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藏刀之計
字數:3856 加入書籤
A+A-
看著郭華帶來的這封信,雷長潁的手都在抖,這不是勸降信,這時絕他雷長潁命的絕命符啊。
雷長潁很清楚,一但信中內容在公安城裏傳開,不知道城中有多少人會為了隋軍的許諾,對自己下手。
雖然現在眾人跟著自己降了李唐,但真心願為李唐效命的,幾乎沒有。
一方麵天下大勢幾乎是已經漸定,沒有幾個荊襄人願意為根本沒有對他們有恩義的李家賣命。另一方麵,李世民發動的江陵之變,雖然他有幾千幾萬的理由將其包裝成正義的,可是對於心向蕭氏的荊襄百姓來說,李世民無論是手段還是借口,都實在是太過於低劣,讓人惡心。這讓荊襄百姓打心底裏無法接受李氏。
人心這東西,麵對真刀真槍的時候,大多數是沒用的。但是當沒有真刀真槍威脅的時候,大多數又是有用的。
雷長潁立刻便下了決斷,命最重要。於是他親自帶著人去誅殺了唐朝的監軍,又召集屬下,宣布投降大隋。
至此,公安城兵不血刃,為大隋攻下。
郭華的成功早在陳克敵的預料之中。
等郭華高高興興地回營報功之時,陳克敵卻突然告訴郭華,再次回到雷長潁軍中,隋軍要向公安城發起攻擊。
郭華聽到這消息都懵了,直到陳克敵要求雷長潁向江陵求援,郭華才明白了陳克敵的意圖。
陳克敵這是要演一出笑裏藏刀啊。
郭華又高高興興地返回公安城,看來老天爺都幫自己,自己這一次除了勸降之功,又要加一個破敵之功了。
次日一早,陳克敵兵進公安城下,並命人前往城下勸降,揚言“隻誅雷長潁一人,餘者不論。”
雷長潁當然不降,戰鬥就此打開。
而與此同時,雷長潁便派遣親信趕往江陵,向李道宗求援。
李道宗早就得到陳克敵西進的消息,一直如臨大敵。接到雷長潁的求援信,更讓他心中震蕩,隋軍果然是來勢洶洶。
不過對於是否救援公安城,李道宗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公安城的重要性自不必說,隻是他不知道雷長潁抵抗隋軍的決心,因此不敢貿然出兵。若他這邊一出兵那邊公安降了,反可能置援軍於危險之中。
說到底,還是李道宗不信任雷長潁。
李世民留在江陵負責軍政的是李道宗、許紹和唐儉。其中李道宗以江陵道行軍總管的身份管軍,許紹單獨統領水軍,而名義上整個荊襄的政務全由身為山南道行台尚書左丞的唐儉負責。
而且李道宗年紀太輕,由唐儉負總責,也壓得住陣。
聽到李道宗的懷疑,唐儉便言道“雷長潁應該是可信的,畢竟雷長潁除了緊跟我大唐,也別無去路。”
李道宗有些不解,於是便言道“晉昌公(唐儉的爵位,晉昌郡公)之言為何意?”
唐儉乃言道“當日江陵一戰,蕭銑逃走,在公安之時,為雷長潁所襲,傷亡慘重,大將甄敬也犧牲,蕭銑殘兵是一片淒慘,狼狽至極。之後蕭銑便揚言,必殺雷長潁。我軍在蕭銑軍中的密探也了解到,巴陵之戰後,蕭銑便派人前往陳克敵軍中投降,其要求中有一條,便是要北隋軍誅殺雷長潁,可見蕭銑對其的恨意。一個雷長潁當然比不過蕭銑,這雷長潁在隋軍那裏,就算是上了必殺名單。雷長潁若是不想死,就非得為大唐效命不可。”
聽得唐儉的解釋,李道宗一直懸而不安的心終於放下了。隻要雷長潁可信,這仗他就敢打。
這時唐儉又說道“陳克敵不破公安,是不敢繞過城去,直襲江陵的。所以我軍隻要守住公安,一方麵可爭取時間,另一方麵也可消磨隋軍的意誌。隻要能撐一個月,戰局必有大的變化。”
變化就是指李世民那裏了。
李道宗乃言道“晉昌公所言極是,我也準備派兵救援公安。隻是城中兵少,分不出多少可用之兵來。”
唐儉說道“哪裏兵少了,城中可是有四萬多軍隊。”
李道宗忙問道“晉昌公是要用那些梁軍降兵。”
“當然要用,要不然養著他們幹吃飯不成。”
“隻是這些人的忠誠度······”
李道宗懷疑這群人的忠誠,唐儉卻不以為然。
“可調萬餘降兵,支援公安。這群人和雷長潁都是降兵,自然親近。至於接下來怎麽收服他們,怎麽讓他們發揮戰鬥力,自有他雷長潁費心。”
李道宗一驚,立刻說道“晉昌公是準備將這上萬人馬,交給雷長潁?”
“正是!”
“讓雷長潁憑空得上萬人馬, 如此豈不是讓雷長潁坐大。”
唐儉笑道“隋軍哪是那麽好打發的,公安血戰一場,雷長潁能不能活都不好說,更何況是萬餘軍隊。且讓雷長潁帶著這群梁軍降兵跟北隋死磕便是。”
李道宗聽了,想想也是,都是一群雜兵,死多少都不心疼。
於是李道宗便以驃騎將軍衛彥為主將,領八千人馬,趕往公安城。而且為了防止走水路遭遇隋軍,衛彥在江陵城南直接渡江,走長江以南的陸路趕往公安縣城。
李唐的江陵虛高,很多人官拜大將軍都不一定能領上萬人馬,至於普通的驃騎將軍,基本上就是兩千到三千的部隊。衛彥身為一個驃騎將軍能統兵八千,還是因為統領著一群雜魚,禍福難料的原因。
衛彥也不想去,他又不傻,這就整個一替死鬼嘛。
衛彥率部一路往公安而去。不過六十裏地,又皆是平原沒有什麽山嶺阻隔,眾人很快就趕到公安城附近。
此時公安城並未發生戰爭,衛彥有些不解,但也並沒有在意。
興許是隋軍撤了呢,他可不想打這一仗。
衛彥命人前去叫城,很快雷長潁前來迎接他入城。二人走到城門處,雷長潁一停頓,搶在前麵進了城。
衛彥正覺得此人無禮,想要動怒,忽然城頭上一箭飛來,正中衛彥咽喉。
衛彥落馬倒地,不知生死,其部下也一陣驚亂。就在此時,城頭上弓箭手密布,而在他們的身後,一支騎兵也向唐軍奔來。
點擊下載最好用的追書app,好多讀者用這個來朗讀聽書!
雷長潁很清楚,一但信中內容在公安城裏傳開,不知道城中有多少人會為了隋軍的許諾,對自己下手。
雖然現在眾人跟著自己降了李唐,但真心願為李唐效命的,幾乎沒有。
一方麵天下大勢幾乎是已經漸定,沒有幾個荊襄人願意為根本沒有對他們有恩義的李家賣命。另一方麵,李世民發動的江陵之變,雖然他有幾千幾萬的理由將其包裝成正義的,可是對於心向蕭氏的荊襄百姓來說,李世民無論是手段還是借口,都實在是太過於低劣,讓人惡心。這讓荊襄百姓打心底裏無法接受李氏。
人心這東西,麵對真刀真槍的時候,大多數是沒用的。但是當沒有真刀真槍威脅的時候,大多數又是有用的。
雷長潁立刻便下了決斷,命最重要。於是他親自帶著人去誅殺了唐朝的監軍,又召集屬下,宣布投降大隋。
至此,公安城兵不血刃,為大隋攻下。
郭華的成功早在陳克敵的預料之中。
等郭華高高興興地回營報功之時,陳克敵卻突然告訴郭華,再次回到雷長潁軍中,隋軍要向公安城發起攻擊。
郭華聽到這消息都懵了,直到陳克敵要求雷長潁向江陵求援,郭華才明白了陳克敵的意圖。
陳克敵這是要演一出笑裏藏刀啊。
郭華又高高興興地返回公安城,看來老天爺都幫自己,自己這一次除了勸降之功,又要加一個破敵之功了。
次日一早,陳克敵兵進公安城下,並命人前往城下勸降,揚言“隻誅雷長潁一人,餘者不論。”
雷長潁當然不降,戰鬥就此打開。
而與此同時,雷長潁便派遣親信趕往江陵,向李道宗求援。
李道宗早就得到陳克敵西進的消息,一直如臨大敵。接到雷長潁的求援信,更讓他心中震蕩,隋軍果然是來勢洶洶。
不過對於是否救援公安城,李道宗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公安城的重要性自不必說,隻是他不知道雷長潁抵抗隋軍的決心,因此不敢貿然出兵。若他這邊一出兵那邊公安降了,反可能置援軍於危險之中。
說到底,還是李道宗不信任雷長潁。
李世民留在江陵負責軍政的是李道宗、許紹和唐儉。其中李道宗以江陵道行軍總管的身份管軍,許紹單獨統領水軍,而名義上整個荊襄的政務全由身為山南道行台尚書左丞的唐儉負責。
而且李道宗年紀太輕,由唐儉負總責,也壓得住陣。
聽到李道宗的懷疑,唐儉便言道“雷長潁應該是可信的,畢竟雷長潁除了緊跟我大唐,也別無去路。”
李道宗有些不解,於是便言道“晉昌公(唐儉的爵位,晉昌郡公)之言為何意?”
唐儉乃言道“當日江陵一戰,蕭銑逃走,在公安之時,為雷長潁所襲,傷亡慘重,大將甄敬也犧牲,蕭銑殘兵是一片淒慘,狼狽至極。之後蕭銑便揚言,必殺雷長潁。我軍在蕭銑軍中的密探也了解到,巴陵之戰後,蕭銑便派人前往陳克敵軍中投降,其要求中有一條,便是要北隋軍誅殺雷長潁,可見蕭銑對其的恨意。一個雷長潁當然比不過蕭銑,這雷長潁在隋軍那裏,就算是上了必殺名單。雷長潁若是不想死,就非得為大唐效命不可。”
聽得唐儉的解釋,李道宗一直懸而不安的心終於放下了。隻要雷長潁可信,這仗他就敢打。
這時唐儉又說道“陳克敵不破公安,是不敢繞過城去,直襲江陵的。所以我軍隻要守住公安,一方麵可爭取時間,另一方麵也可消磨隋軍的意誌。隻要能撐一個月,戰局必有大的變化。”
變化就是指李世民那裏了。
李道宗乃言道“晉昌公所言極是,我也準備派兵救援公安。隻是城中兵少,分不出多少可用之兵來。”
唐儉說道“哪裏兵少了,城中可是有四萬多軍隊。”
李道宗忙問道“晉昌公是要用那些梁軍降兵。”
“當然要用,要不然養著他們幹吃飯不成。”
“隻是這些人的忠誠度······”
李道宗懷疑這群人的忠誠,唐儉卻不以為然。
“可調萬餘降兵,支援公安。這群人和雷長潁都是降兵,自然親近。至於接下來怎麽收服他們,怎麽讓他們發揮戰鬥力,自有他雷長潁費心。”
李道宗一驚,立刻說道“晉昌公是準備將這上萬人馬,交給雷長潁?”
“正是!”
“讓雷長潁憑空得上萬人馬, 如此豈不是讓雷長潁坐大。”
唐儉笑道“隋軍哪是那麽好打發的,公安血戰一場,雷長潁能不能活都不好說,更何況是萬餘軍隊。且讓雷長潁帶著這群梁軍降兵跟北隋死磕便是。”
李道宗聽了,想想也是,都是一群雜兵,死多少都不心疼。
於是李道宗便以驃騎將軍衛彥為主將,領八千人馬,趕往公安城。而且為了防止走水路遭遇隋軍,衛彥在江陵城南直接渡江,走長江以南的陸路趕往公安縣城。
李唐的江陵虛高,很多人官拜大將軍都不一定能領上萬人馬,至於普通的驃騎將軍,基本上就是兩千到三千的部隊。衛彥身為一個驃騎將軍能統兵八千,還是因為統領著一群雜魚,禍福難料的原因。
衛彥也不想去,他又不傻,這就整個一替死鬼嘛。
衛彥率部一路往公安而去。不過六十裏地,又皆是平原沒有什麽山嶺阻隔,眾人很快就趕到公安城附近。
此時公安城並未發生戰爭,衛彥有些不解,但也並沒有在意。
興許是隋軍撤了呢,他可不想打這一仗。
衛彥命人前去叫城,很快雷長潁前來迎接他入城。二人走到城門處,雷長潁一停頓,搶在前麵進了城。
衛彥正覺得此人無禮,想要動怒,忽然城頭上一箭飛來,正中衛彥咽喉。
衛彥落馬倒地,不知生死,其部下也一陣驚亂。就在此時,城頭上弓箭手密布,而在他們的身後,一支騎兵也向唐軍奔來。
點擊下載最好用的追書app,好多讀者用這個來朗讀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