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脫殼金蟬(中)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A+A-




        第二日一大早,鄭言慶就讓各部列陣待敵。

    昨天夜裏,鄭言慶始終覺得有些不對勁,於是鄭言慶便讓人連夜趕往唐軍潛伏的地區,觀察唐軍的動向。

    到了天快亮的時候,斥候回報,潛伏的唐軍一部留在原地,一部向北運動。

    鄭言慶聽了點點頭,勉強放心下來。

    他倒是知道,從西側山中有小道能通到隋軍大營的身後,看來李世民打得就是這個主意,為此竟敢賭隋軍的留守部隊守不住大營。

    於是鄭言慶在大營中秘密留兵兩萬,又留下一支騎兵,作為伏兵。而與此同時,其餘各軍,多布旗幟,裝出隋軍全軍出擊的架勢。

    這一次,鄭言慶便準備在大營之中,給李世民一個驚喜。

    雙方營寨離著有二十裏,要想打仗,得早早就準備。可隋軍早就列陣完了,還不見對麵唐軍的動靜。鄭言慶按捺不住,就準備派遣一部向唐軍大營發起攻擊,試探唐軍的意圖。

    就在這時,唐軍營中跑出一將,直奔隋軍陣中。

    此人是李世民的信使,送來了李世民的信。

    李世民在信中言“今日天氣不好,不宜決戰,還請改到明日再戰。”

    鄭言慶看著信,又看看天。雖然天氣有些冷,雖然風也不小,但這天是個大晴天,太陽還在空中看著他們呢,怎麽看也不能說是天氣不好吧。

    能不能找個合理點的理由。

    鄭言慶身邊的將領一看就怒了,李世民這是在耍他們不成。

    雙方十多萬軍隊的大會戰,組織一場決戰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為了這場仗,隋軍後勤人員幾乎從昨夜就沒有休息。

    現在眼看開打了,李世民卻直接說不打了,把他們當傻子一般逗嗎?

    諸將紛紛請命,請求向唐軍營寨發起攻擊,務必擒李世民於帳前獻功。

    鄭言慶看著對麵的唐軍營寨,再看看這信,覺得有些實在是可笑,冷笑一聲,便下令收兵回營。

    回去的路上,鄭言慶便問一旁的黃維烈道“山陽侯覺得李世民這麽做是要做什麽?”

    黃維烈想了想說道“李世民如此,實在沒有道理,隻會將我軍逼得更憤怒,來日決戰時打得更加凶猛。除非,除非他想逼我們進攻唐軍大營。”

    鄭言慶聽了點點頭。

    “不過上次一戰後,李世民就沒想過與咱們野戰,畢竟雙方實力相差巨大,已經不是冒險就可以改變的了。”

    隻是說到這,鄭言慶還是有些隱隱不安。

    到了中午,蘇勖那邊又傳來消息,言“李世民是因為山中穿插部隊沒有到位,所以臨時毀約。”

    鄭言慶看了,不置可否,或許是這麽回事吧。

    很快這一日便過去,到了二更時分,唐軍大營之中,又有了動靜。

    這次又是一部唐軍出西營,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隋軍斥候似乎都已經習慣了,隻是命人將消息報送給大軍,卻並沒有多關注。

    鄭言慶接到信之後,有些疑惑。李世民已經往西北山上派出了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大營相當空虛了,這時候不想著加固大營,還往外調兵,到底想幹什麽。

    西北山上,道路狹窄,不便行軍,更沒有太大的聚居地,往西北山上派這麽多兵,光是糧草就是大問題。

    難道數萬唐軍在山上待著當野人嗎?

    鄭言慶這兩日心總不能平靜下來,老是感覺自己有什麽疏漏。

    於是鄭言慶又讓人叫來斥候隊長詢問其中情況。

    能當斥候的,都是老兵,很多人都在鷹擊軍中受訓過,能打探到的情報,一般並不會疏漏,因此鄭言慶詢問了一番,卻沒發現什麽異常。

    正準備讓對方退下,這時斥候隊長說了一句“也不知道唐軍怎麽想的,調出的軍隊拉了很多大車。”

    鄭言慶聽罷,便問道“有沒有可能是糧草。”

    斥候隊長說道“我們檢查過外圍的車輛,發現拉的是土。”

    鄭言慶聽罷,更狐疑了。

    李世民怎麽不像是打仗,卻像是往山中轉移。

    鄭言慶突然的想法,把自己都嚇住了。鄭言慶搖搖頭,這不可能,數萬大軍進入山中,別說找路,餓也餓死了。

    李世民怎麽敢?

    可是這個想法一經出現,便再也揮之不去。

    鄭言慶不敢保證李世民會不會跑,於是他讓人叫來李靖,命其率左靖衛向唐軍大營發起試探性的攻擊。

    鄭言慶了解李靖,李靖素來穩妥,若是唐軍有問題,他必然可以發現。

    此時鄭言慶實在無法判斷唐軍的動向,也隻得告訴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臆測了。

    李靖領命而去,左靖衛數萬人出擊,立刻就驚動所有人。不過沒人敢問緣由,隻能等待命令。

    這一夜,注定會讓很多人無眠。

    李靖走後,黃維烈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而此時鄭言慶也想問問黃維烈的看法,便招其前來問對。

    黃維烈聽了鄭言慶的判斷,也是大驚。不過他很快便覺得鄭言慶的判斷有些問題。

    黃維烈乃言道“叔父,既然我軍可以從襄陽穿山越嶺直襲秭歸,李世民又如何不能撤入山中?”

    “這不一樣!”

    鄭言慶搖搖頭道“斛律將軍所部不過一萬多人,而唐軍是其數倍。人越多,後勤壓力就越大,數萬人入山,後勤怎麽辦。而且斛律將軍突襲秭歸,我軍是推演了許久,斥候更是多次進入山間偵察,尋找可靠的道路,所以此番難的是行軍,並不需要擔心道路的問題。可李世民有什麽,我敢保證他必然對山中的情形不了解,也沒有找到可以返回巴蜀的路。”

    黃維烈對此卻是不以為然。

    “叔父還是不了解李世民,我父曾言李世民有天大的膽子,有一分的把握就敢做十分的賭注。山中雖險,但隻要進入,我軍便無法追擊。李世民其部至少能保存一半。這樣的好事,李世民必然去賭。

    再說叔父說得後勤、補給、行軍路線等等,都是正常情況下的必須。

    可現在唐軍危在旦夕,離覆滅隻有一部,還能顧得了這麽多嗎?”

    鄭言慶聽了,沒有說話。

    果真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