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孔的藝術(續)

字數:395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逆水行周 !

    洛陽城內某紡織場,宇文溫帶著張麗華現場參觀,他要參觀的機器,自然不會是“泛泛之輩”,是最新式的提花機,由蒸汽機驅動。

    提花機作為一種紡織工具,古來有之,作用是在織布(或者絲綢)的時候,就連帶著將圖案也一起織出來,這和向織物上印圖案的“印花”不一樣。

    因為提花工藝原理的要求,提花機運行時需要織工和提花工進行協作。

    在無數人的努力和改進下,提花機在兩漢之際有了突破性進展,出現了“花本式提花機”,又稱花樓。

    花本式提花機,用線製花本“貯存”提花過程,再用衢線牽引經絲開口,在織物上織出對應圖案,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花本”,若對應後世的名詞,花本就是“程序”。

    沒錯,程序。

    東漢時,中原的提花機,就已經有了“程序”的概念,織物上的圖案,在還沒織出來時,就已經“存儲”在花本裏。

    其製作方法,是根據產品尺寸規格,和經緯刻度比例用經、緯線將圖紙上設計的紋樣,運用“挑花結本”的工藝技法手段,把它編結為“花本”。

    然後運用花本上機,與機上牽線、經絲的作用關係提經織緯來完成圖案的編織。

    宇文溫所熟知的程序,是用“0”和“1”編寫的,在他最初的概念裏,隻有近、現代機械才會用到程序。

    而在東漢時,紡織技術的發展成果之一,就是紡織工已經用經線、緯線來編寫程序(花本)。

    在這樣的奇思妙想麵前,他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隨著水力紡織機械的出現,花本式提花機(花樓)也有了水力驅動,當蒸汽機出現,自然就用上了機器動力,生產能力大幅增加。

    但即便如此,依舊需要工人來進行“提花”操作:

    提花機運行時,需要有提花工站在“樓”上,費力地將絲線一根一根提起、放下,如此才能織出精細複雜的圖案,整個過程,就好像演員在操縱牽線木偶。

    人的體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在高強度且聲音嘈雜甚至濕熱的工作環境下,提花工在提花機上操作,速度有限,輪流換人也無法有效提速。

    很顯然,阻擋提花機進一步提升產能的技術瓶頸就在這裏,那麽,這個瓶頸能否突破呢?

    對於宇文溫的問題,張麗華當然不知道答案,但她很聰明,大概能猜到一點:她不管紡織產業,但宇文溫卻帶她來這裏參觀,還賣了個關子...

    聯想到上午,宇文溫對音樂盒的打孔紙帶的一番感慨,張麗華想到了一個可能。

    但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也不會說破,裝作毫無頭緒。

    果不其然,她這一頭霧水的模樣,使得宇文溫的講解欲望極大爆發:“嘿嘿,突破瓶頸的辦法,一開始大家想破頭都想不出來,可當有人提出解決方案後,原來...你看!”

    兩人所處的這台新式提花機前,幾名工人忙碌著,將一條特殊的帶子展開。

    這條帶子,是由許多打著密密麻麻孔眼的板子並聯而成,工人如同給音樂盒“喂”打孔紙帶一般,將這帶子“喂”給提花機。

    機器轟鳴聲中,提花機不停運轉,一副帶著精美圖案的布匹漸漸成形,在這過程中,不需要提花工站在提花機上,不停“操縱”經緯線。

    目睹這一“奇跡”的張麗華,心中無比震驚,不由自主抬手捂住嘴:這是真的?!

    提花機,她以前見過,雖然沒有親自操作,卻見過提花機運作時,織工和提花工忙碌的模樣,現在,在沒有提花工協助的前提下,提花機真的“提花”了。

    張麗華驚訝不已,而宇文溫看著這台投產才一個月的機器,心中激動萬分,揮舞著右手,高聲說道:“這是無數人心血凝結的成果!從花本式提花,變成打孔板式提花!”

    “這項關鍵技術的改進者,同時是打孔紙帶音樂盒的愛好者!”

    “由線編織而成的花本,被由孔洞組成的打孔板取代,同樣是蒸汽機驅動,一台打孔板式提花機,比起需要提花工操縱的花本式提花機,產能擴大了二十倍,足足二十倍!”

    宇文溫呼喊著,聲音越來越高,甚至要蓋過機器的轟鳴聲:“打孔的藝術,演變到了極致,那就是編程的藝術啊!”

    和打孔紙帶類似的穿孔紙帶,也叫指令帶,是早期計算機的信息媒介,有孔表示二進製的“1”,無孔表示二進製的“0”。

    早期計算機,就是靠著穿孔紙帶來實現數據輸入、輸出、存儲,直到後來磁帶的出現,穿孔紙帶才被取代。

    現在,由打孔板控製運作的提花機出現了,那麽...

    意味著早期計算機即將誕生,接下來可以研製原子彈、發射衛星了?

    宇文溫可沒有那麽瘋狂,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但用打孔帶/板控製機器進行一些高強度但重複性強的工作,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小到紙帶音樂盒,大到打孔板式提花機,都可以靠著打孔、帶孔的紙帶/板子實現對機器的控製,大幅提升生產速度。

    精心製作的打孔帶(打孔版板並聯而成),可以讓提花機“自動提花”,並且在織布的時候不停“複製”相同的圖案,而打孔帶能夠“存儲”的圖案信息,要比花本多很多。

    其他方麵,打孔帶的“複製”,也比“複製”花本要容易一些。

    在揚州廣陵“編程”成功的一種提花圖案,其“孔譜”寫在紙上,寄到益州成都,成都的工匠可以根據這個“孔譜”,將打孔板製作出來。

    於是成都的紡織工場,可以織出和廣陵工場一模一樣的圖案來。

    那麽,設計圖案的織工,不需要用針線來縫製花本以“存儲圖案”,而是用打孔器來“編寫程序”,將更加複雜精美的圖案“存儲”起來。

    其他工場花錢購買“孔譜”,就能在織物上織出相同圖案。

    毫無疑問,從總體而言,打孔板/帶/卡控製機器進行“自動運轉”的技術實用化之後,會直接導致整個紡織業有突破性發展。

    通過打孔進行編程,用“程序”控製各種紡織機器,不同程度的減少人力,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張麗華聽了宇文溫幾近於語無倫次的說明,已經能想象到周國紡織業的未來。

    以提花機的產品而言,生產成本減為原來的幾分之一,圖案卻比原來還要複雜、精美數倍,這樣的產品對內大規模傾銷,足以讓國內絕大部分用“舊式”提花機生產的小作坊破產。

    若是對外大規模傾銷,周邊國家的紡織業,必然會被周國紡織品摧毀。

    這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