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渝州之戰上)
字數:3460 加入書籤
權氏家族出身天水,也是關西大族,南下巴蜀,其實也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畢竟能待在關中政治中心,誰願意來巴蜀這窮山惡水。
權家人不得不南下,因為他們得罪了大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衛公黃明遠。
而南麵的渝州、涪州、三州,雖號稱三州,但隻有七千人馬,由渝州總管權文誕鎮守。
李淵自入蜀之後,為加強對巴蜀南部的管理,便在南線分設了戎州、瀘州、雅州三總管府。其中李神符擔任瀘州總管,長孫順德擔任雅州總管,盛彥師擔任戎州總管。
權文誕是大隋廣川縣侯權榮之子,做過房州刺史,也是李世民的近臣。
整個權氏家族,在關隴集團內部,並不顯赫。但權家人一直在巴蜀經營,實力也不差。李唐退守巴蜀之後,權氏家族作為巴蜀一支重要力量,就凸顯出來。自刑部尚書權如久之下,多有顯赫。
從白馬關到嘉州,接近五百裏的距離,李世民在山中急行軍八日,終於在十二月十日趕到了龍遊城,可是沒等李世民鬆口氣,東線便傳來消息,被李世民視作未來新都城的戎州竟然丟了。
黃明遠影響力再大,也深入不到巴蜀之中。
這些年,隨著黃明遠的地位越來越高,經曆的事情越來越大,也就顧不得一個犄角旮旯裏的權氏。而權氏憑借家族底蘊,在巴蜀反而因禍得福,成為當地一支重要力量。
李淵入蜀之後,之所以敢如此重用權氏,李世民更是任命權文誕為渝州總管,使其鎮守渝州,皆是了解他們跟黃明遠的舊事。
權氏家族很清楚,旁人可以投降大明,唯獨他們不可以。
殺父之仇,不同戴天,以黃明遠的狠辣,根本容得下他們。
所以權家人抵抗明軍的決心,比李家人自己都強烈。
渝州總管府治下三州,權文誕親自鎮守渝州,涪州和合州分別由刺史董績和豆盧武集二人把守。
不過七千人馬,分守三郡,也就隻有渝州有兵五千,合州和涪州幾乎是不設防。
明軍一路長驅直入,涪州刺史董績根本不敢打,直接以涪州降了。
涪州不戰而下,明軍越過黃草峽今重慶市涪陵區西長江岸), 直逼渝州城。
權文誕不愧是李世民信重之人。
權文誕也清楚現在的情況,想擊敗明軍,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不斷出擊,消耗兵力,反倒不如像一顆釘子一般,死守在渝州城。
之前張大智造反,唐軍平亂之後,擔任渝州刺史的權文誕便借機修城。
因為渝州城三麵環江,權文誕便依山築壘,沿山險修有兩道高二三丈不等的石砌城牆,城周十多裏,建有碉樓式城門八座。權文誕擔心防禦不足,又在山南和山北方向,各修築一道深入嘉陵江和長江江心的“一字”城牆。江邊建有水軍碼頭,停泊戰船。
同時城內又修建一座內城。並在之前深入江心的城牆東麵,又建一座小城。城牆築於岩壁上,以西三麵環水,為外圍屏障。
而渝州城中,各種設施齊全。
權文誕擔心缺水,甚至鑿了上百口井。
渝州城本就處於地勢險要之處,權文誕更將其打造成一座軍事堡壘。不到半年的時間,為了完成渝州城的修建,權文誕先後調集了數萬百姓,沒日沒夜地做工。在此過程中,不知道多少人因為趕工身死。權文誕更是得了一個“閻羅總管”的外號。
不過也憑借著權文誕的血手獨斷,渝州城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鐵城。
明軍在巫山大勝的消息傳到渝州,權文誕便知道此戰不可避免。於是權文誕讓人封閉四門,又將城中全部的青壯集中起來,分發兵器,編組軍隊,以禦明軍。
一場血戰,一觸即發。
有楊廣的警告,黃明遠也不好再繼續追究。畢竟弄不弄死權氏不是大事,可因此觸怒了楊廣,卻是因小失大。
黃明遠雖然暫時要收手,可權家人卻怕了。
權如章是權景宣的長子,權如久的兄長;而權武是權超的孫子,權文誕的堂兄。
當初在江州,害死黃牽的,主要的四個人便是王世積、權武、千金郡公權如章和南陳豫章太守徐澄四人。其中徐澄死於韋洸之手,家族為黃明遠覆滅,王世積、權武都被黃明遠用計除掉,隻有權如章死的早,又沒有兒子,這才沒像王世積、權武那般,落個叛亂身死的下場。
也是權氏家族運氣好。
雖然黃明遠動手很隱秘,但天底下哪有永遠藏得住的秘密。權武死後,終於有人把目光放到黃明遠的身上。
雖然黃明遠給權武釘死了罪名,但有些懷疑,並不需要證據。
後來楊廣便隱晦地給黃明遠提到,有些事情,到此為止,該死的都死光了,希望黃明遠不要再動手。
黃明遠跟權氏的仇,要追朔到他的父親黃牽。
權氏家族主要分兩支,一支是千金郡公權景宣之後,包括其子權如久,其孫權弘壽、權萬春、權萬紀等人,另一支是宜昌郡公權超之後,領頭的其孫權文誕。
當初黃牽之死,楊廣還鬧騰過一番,所以其中是非曲直,大家都清楚。現在黃明遠有實力報複了,而權氏家族卻一代不如一代,最有影響力的權武還被弄成了投降突厥,權氏能不畏懼。
於是權氏幹脆躲到了巴蜀。
但誰能料到,就是此地,突然成了李世民最後的救命稻草,而且還丟了。
黃維揚自巫山之戰後,兵分四路,其中水軍統帥張長遜和左禦衛總管焦方傑二人統領左禦衛和水師主力,從南浦州出發,順江南下,攻打渝州。
三總管都是大將級別,而且兼管蠻族,權利極大。
三總管之中,瀘州因為連接渝州和黔中,雅州因為靠近成都,防備西羌,皆是布置了重兵屯守。唯有戎州,雖然名義上監管戎州和雋州,地盤最大,但因為重要性不如另外兩地,因此並不受成都重視。
從南浦州逆流而上,分別是臨州、涪州、渝州和合州。
其中臨州已經被隋軍占領。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