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代價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逆水行周 !

    上午,洛陽城內某酒肆,雅座內宇文溫正與楊濟交談,談的不是風花雪月,而是“變法”,房中除了他兩個,再無別人。

    君臣之所以要跑到這地方來談公務,是因為宇文溫要避開起居郎,特地微服出宮,在這魚龍混雜之地和楊濟密談。

    起居郎,負責記錄皇帝的言行,然後有司便會根據起居郎的記錄編寫《起居注》,所以,起居郎如同人形錄音機,如影隨形跟著皇帝,將皇帝日常的言行記錄下來。

    當然,聽牆腳不屬於起居郎的職責範圍。

    宇文溫和楊濟是“不正常人類”,許多談話內容不能讓第三者知道,雖然在宮裏談話也可以支開起居郎,但次數多了也不好,所以宇文溫今日才會出宮,和楊濟談變法。

    談“行政區劃改革”。

    周國如今的地方行政區劃是總管府、州、郡、縣四級製,實行多年,各級長官是文武雙秩,文職、武職合二為一,州刺史、郡守均有將軍號,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地方是這樣,中樞也是如此,出將入相是這個時代的官場常態,三高官官平日裏在政事堂開會處理國家大事,次日掛個軍職就可以帶兵出征,實際上文武之分主要體現在官職上。

    這個時代的“文武分途”雖然有了雛形,卻也隻是雛形。

    對此,宇文溫覺得需要適當改革,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經濟基礎出現變化,上層建築也要跟著變。

    以刺史為例,刺史軍政一把抓,好處是效率高,無論是對付治下豪強、鎮壓叛亂還是抵抗外敵入侵,地方長官手握兵權、使持節都督某州諸軍事是必須的。

    壞處就是一旦刺史有問題,危害性不小。

    對此,需要有人來掣肘,那就是州長史(管政)、州司馬(管軍)等,而州長史、州司馬必須由朝廷任命,刺史不能自行征辟。

    這樣的體製,實行了數百年,為什麽宇文溫覺得需要改革呢?

    首先是大環境:中原統一,而官軍的實力強勁,裝備著火炮、火銃、猛炸藥,又有火輪船這種新式交通工具,意味著隻要中樞不出問題,天下就不會大亂。

    既然天下承平,地方官的精力,可以更多投入到民政方麵,沒必要兼任武職,分心管軍。

    其次是選官製度出現變化,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科舉官員到地方任職,若讓這些官員上馬管軍,難度不小。

    道理很簡單,當科舉選拔成為常態,大量寒門子弟入仕,到地方做官,這些人也許養得起幾個幕僚(後世所稱師爺),卻未必養得起善戰部曲。

    新官上任,沒有部曲(類似後世家丁)跟著幫忙管軍,沒有部曲跟著上戰場玩命,不要說打勝仗,不被兵痞坑死都算不錯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刺史自帶數百甚至上千部曲(甚至還人人有馬)上任是常態,這些出身大族、豪強的刺史上任後,絕對能牢牢控製州政和軍隊。

    而現在,一個科舉入仕的寒門子弟,帶著幾個青衣小仆上任,且不說會不會被老吏坑死,光憑這幾個細皮嫩肉的仆人就想讓軍隊如臂使指?

    兵痞或者老兵油子可不好對付。

    更別說就幾個青衣小仆隨行,搞不好在上任途中被人殺了然後冒名頂替。

    所以,宇文溫一開始的設想是推動文武分途,地方官(總管且不論)偏向文職事務,最多管管治安,重大治安事件由軍府負責處理。

    那麽,刺史頭銜裏的“使持節都督某州諸軍事”就該取消。

    這樣好麽?

    不好。

    治安事件,可大可小,但如何界定,很難分清楚,宇文溫當過州官,能想象得出一旦剝離刺史、郡守的軍權,會有什麽狀況發生。

    譬如,各宗族、村落為了水源地或者田地劃分發生械鬥,這種治安事件算大算小?

    說大,人家又不是要造反、抗稅、對抗官府,不能當叛亂處置,而且宗族械鬥自古以來司空見慣;說小,“參戰”人員搞不好數千,死人也可能死許多,到時候地方官吃不了兜著走。

    然而沒有兵的刺史、郡守又如何去製止械鬥?

    如果讓軍府負責解決,首先府兵是亦農亦兵,平日裏要種地,農閑訓練,遇到戰事應征出戰,萬一農忙時軍府征集府兵去調解械鬥,誤了農時該怎麽辦?

    械鬥每年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各地府兵為了解決治安事件時不時就得集結出擊,耽誤農時、耽誤訓練,萬一當地府兵“番上”、不在當地了,又該怎麽辦?

    體製改革,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引發新問題,現有的體製也許有許多不合時宜之處,也許有些不適應新形勢,但執政者也不能一廂情願,為了改革而改革。

    地方官文武分途,可以確保中樞對地方的控製,但代價就是降低行政效率、官吏增多導致冗員,這點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對於宇文溫的利弊分析,楊濟給出的解決方案倒也很直接,那就是“以史為鑒”。

    總管府一級是最大的行政建製,現在全國有三十八個總管府,適當裁撤合並,譬如縮減到二十個左右,一如宋時的“路”,明時的“省”。

    總管府軍政合一,這在當年三國鼎立(西魏、東魏、南梁,以及後來的周、齊、陳)時是必須的,但現在中原統一,可以適當調整。

    總管府建製可以保留,但總管隻負責民政,軍權劃出去,由都指揮使司掌軍權,都指揮使司下轄指揮使司,對應州一級,都指揮使司負責總管府轄境內的治安,包括平定叛亂(小規模)、民變、械鬥。

    國家那麽大,州郡縣那麽多,中樞想要監察地方官,必須在各地設立監察機構,既然有了總管府的行政區劃,那麽按著一比一的配置,給每個總管府設提刑按察使司。

    當然,內地總管府和邊疆總管府有區別,畢竟邊疆總管府麵對的形勢不一樣,若繼續保留軍政合一體製,以提高行政和軍事效率不無不可。

    宇文溫聽到這裏,哼了一聲:“那麽,內地那些總管府,實際上是都、布、按三司鼎立的狀態,對吧?”

    都、布、按三司,指的是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為明代行省中平行的三個最高權力機構,楊濟見宇文溫直接說破,點點頭:

    “是的,民政、軍政分開,輔以監察,可以防止總管府尾大不掉,確保地方官文武分途也不會導致行政效率大幅下降,但是由此會增加機構、官吏數量,這也是必然出現的問題。”

    “陛下想要文武分途,想要防止地方做大,就得承擔由此帶來的種種負麵影響,付出代價,相較而言,總管府也好、道或路也好,省也罷,不過是名稱不同,其實無所謂的。”

    “陛下想要細分地方官府機構,想要加強中樞和地方對新形勢的適應,這都不是問題,微臣也罷,諸位宰執也罷,都能提出不錯的改革構思,唯一的問題,就是錢糧。”

    “防止地方做大,必然實行分權、文武分途,但同時還要確保行政效率,這就必然導致機構臃腫、官僚集團人數膨脹,隨之而來的就是財政開支驟增....”

    “所以,變法其實沒什麽,無非是願意付出多少財政開支而已。”

    “陛下說過的,隻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楊濟說到這裏,用滿懷期待的眼光看著宇文溫:“陛下向來生財有道,是不會缺錢糧的,那麽隻要錢糧準備到位,足以支撐大增的財政開支,那麽變法成功指日可待。”

    宇文溫正在喝茶,聽到這裏差點嗆著:“什麽?朕何時說過這種話?”

    “陛下,微臣可是聽得清清楚楚...”

    “呐!”宇文溫放下茶杯,一臉嚴肅:“熟歸熟,若亂講話,朕一樣要治你造謠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