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駟馬難追

字數:589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逆水行周 !

    沙苑,軍隊宿營地,校場上人山人海,將士們把校場四周擠得滿滿當當,看著場地中間緩緩行駛的兵車,聽人講解何為戰車以及車戰。

    兵車又名戰車,是春秋戰國時代常見的戰具,為四匹馬拉的車,其車廂為長方形,左右有輪子,可搭乘三人。

    當時的乘車方式:禦者站在車廂中間,持矛、戈的甲士站在其右邊(名為“戎右”),手持弓箭的甲士站在其左邊(名為“多射”)。

    兵車車輪軸頭還裝上可以絞殺步兵的扁矛,扁矛向外伸出,兵車快速飛馳時,可憑借宛若橫刀的扁矛,輕易將步兵一削兩段。

    春秋戰國時流行兵車戰,圍繞兵車有許多種戰法,而步兵則簇擁在兵車左右以及後方,跟隨兵車作戰。

    當時的戰鬥主要以車戰為主,兵車數量成為衡量國家軍事實力的標準,強國都被稱之為“千乘之國”,大國則為“萬乘之國”。

    但是,兵車移動不靈活(尤其是拐彎),受地形限製很大,所以漸漸被騎兵取代,自漢以後就銷聲匿跡了。

    現在,有司按照先秦時的戰車形製,製作了幾輛兵車,安排人員操練,給將士們展示先秦時車戰的風采,並有講解人以電喇叭講解各種先秦時期關於“車”的知識。

    先秦時期,主要指姬周的時代,當時的馬車,無論是兵車還是尋常馬車,多為四馬拉的車。

    四匹馬中,中間的兩匹名為“兩服”,左右兩邊的馬名為“兩驂”,合起來稱之為“駟”。

    所謂“四馬一乘”,意思就是四匹馬拉一車,此為一乘(輛)。

    四匹馬拉的車叫“駟”,那麽三匹馬拉的車叫“驂”,兩匹馬拉的車叫“駢”。

    當時的風俗,乘車尚左(以左方為尊),尊者在左,禦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驂乘,又叫車右。

    而兵車的乘坐情況不同,君王或軍隊主帥的指揮車上,主帥居中自掌旗鼓,禦者在左,車右都是有勇力之士,任務是執幹戈(長兵)以禦敵,或者地勢險阻時下車助推。

    一般的兵車,則是禦者居中,左邊甲士一人持弓,右邊甲士一人持長短兵。

    講解人拿著電喇叭,向將士們講述古代車製衍生出來的詞匯,譬如“駟馬之門”。

    駟馬之門,本義是指能容駟馬車通過的大門,引申為權貴之家,因為在先秦時,卿大夫才有資格乘坐四匹馬拉的車。

    那時的“卿”,大概等於現在的三到五品官。

    又有“駟馬高車”,指的是達官顯貴們出行時的闊綽場麵。

    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成語,那就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這句話的本意是,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

    引申的意思,就是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也就是“言而有信”。

    不過幾輛複古的兵車,講解人滔滔不絕說了許多知識,其口才之了得,讓身處校場的宇文溫頗為佩服。

    他左看右看,看著周圍黑壓壓一大片人,看著一個個認真聽講的士兵,對於此次文化課的效果十分滿意。

    俗話說得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有另一個地方和軍營類似,那就是學校。

    學校和軍營有點相似。

    所以,無論是義務兵役製的府兵,還是雇傭製的募兵,宇文溫都要讓軍營承擔起學校的義務。

    讓每個到軍營服役的士兵,都盡可能接受文化教育,掃盲的同時,開拓眼界,看清楚時代發展的潮流。

    即便士兵們將來離開軍營,回歸平民生活,也要將自己學到的知識、看到的“奇技淫巧”傳播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進入軍營時的“鄉巴佬”,離開軍營時就要成為宣傳者,將外麵世界的精彩,帶回閉塞、落後的家鄉。

    時值正午,講解人關於兵車的講解結束,重頭戲隨後上演:三輛轟鳴著的四輪車緩緩駛入校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三輛四輪車,樣子和常見的馬拉四輪車差不多,但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三輛車不需要馬匹牽引也能走,是為“自走車”。

    將士們知道火車、火輪船、起重機,知道蒸汽機的神奇,所以不會覺得這種自己能動的車輛是怪物,但大家想不明白,為何這幾輛車上沒有煙囪。

    蒸汽機使用的時候需要燒鍋爐,既然有鍋爐,那就該有冒煙的煙囪。

    火輪船、火車是這樣,蒸汽抽水機、起重機也是如此,但這幾輛車怎麽就沒有煙囪呢?

    “大家一定會問,這三輛車既然是機器驅動,怎麽就沒有煙囪呢?”

    講解人這麽一問,將大家的好奇心都提起來了,卻聽講解人自問自答:“這三輛車既然是靠機器驅動,又沒有高高的煙囪,那就一定用了和蒸汽機不一樣的新機器。”

    大家聞言恍然大悟,宇文溫看著那三輛車,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幾輛兵車,和這三輛“自走車”一起停在橫線上,這橫線就是起跑線,馬車要和“自走車”進行比賽。

    起點,在校場中心,參賽車輛出發後,從校場東大門出去,然後繞著校場跑三圈,再從東大門進來,以起跑線為終點線,看是哪種車先抵達終點。

    片刻後,一切準備就緒,在眾人的矚目下,一聲鑼響,比賽正式開始。

    驟然變大的轟鳴聲中,三輛“自走車”猛地向前竄,率先衝出“起跑線”,向校場東麵門口衝去。

    如此快的“起跑速度”,讓現場的將士們頗為驚訝,不過大家很快發現馬車們追上來了。

    馬車提速需要時間,因為馬匹從原地起步到全力奔跑需要時間,現在,馬匹開始加速,馬車的速度自然也就上來了。

    沒多久,馬車們就追上了“自走車”,比對方先衝出東麵大門,即將開始沿著校場“順時針”跑圈。

    出門右轉,駟馬車的轉彎速度有些慢,因為四匹馬並排跑,拐彎時需要外沿的馬匹速度加快,而內沿的馬匹速度要放慢,這對禦者的駕馭水平要求不低。

    所以,駟馬車出門後完成轉彎時,速度明顯慢了些,而“自走車”出門後拐彎,十分靈活,速度相對較快。

    卻依舊落在馬車後麵,因為兩者之間的速度差很明顯:馬車明顯跑得比自走車快。

    當馬車跑完一圈時,“自走車”隻跑了半圈;“自走車”還沒跑完兩圈時,被馬車超過。

    比賽結果毫無懸念。

    但是,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這三輛“自走車”上,將士們看著這神奇的四輪車,陸續意識到自己正在親眼目睹一個新式交通工具的誕生。

    火車,能夠拉著長長的車廂、滿載人員和貨物日行千裏,但前提是鋪設軌道,因為火車隻能行駛在鐵軌上。

    現在,有一種車,不需要鐵軌,也能在陸地上行走,哪怕現在這車宛若蹣跚學步的嬰兒,速度很慢,追不上駟馬,但是,總有一天....

    總有一天,這種車跑起來,說不定,駟馬也難追!

    “嘭”的一聲,一輛“自走車”上冒起淡淡煙霧,然後速度明顯放慢,最後停了下來,看樣子,是車上的機器出了故障。

    此時,“自走車”們已經接近跑完三圈。

    一輛車停下,另外兩輛向著東大門而去,就在這兩輛車靠近大門的時候,又有一輛車發出異響,隨後車速明顯減慢,最後停在大門口外三十多步的位置。

    僅剩的一輛車繼續向前走,向著大門靠近,全場的目光都聚集在這輛車身上。

    大家擔心這輛車如同前兩輛那樣,跑著跑著出故障,不得不停下來。

    當車輛拐進大門時,不知是誰帶起的頭,喊著“加煤、加煤”。

    要想火輪船、火車跑得快,就得加煤,這一點眾所周知,雖然不知道這車燒的是不是煤,但為了給這位“孤獨的選手”鼓勁,祝願其順利跑完全程,有人喊起了“加煤”。

    漸漸地許多人跟著喊起來:

    “加煤、加煤!”

    聲音宛若漣漪般在校場周圍擴散,如潮的聲浪響起:

    “加煤、加煤!”

    孤獨的“自走車”渾身打著顫,努力向終點線衝刺,宇文溫擔心這碩果僅存的“自走車”爆缸,不由自主站起來。

    他想喊“加油”,但這車燒的不是油;他不會喊“加煤”,因為這車燒的不是煤。

    他應該喊“加氣”,因為這車燒的是煤氣,但實際上那煤氣發動機的氣門目前是固定的,無法調節,加不加氣都無所謂。

    看著看著,宇文溫不由得緊握雙拳,看著這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內燃機原理驗證車”衝向終點。

    煤氣是一種氣體燃料,其燃燒方式的不同,使得燃燒帶來的力量截然不同。

    當煤氣(燃料)在汽缸之外的鍋爐燃燒、把水變為蒸汽進而推動汽缸活塞時,這種燃燒方式是為“外燃”。

    若煤氣在汽缸之內燃燒、膨脹後推動汽缸活塞時,這種燃燒方式是為“內燃”。

    根據這種理論設計、建造的動力機器,就是和“外燃機”截然不同的“內燃機”。

    確切的說,是“煤氣內燃機”。

    雖然現在做出來的“煤氣內燃機”渾身都是毛病,故障率極高,持續運轉時間不長,還有許多技術難關需要攻克,但是,原型機總算做出來了。

    距離明德元年的立項,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年。

    有生之年,我終於看到了內燃機!

    宇文溫心中感慨著,看著這“蹣跚學步”的內燃機車,看著它衝過終點,他隨後和其他人一起,振臂高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