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黃維烈

字數:7993   加入書籤

A+A-




                      自安康二年之後,身為天子次子的黃維烈便一直坐鎮長安。

    雖然長安行台已經被裁撤了,可是西北的事情並沒有少。黃明遠讓黃維烈在長安,一方麵是希望黃維烈可以深入了解西北地區的軍政事務,另一方麵便是希望黃維烈可以接手黃明遼在西域的政治資源,為下一步入西域做好準備。

    五年多的時間,黃維烈剿過叛匪,清理過馬賊,三出塞外,兩入西海,無論是知識還是經驗,都獲得十足的成長。

    他早從父親那裏知道了自己的未來。

    當時黃明遠告訴他,從天山向西,直到海角天涯的地方,都將是以他為王。而黃維烈並未驚喜於列土封疆的歡喜,而是問了一句父親“為什麽是我?”

    為什麽是你?

    因為你是天子的次子,是除了你大兄以外,最需要承擔責任的人。如果不是你去,難道讓你的弟弟們去嗎?

    黃維烈不想離開父母,離開自己的親人。從小遠離父母的經曆,讓他害怕孤獨,讓他希望自己無時無刻不陪伴在父母的身邊。

    可是當父親說出這些話時,黃維烈釋懷了。

    父親說得對,如果自己不去,難道還讓弟弟們去。自己作為父親的兒子,這是自己從小應該承擔的責任。

    父親教會他們勇敢,堅強,自信,也教會了他們犧牲。

    安康七年十月,大明王朝為了應對屢屢侵襲西域邊境的西突厥,徹底解決西北問題,乃決定出征西突厥。

    此役大明以熟悉西域情況的魏王黃明遼為行軍元帥,衛王黃維烈為副帥,征調鄜侯李靖、上庸侯席玭、樓煩侯尉遲恭、密雲侯呂會彥以及張儉、陳聚、蘇烈、羅士信、程知節、李世民等多人,率軍八萬,從金城府出發,向西出擊。

    安康五年,為了保證中央對西海和河西走廊地區的控製,黃明遠將金城郡和枹罕郡合並為金城府,並置為大明王朝的西京。甚至為了統籌西麵軍事,黃明遠在金城府設西樞密院,統轄西海、河西、西域、高原等地軍事。

    三月一日,大軍從金城府出發。

    黃維烈作為副帥,受命率領前鋒部隊,先期趕往北庭郡。

    而黃維烈的副將是新調來的一等冠軍伯李世民。

    二人之前其實沒有太多的接觸。畢竟李世民養在黃家的時候,黃維烈還小。而且小時候的黃維烈,多在皇宮。

    不過似乎二人都是天生的將領,因此相互間意氣相投,很快便成為了朋友。

    李世民自從到了隴右之後,便徹底放飛了自我,變成了像霍去病一般張揚、桀驁。或許他本來就是一個張揚、桀驁的人,隻是之前太多的經曆,讓他不得不壓抑著自己。而現在他孤身遠走西域,算是徹底擺脫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他再也不是那個殫精竭慮、苦心孤詣的秦國公了,隻是一個進擊的冠軍侯。

    憑借著討滅東爨、西爨的軍功,李世民被封為一等冠軍伯。這次西征,他就要將冠軍侯的名號,徹徹底底地印到自己身上。

    眼看黃維烈的興致不高,李世民便言道“還在想老師?”

    黃維烈輕歎了一口氣,有些黯然地說道“這次西去,不知道此生還有沒有再入中原的機會。”

    李世民聽得笑道“現在就想回家了,班超當年出使鄯善的時候,若是想著回家,也不可能為大漢收複整個西域。你才二十三歲,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八十歲,再想家也不晚。”

    “十五從軍行,八十始得歸。八十尚能歸故鄉,可我還能回去嗎?”

    李世民並不知道黃維烈以後要封國西域,他還隻是以為黃維烈因為被任命為西域大都護而感到擔心。畢竟經營西域,非一日之功,就像班超那樣一待就是三十年,也是可能的。

    “猊奴,振作一點,你應該高興,你還有家。我連想家都不知道想哪裏?”

    這年頭,隻有做慣了旅途中的浪子,才知道家的珍貴。

    從金城到北庭四千餘裏,沿途盡是茫茫風沙。二人第一次見這大漠戈壁,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這世上怎麽會有這麽多的風沙和荒漠。

    二人就這麽走啊走啊,感覺把整個生命中的星辰日落都看盡了。

    黃維烈更是每前進一步都感到害怕。他知道西域很遠很遠,但是他並不知道有多遠,很遠對他來說那是一個概念。

    可是今天,他終於明白,天涯海角到底意味著什麽了。

    眾人走了快三個月,終於趕到了北庭郡。

    二人本以為已經到終點了,可是西域大都護高震告訴二人,從北庭往西北。離著邊境還有一千二百裏,再往西,才是西突厥人。

    黃維烈聽到這話,甚至有些絕望了。

    他第一次憎恨這個上天,為什麽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的遙遠。

    六月十五日,黃維烈統帥兩萬前鋒部隊,和暴固指揮的一萬名西域兵從北庭出發,西進雙河,征討被天子命名為伊犁的地方。

    現在雖然是夏天,可是胡天八月即飛雪,他們最多隻有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奪取伊麗河穀地,然後在溫暖的穀地,等待著明年的到來。

    若是在風雪來臨之前奪不下這裏,那他們將會葬送在風雪之中。

    伊麗河穀地群山環抱,風光秀麗,物華天寶,是整個西域最肥碩的一片草原。高震這些年來,屢屢希望拿下這裏,可惜都沒能如願。

    十年來,西域的漢民已經超過十四萬戶,增長迅速。各地的明軍也牢牢地掌控著各處郡縣和軍鎮。像是焉耆軍鎮,已經成功設郡,和北庭、交河、伊吾三郡一同成為西域都護府的核心地區。

    不過終究是環境有限,西域太大,相對來說,駐軍還是不足。

    黃明誠鎮守的天山以南西鎮,擁兵三萬兩千人;蒙躍在雙河郡擁兵六千;再加上高震親統的西域四郡兵馬兩萬四千人,但在西域擁有的總兵力加起來也就六萬多人馬。

    除了鎮守各地,高震每次出兵,番漢軍隊加起來不超過兩萬,自是沒法擊敗西突厥了。

    眾人進入伊麗河穀地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中旬。

    本來黃維烈以為會遭遇一場大戰,可出人意料的是,此地的西突厥軍隊並不多。隻有留守的突騎施索葛莫賀部。

    當年黃明遼遠走中原,高震和黃明誠分別經營天山南北,而西突厥內部的動亂也沒有停下。

    射匱可汗雖然一統了西突厥,但是因為之前與大隋交戰,連續失敗,甚至失去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終於引起內部頻繁的動亂。

    整個西突厥在勉強維持龐然大物的情況下,連續紛爭不斷。

    可惜射匱可汗苦心竭力,也沒能維持住局麵,心力交瘁的他終於在安康元年去世。

    射匱可汗死後,並沒有成年的兒子能夠繼位,因此汗位落到其弟阿史那咥的手中。阿史那咥自稱統葉護可汗,建汗廷於千泉。可是阿史那咥威望不足,實力也不夠,於是諸部不服,整個西突厥的動亂更加劇烈,彼此征伐,混戰不休。

    就在此時,南逃至波斯的阿史那悉密多找到機會,再次卷土重來,占據河中。

    整個西突厥內部,打成了一鍋粥。

    各方整整打了四年,最後以統葉護可汗的勝利而告終。

    不過阿史那悉密多雖敗,但也牢牢地占據著烏滸水以南的吐火羅地區。

    雙方的戰事直到現在,就沒有停過。

    當然大明應該感謝西突厥的內亂,使得西突厥無暇再顧忌身側的大明,讓大明在西域穩穩當當地發展了十年。

    雖然雙方小戰不斷,西突厥入侵大明的次數也數以百次,但雙方從未發生過真正的大戰。

    這一次大明出征西突厥,也是尋得良機。

    在西突厥的內鬥中失敗的阿史那悉密多引薩珊波斯攻打西突厥的河中地區,意欲重啟汗位之爭。此時大明休整十多年,已經具備了遠征西突厥的實力,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黃維烈出兵伊麗河穀之時,西突厥的主力都在河中,伊麗河穀自然空虛。

    西突厥和之前的大隋,現在的大明打了十多年,每一次都是西突厥出擊,大明防守,從無例外,眾人早就習慣了這種模式,根本不認為大明敢出兵。

    於是黃維烈殺入伊麗河穀之中,西突厥守軍毫無防備,雙方激戰一場,突騎施索葛莫賀部大敗,往西逃竄,而黃維烈則奮勇追擊,占領了乙寄烏骨一帶。

    破敵之後,黃維烈並沒有貿然攻擊,將對伊麗河穀的經營當作重心。

    伊麗河穀現在的核心是弓月城,不過黃維烈對此地並不滿意。

    弓月城位置太偏北,而且是雙河和西北麵入伊麗河穀的交匯處,可以作為要塞,但作為都城則太過危險。

    於是黃維烈決定在伊麗河北修建新城,背靠群山,南臨大河,依托伊麗河穀,使之成為自己的關中。

    伊麗河穀,其麵積可是關中平原的二百。

    而在伊麗河穀的最西麵,伊麗湖(今卡普恰蓋水路)和南麵群山之間,黃維烈命李世民建城,並命名為班超城。

    雖然班超從未到過此地。

    黃維烈以班超城命名,不隻是為了紀念班超,而是希望自己也可以和班超一樣,臨死之前,生入玉門關。

    黃維烈取了伊麗河穀,但統葉護可汗根本顧不得此事,他還在河中和阿史那悉密打生打死。

    阿史那悉密多的能力不用說,但是個項羽氏的人物,自其兄長阿史那甸職死後,他並不能團結各部,反而因為跋扈、獨裁的性格使得其勢力開始分崩離析。

    這一次阿史那悉密多引薩珊波斯而來,也是失敗前的臨死一擊。

    雙方從五月份打到次年的二月份,最終統葉護可汗擊敗了阿史那悉密多和薩珊波斯的聯軍。

    這一戰讓兩個帝國走向了毀滅。

    失敗者薩珊波斯的君主,在位三十多年的庫思老二世狼狽逃回,之前被他廢黜囚禁的兒子卡瓦德二世篡位,庫思老二世及他和續弦王後希琳所生的子女被處死。

    阿史那悉密多逃往天竺,最後死在那裏,再也沒有回來。

    而統葉護可汗可汗一場慘勝,返回熱海之後,立刻便遇到了早就準備好的明軍。

    安康九年(626年)四月底,十萬明軍在碎葉城和統葉護可汗率領的西突厥的主力展開了大決戰。

    西突厥軍隊是長途跋涉,疲憊不堪,而明軍則是以逸待勞。戰鬥一開始,西突厥軍隊搶先向明軍發起攻擊。

    黃明遼並不與其決戰,而是不斷後退。一方麵利用碎葉城固守,另一方便,不斷襲擾西突厥的糧道。

    雙方相持了兩個多月,統葉護可汗已經撐不住了。

    這時黃明遼率領明軍,佯裝後退,一路撤到伊麗湖以東的地方。統葉護可汗一路追擊,最終被包抄的明軍堵在了班超城和伊麗湖之間。

    這時一直後退的黃明遼終於發起了總攻。

    十幾萬騎兵的大廝殺,簡直震天動地。

    最終西突厥的主力為明軍所摧毀,這場騎兵大對決,以明軍得勝為結局。

    統葉護可汗率領殘部逃亡俱蘭城,可是沒多久便被其叔父莫賀咄所殺。

    隨著統葉護可汗的身死,整個西突厥徹底分裂。

    莫賀咄自立為侯屈利俟毗可汗,獲得了咄陸諸部的支持。而弩失畢諸部共同推舉達頭可汗曾孫阿史那泥孰為可汗。阿史那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統葉護可汗之子咥力特勤,是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

    肆葉護和莫賀咄互相攻擊,戰鬥不止。原先役屬的河中諸國和鐵勒各部紛紛叛離。

    西突厥完了。

    碎葉城之戰後,大明徹底控製了熱海以北、以東的地區。大明在此設伊犁、熱海、絮山、嗢鹿、碎葉五軍鎮,並置濛池都護府,轄東到車嶺,西到鹹海,南到天山和葛羅嶺的土地。

    這時朝廷也傳來令旨,封黃維烈為秦王,以濛池都護府轄地為其封地,原涼州巡撫梁碩為秦國相。

    同時為了秦國盡快立國,黃維烈兼領西樞密院樞密副使、西域大都護府大都護。當然權利並不完全在他手中。

    大軍在西北待了一年多,不可能一直留在西北。

    黃明遼按照兄長的指使,留下了三萬健兒,以為秦國國民,自率其餘部隊返回。而黃維烈隻得留在伊犁,建設他的國家。

    父親承諾會在二十年內,往秦國遷徙十萬戶人口,並保證秦國十年的糧食,這是父親最後能為他做的。

    一隊隊的大明將士,往東而去,返回故鄉。那陽光下悠長悠長的影子,一眼望不到盡頭。

    黃維烈站在高岡之上,望著東方,不斷地張望著,仿佛這樣就能看見故鄉。可重山之後,仍是重山,黃維烈的眼中,隻剩下淚水。

    從今以後,他再也沒有家了。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中原,中原不可見兮,隻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