    尉遲勤如是想,尉遲惇的想法也差不多,那就是讓天子先動手,然後將其製服,借著隔絕內外把天子徹底軟禁起來,過得數年之後待時機成熟再改朝換代。

    這種完全架空皇帝的做法,和當年的楊堅類似,說白了如今的尉遲家就要像楊家一樣,成為周國的亂臣賊子,這和故蜀王尉遲迥的想法完全不同。

    雖然名聲不好,但這是必然的結果,天子和權臣必然要決裂,失敗者被斬草除根,尉遲勤可不想再為宇文家盡忠,因為這個家族已經不值得大家盡忠了。

    十一年前,宇文邕去世後,新任並州總管宇文神舉,被新君鴆殺於任上,沒過多久,小塚宰宇文孝伯被新君賜死家中。

    來年,徐州總管王軌,被新君遣使殺於任上,不久,秦州總管尉遲運憂懼而死。

    這幾個人是宇文邕的肱骨之臣,卻為太子宇文贇所嫉恨,所以新君即位後沒多久,便逐一痛下殺手以解心頭之恨。

    尉遲勤是後來才知道,他的兄長尉遲運並不是憂懼而死,而是為了不讓兒子受牽連,無奈之下趕在宇文贇動手之前服毒自盡。

    這幾位大臣忠於宇文家,是大周的良臣,卻因為見著時任太子宇文贇頑劣不堪,認為日後繼位必然損壞大周基業,所以勸諫武帝另立太子。

    此舉雖然犯了大忌,但也是為周國為宇文家著想,結果換來的是什麽?

    為大周、為宇文家效忠的臣子,下場就是死!

    不說外人,齊王宇文憲因為功勞大名望高,也被侄子隨意找了個借口殺了,宇文家的敗家子敗壞家業,誰攔誰就得死,那還有那個傻瓜賭上全家性命去攔?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繼位讓先帝老臣靠邊站,這種事情大家能理解,但宇文贇如此做法卻讓人不寒而栗。

    尉遲勤是想通了,周國大部分的權貴都想通了,所以當宇文贇忽然去世之後,原本並無太多功績的楊堅脫穎而出,憑著後父身份唐突掌權時,大家都默認了。

    沒人希望宇文家的人出來主持大局,因為前一個主持大局的宗室宇文護,殺得權貴們血流成河,沒人關心小皇帝該怎麽辦,因為他父親殺得大家人心都散了。

    大象二年宇文贇去世後,尉遲迥在相州策劃起兵反楊,派人送信到青州給尉遲勤,動員侄子響應起兵,尉遲勤的做法,是派人進京把信交給楊堅。

    是的,他不打算為宇文家效忠,因為這個家族的所作所為,讓他心灰意冷,也讓許多權貴心灰意冷。

    但後來尉遲勤還是響應伯父的號召起兵,為的不是什麽匡扶周室,而是為了家族,他的嫡兄尉遲安已經投了楊堅,那麽作為兩麵下注的典型做法,尉遲勤就得站在伯父這邊。

    尉遲勤的父親尉遲綱,和尉遲迥是親兄弟,是周太祖宇文泰的親外甥,尉遲迥要為宇文家盡忠,要為舅舅盡忠,這不過是上一輩人的想法。

    作為侄子的尉遲勤跟在伯父身邊,就是為了家族,所以等到隋國滅亡,他就得為家族的前途考慮了。

    尉遲迥的想法很明顯,就是宇文和尉遲共天下,但尉遲勤認為這是自欺欺人,尉遲家就算想共天下,宇文家也會不願意,那個年輕的天子不就是個養不熟的狼崽子?

    尉遲勤雖然不待見尉遲惇排擠尉遲順,但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卻和對方一致:天子不仁,就休怪我們不義!

    事關家族興衰,不能因為婦人之仁導致舉族被屠,尉遲勤認為家族已經對宇文家仁至義盡,恩怨略過不提,一山不容二虎,要消亡的隻能是宇文家。

    所以他應尉遲惇的要求,沒有向別人包括尉遲順透露這一內幕,從鄴城返回晉陽後,便緊鑼密鼓籌劃起來,而今日,是天子的大婚之日,也是兩家決裂的日子。

    天子會被軟禁,而並州總管尉遲勤,將率領河東大軍南下蒲阪,由蒲津浮橋過黃河進入關中直撲長安,討伐派人刺殺天子的弑君逆賊、杞王宇文亮。

    腳步聲起,並州總管長史走上城頭,向尉遲勤稟報:“總管,並州防務已經布置妥當,突厥一旦來襲,必然無法危及晉陽。”

    “好,本官領兵南下,並州防務就交給你了。”

    尉遲勤本來今日就要領兵南下,但前幾日邊境各州遣使來報,說草原突厥部落有異動,為了安排“防秋”事宜,他不得不滯留一日。

    尉遲勤要對付宇文亮,但也得安排好諸般事宜,免得大軍南下之後,晉陽被南下的突厥軍隊端了,屆時河東局勢糜爛,極有可能鑄成大錯。

    即將走下城頭,尉遲勤轉身看向西麵,隻見日薄西山,殘陽如血,此情此景,讓他感慨起來。

    宇文家的周國一如即將消失的殘陽,沒什麽希望了,所以,該滅亡就滅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