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隕落(續)

字數:4699   加入書籤

A+A-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案上,宇文溫坐在窗邊,就著陽光看著一張素描。

    素描畫的是君士坦丁堡遠景,宇文溫看著素描裏那宏偉的城池,不由得有些向往,他真想親眼看一看這座世界名城,但願望卻不可能成真。

    仔細看了片刻,宇文溫將素描放下,拿起兵部職員外郎孫敬誠的奏章,認真看起來。

    明德五年秋,周國使團出使極西之地,走的是海路,現在,使團終於回來了,卻已過了四年。

    如今,是明德九年秋。

    歸來的使團,為宇文溫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位於極西之地的羅馬國,在兩年前(明德七年)秋冬之際,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年秋冬之際,羅馬國的北部邊疆,有軍隊嘩變,亂軍隨後揮師南下,直入國都君士坦丁堡,將羅馬皇帝莫裏斯一世(音譯)及其家人殺害。

    據說隻有“皇太子”僥幸逃脫。

    而嘩變軍隊的首領,成了羅馬皇帝,此人起事時不過是個百人長,即中原軍製中的隊主。

    新君沒有為難周國使團,待得來年開春,便禮送使團出境,使團返回波斯,在那裏等到秋天,東風起時乘船出海回國,於今年回到中原。

    正是有了使團的所見所聞,宇文溫才知道羅馬國的這場變故。

    在位近二十年的羅馬皇帝,立下赫赫武功,居然就這麽完蛋了,對此宇文溫有些愕然。

    明明現如今的羅馬國(明德七年時)國力很強,怎麽就被一個百人長給改朝換代了?

    宇文溫覺得這一定是羅馬國內矛盾重重,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局麵,而使團成員、兵部職員外郎孫敬誠的奏章,就從一個側麵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羅馬國發生變故之後的日子裏,孫敬誠通過和接待他們的羅馬官員及仆人詳談,從隻言片語中,以管中窺豹的方式,大概了解了一些此次兵變的原因,將其記錄下來,並下了個結論:

    立下赫赫武功的莫裏斯皇帝,因為窮兵黷武,導致大失人心,以至全家罹難。

    連年征戰,讓國家財政難以為繼,而為了打仗,在不斷削減各種開支的同時,還增稅、大舉借債,甚至借新債還舊債。

    不滿的情緒漸漸積累,平民、軍隊以致貴族都怨聲載道,形成了類似“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麵。

    那年秋天,羅馬軍隊在北部邊境又打了大勝仗,按說冬天將近,該班師回朝,待到次年再重返邊境討伐蠻夷。

    但莫裏斯一世可能是覺得這一來一回太費錢,不如讓部分軍隊就地駐紮在邊疆過冬,來年開春繼續作戰。

    這個決定,點燃了熊熊怒火,一個百人長振臂高呼,軍隊馬上嘩變,然後呼啦啦往國都而去,要向皇帝要個“說法”。

    軍隊早就對皇帝不滿,於是各地駐軍坐視亂軍逼近國都而無動於衷;債主們對皇帝失去了信心,樂見新皇帝上位來還債,悄悄地打開了城門。

    貴族、將軍們知道民怨沸騰,便要將皇帝當做犧牲,推出去平息民怨,於是袖手旁觀。

    平民恨透了克扣救濟金的皇帝,歡呼著跟隨叛軍攻打皇宮,殺皇帝全家,將帝黨斬草除根。

    於是,一個皇帝就這麽隕落了。

    這就是孫敬誠通過調查,對那場變故給出的一個大概結論,宇文溫看了之後,陷入沉思。

    他也是擅長軍略,自即位以來連年對外用兵,在國內大興土木,因為財政緊張,於是接連舉債....

    會不會...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宇文溫喃喃著,為的通“同行”、莫裏斯一世皇帝默哀,將奏章合上,起身在房間裏走動著。

    他雖然連年對外用兵,又在國內大興土木,還發行公債,可不會像那羅馬皇帝一樣眾叛親離。

    道理很簡單: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

    兩洋貿易公司辦海貿辦得有聲有色,年年給大小股東分紅,朝廷手握下金蛋的金雞,債主們樂得繼續借錢,誰吃飽撐了要把債務人幹掉?

    朝廷一不克扣軍餉、撫恤,二來賞罰分明,將士們盼著打仗、爭著立軍功以改變個人命運,失心瘋了才嘩變。

    永濟渠修了四年,通濟渠修了三年,兩大工程合計花了七年,對於沿途百姓來說,這些年他們沒有超期服勞役,反倒趁著農閑來工地做工賺工錢養家糊口,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麽要造反?

    宇文溫想到這裏,轉回書案邊,拿起那張君士坦丁堡的遠景圖,看了看,不由得唏噓。

    莫裏斯皇帝想要有所作為的心態,他能理解,但一個據說擅長打仗的皇帝,居然連克扣軍餉的事情也做得出來,落得個被軍隊推翻的下場,隻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莫裏斯皇帝的死,不代表羅馬國從此過上太平日子,正相反,內戰遲早會爆發。

    五十多年前的侯景之亂,蕭梁宗室諸王按兵不動、圍觀侯景攻破建康,借侯景之手殺害皇帝、太子,以為這兩位死了,自己就有機會上位了,結果呢?

    宗室內訌,國力大衰,為外敵所趁。

    宇文溫不清楚羅馬國國內情況如何,但道理總是不錯的,區區百人長居然成了羅馬皇帝,試問一下大貴族和將軍們誰會服?

    財政問題,不是換了個皇帝就能解決的,邊患,也不會因為換了皇帝就沒了,那些盼著新君繼位就能還錢的債主,那些盼著過好日子的平民,遲早會失望。

    而坐上皇帝之位的新君,為了坐穩位置,自然會大開殺戒,用屠殺來震懾反對者。

    內戰不可避免,而外敵...

    且不說周邊蠻族,莫裏斯皇帝的女婿、波斯國的王中王庫薩和(音譯),必然不會無動於衷。

    據說莫裏斯一世的太子僥幸逃脫,逃到了波斯,找姊姊和姊夫求援,如此大義名分在手,庫薩和不動手才是傻瓜。

    本來值此紛亂之際,正是渾水摸魚的好時機,但萬裏有餘的距離,使得周國連觀眾都當不成。

    宇文溫看著君士坦丁堡的遠景圖,覺得有些遺憾:

    羅馬國內變亂,周國使團正在國都,為什麽,為什麽就沒有奇遇呢?

    對此,宇文溫把“劇情”都想好了:

    按照喜聞樂見的套路,這時候應該有貌美如花的羅馬公主,逃到周國使團駐地尋求庇護,然後跟隨使團來到中原,懇求英明神武的大周天子發兵複仇。

    為表誠意,羅馬公主以身相許,成為大周皇妃,得萬般寵愛,然後生下皇子。

    於是大周天子為了兒子,發兵二十萬,走海路浩浩蕩蕩殺向極西之地,在羅馬國的阿非利加行省登陸。

    裝備著火炮、火槍的周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乘船橫渡地中海,直抵君士坦丁堡城外,幾炮就轟開城門,蜂擁而入。

    於是,在火炮和火槍的簇擁下,元老院的元老們全票通過一項議案,讓小皇子加冕成為羅馬皇帝,而大周天子,就成了羅馬國的太上皇.....

    這種劇情很俗,卻喜聞樂見,但這劇情並沒有發生,沒有什麽羅馬公主萬裏求援,所以宇文溫隻是想想而已。

    他將思緒拉回現實,羅馬國生變,那麽周國和對方的海貿怕是做不成,不過不要緊,因為國內市場就已經足夠了。

    預計工期四年,卻因為技術進步而提前一年完工的通濟渠已全線通航。

    至此,借助兩條大運河以及其他運河,還有漸漸成型的火輪船船隊,中原形成了一個商路通暢的統一市場,大家都期待著美好生活,誰無聊搞造反?

    宇文溫將素描收好,轉出房間,來到外麵甲板上,看著兩舷秀麗的江景,看著規模龐大的火輪船船隊,不由得心情激蕩澎湃:

    我用九年時間修煉內功,如今神功大成,要隕落的,就隻會是敵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