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巨獸

字數:481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逆水行周 !

    中午,大冶地區濃煙滾滾,無數煙囪冒出的黑煙聚集成雲,使得太陽黯淡無光,半山腰,登高遠眺的皇子宇文維新,看著濃煙環繞之中閃爍著火光的大冶地區,看著其中那一個個龐大的身影,無法形容自己此時此刻的感覺。

    他仿佛置身於小說中的世界。

    妖霧彌漫的群山之中,棲息著一頭巨大的洪荒巨獸,這巨獸正在沉睡,不知不覺中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納於己身。

    它的頭顱,枕靠在山峰上,巨大的重量,壓得山峰咯吱作響;

    它的脖子,依靠在山坡上,粗碩的黑色血管浮現表皮,一股股黑色血流在血管中流動;

    它的身軀,壓在大地上,擋住了田野,擋住了溝壑,遍布全身的凸起,是一個個鱗片,還有一根根棘刺;

    鱗片和棘刺之間的縫隙裏,有大量火光閃爍,那是巨獸體內的烈焰正在熊熊燃燒。

    躍動的火苗遍布全身,而其脊背上為火光環繞的七根巨刺,仿佛即將化作利刃,刺透長空。

    沉睡中的巨獸,發出雷鳴般的鼾聲,鼾聲傳到數十裏外,飛禽走獸都不敢近前。

    就在巨獸身邊的宇文維新,甚至有一種錯覺,仿佛自己說話聲大一些的話,就會驚醒這頭巨獸。

    它會如那鯤鵬一般,展開遮天蔽日的翅膀,扶搖直上九天麽?

    宇文維新收回思緒,看向山下大冶製鐵所,看著那七座巨大的煉鐵高爐。

    以新式冶煉原理設計、建造的巨型煉鐵高爐,爐體宛若山丘,其尺寸是如此巨大,以至於要在爐身外箍上鐵架進行加強。

    這種巨型煉鐵高爐,單爐日產鐵十萬斤,一旦點火終日不熄,一年至少可以運行八個月(累計),年產鐵兩千四百萬斤。

    單爐年產鐵兩千四百萬斤,這是什麽概念?

    就在去年,產鐵量天下第一的大冶製鐵所,全年的鐵產量也就比這個數字高一些。

    有如此驚人的突破,得益於去年年底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隨後,巨型煉鐵高爐在大冶動工建設,共計七座,其中一、二號高爐已經建成投產,點火十二日。

    三、四號高爐這兩日點火,五、六號高爐剛剛建好,七號高爐即將完工。

    每座高爐耗資數十萬貫,造價不菲,而投產之後,其產量累計起來十分驚人:七座煉鐵高爐,累計年產量為一億六千八百萬斤。

    這又是一個讓人聽了不敢相信的數字,如今卻即將成為現實,擔任觀察使到大冶巡視的皇子宇文維新,看著碩大的煉鐵高爐,艱難的咽下口水,問陪同參觀的官員:

    “這高爐...得消耗多少礦石,消耗多少燃料?”

    “回大王,通常而言,普通鐵礦的含鐵量,在三成左右,若有五成,便是富礦,大冶鐵礦石含鐵量在五成左右,下官便以此推算。”

    “要煉出一斤鐵,需要兩斤礦,而要熔化一斤礦,就要三斤木炭,當然,如今用煤炭(焦炭),從寬了計,等同於熔一斤鐵礦要兩斤煤炭,畢竟煤炭熱值高...”

    “這高爐燒的是煤氣,且不計製作成煤氣的損耗,依舊以一斤礦消耗兩斤煤計,那麽...”

    “單座高爐日產鐵十萬斤,所以日消耗鐵礦石二十萬斤,消耗煤炭四十萬斤。”

    “若以七座高爐全年(八個月)的消耗來看,就是消耗鐵礦石三億三千六百萬斤,消耗煤炭六億七千兩百萬斤。”

    宇文維新聽到這個數字,不知該說什麽,這種以“億”做單位的鐵產量和原料消耗量,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範圍。

    父親讓他到大冶走一圈,一開始他還覺得無聊,現在身處大冶,看著眼前這個巨獸,他終於明白父親的用意何在。

    眼下,有識之士都會意識到鐵路、火車的好處,可要修建鐵路就得有足夠的鐵料製作鐵軌、道釘,然而,一裏鐵路就要消耗鐵料六萬斤。

    從長安到洛陽,官道長度有七百餘裏,若要修鐵路,長度應該差不多,那就意味著要修這條鐵路,至少耗鐵四千二百萬斤,接近去年大冶、利國、舞陽三大製鐵所合在一起的年度鐵產量。

    所以,鐵不夠,鐵路就修不快。

    然而,從明年起,這個問題不再是大問題了。

    年輕的宇文維新不過二十出頭,他不像幾位兄長那樣生於西陽、長於西陽,所以對於大冶沒什麽直觀的印象。

    現在,宛若巨獸的大冶,在宇文維新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七座煉鐵高爐,累計年產量為一億六千八百萬斤,加上現有高爐的產量,差不多有兩億斤,宇文維新去年秋天時,還聽父親閑談時提起,說爭取未來五年,讓大冶製鐵所的年產量達到四千萬斤。

    結果還不到兩年,直接就翻了幾倍,這是不是騙人的啊....

    宇文維新如是想,看著眼前的濃煙滾滾,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一旁,陪同皇子公幹的楊濟,看著眼前的七座高爐,心中也是吃驚不小。

    他記得,在大明的時代,一座常見的煉鐵高爐,正常運行時,一天(晝夜)十二時,每時都要出鐵一版,一晝夜出鐵十二版,每版十鈞,累計一百二十鈞。

    一鈞等於三十斤,也就是說,崇禎年間的煉鐵高爐,單爐鐵產量是三千六百斤。

    現在,周國的新式高爐(常規尺寸),日產鐵約四千斤,比如現在正在修建的秦蘭鐵路、關中鐵路,其沿途幾個鐵冶,單座高爐的日產量就是四千斤。

    所以楊濟判斷,這個時代的鐵冶平均水平,僅以單座高爐的日產量計,和大明崇禎年間的鐵冶水平差不多。

    兩個時代之間,可是差了一千年。

    當然,考慮到火輪船、電報、火車,這不算什麽。

    但是,楊濟沒有想到的是,現在,居然有單爐日產量十萬斤的“巨獸”出現。

    而這樣的巨型煉鐵高爐,本來可以早幾年就有的,之所以拖延到今年,完全是因為落後的采礦水平限製。

    大冶製鐵所這七座巨型煉鐵高爐,單從建築難度來說,並不算太難,楊濟覺得即便是在大明的時代,也能修起這麽大的高爐,但問題是限製太多了。

    道理很簡單,爐子越大,需要的通風量就越大,大明的時代,給高爐鼓風靠人力或者水排,根本就不足以給如此巨大的高爐通風。

    硬要上馬巨型高爐的結果,就是高爐內溫度上去不,甚至連過半的鐵礦石都熔不掉。

    其次,高爐的煉鐵量越大,消耗的鐵礦石和燃料就越大,日產鐵十萬斤的高爐,要堆積多少鐵礦石、木炭或者煤炭才能喂飽?

    通風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已經解決,但是煤炭、鐵礦石依舊靠人力來開采,開采量較低,根本就撐不起巨型煉鐵高爐的巨大消耗。

    一個礦工,平均每日開采的鐵礦石是十斤,平每日開采的煤礦均是二十斤左右,麵對宛若饕鬄的巨型高爐,這樣的開采效率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所以,巨型高爐不是沒辦法修建,卻受限於原料、燃料不足,導致建起來沒什麽用。

    但是,去年年底,采礦技術出現突破,因為猛炸藥、烈炸藥的產量大增,所以“爆破采礦”的技術實用化,極大提升了采礦效率。

    其次,蒸汽動力的輔助采礦機械出現,可以協助礦工采礦,節省時間、人力,提升采礦效率。

    所以,當采礦由人力采礦改良為機械(炸藥)輔助之後,一個礦工的每日平均采礦量翻了數倍甚至十餘倍,煤炭、鐵礦石的開采量暴漲。

    最後,製作耐火磚的工藝改良,使得巨型煉鐵高爐的內襯壽命得到保證,降低運行成本,降低爐體崩潰危險。

    正是有了這樣的底氣,政事堂諸公才最終下了決心,為大冶製鐵所募集資金,新建七座巨型煉鐵高爐。

    與此同時,舞陽製鐵所、利國製鐵所也在籌建巨型煉鐵高爐,再過幾年,周國的鐵產量,怕是要以十億斤計。

    由此,楊濟可以作出判斷,周國的鐵冶水平(包括鐵產量),已經超過了大明,至於將來會達到什麽高度,他無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