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列寧格勒的戰事(二)

字數:379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中華再起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列寧格勒的戰事

    列寧格勒的戰役進入了最為危急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刻,德國向一鼓作氣攻下列寧格勒這個蘇聯的第二首都,革命的發祥地。 而擺在蘇聯麵前的是必須保住這座城市,保住蘇聯的臉麵!

    在這樣嚴峻的形式下,蘇最高統帥大本營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麵軍,由原大本營預備隊方麵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出任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9月9日晚,斯大林緊急召見朱可夫,對他說道:“你到列寧格勒去,接替伏羅希洛夫指揮方麵軍和波羅的海艦隊。”

    9月10日清晨,朱可夫帶著助手霍津中將、費久寧斯基少將和科科佩夫少將飛抵列寧格勒。此時,伏羅希洛夫等人正在開會,討論一旦守不住列寧格勒,應采取什麽措施。朱可夫立即提出,必需堅決保衛列寧格勒,直到最後一人。隨後朱可夫對方麵軍進行了改組,費久寧斯基任副司令員,霍津為參謀長,並當場撤換了第42集團軍司令員伊凡諾夫少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員謝爾巴可夫少將的職務。朱可夫又同助手們連夜製定了一份城防計劃:從市區防空部隊撤出部分高射炮,將其配置在列寧格勒最危險的地域,對德軍坦克實施直射;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全部艦炮支援烏裏茨克—普爾可沃高地的第42集團軍;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縱深梯次防禦,布設地雷、設置電網;從卡累利阿地峽抽調第23集團軍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團軍,加強烏裏茨克地區的防禦;以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軍事院校學生組建5到6個步兵旅。

    德軍於9月9日上午開始從南麵向列寧格勒發起正麵強攻,主攻方向為該城西南的烏裏茨克和正南的普爾可沃高地。10日,德軍在蘇軍第3近衛民兵師的防地上撕開了一個缺口。11日,德軍占領杜德戈夫,次日又占領紅村,向烏裏茨克推進。9月13日,德軍突破蘇軍的防禦,占領了索斯諾夫卡、芬蘭科伊洛沃,逼進烏裏茨克。朱可夫意識到列寧格勒的防禦已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決定將方麵軍最後一個預備隊步兵第10師投入戰鬥。14日,步兵第10師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對敵實施迅猛突擊。高歌猛進的德軍沒想到蘇軍會突然發起反擊,一時大亂,被迫放棄了索斯諾夫卡和芬蘭科伊洛沃,蘇軍恢複了原來的態勢。

    在這個時候,德軍的統帥勒布也麵臨這巨大的壓力,他明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希特勒將作戰重點轉到了莫斯科軸線上。9月6日,希特勒發布了第35號訓令,代號“台風”行動,確定10月2日發起莫斯科會戰。希特勒要求勒布迅速同在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建立聯係,合圍在列寧格勒的蘇軍集團,以便最遲在9月15日為德軍在中路的進攻創造條件,到那時,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和一部分空軍將調歸包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15日之前如果不能攻下列寧格勒,勒布明白實力減弱的北方集團軍群將更加沒有能力去攻占列寧格勒。

    為此,勒布致電總參謀部,要求準許他推遲四五天再將裝甲兵團交給中央集團軍群,同時,一項慎重的他甚至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將在幾天內占領列寧格勒。勒布的請求得到同意,準許他推遲4天。總參謀長哈爾德在命令的最後特別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許多事情和許多人的前途將由這4天決定。”勒布明白,這許多人中也有他自己。

    9月16日,勒布尋找蘇軍防禦的薄弱部位,指揮德軍從蘇軍第42集團軍和第55集團軍結合部突入蘇軍防禦,攻占了列寧格勒以南18公裏的普希城,向左迂回列寧格勒正南的普爾可沃高地,向右迂回東南的科爾皮諾。然而,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的進攻速度就向蝸牛爬行一樣慢,其推進速度從7月份的每天5公裏下降到9月一個月的不到2公裏。而距希特勒規定的時間隻有一天了。勒布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作最後一搏。19日,德軍進攻達到**。德軍步兵在坦克掩護下向普爾可沃高地等處發起猛攻,炮兵對列寧格勒實施連續17個小時的轟擊,航空兵出動近300架次的飛機對該城進行了6個波次的轟炸。但是,在斯大林的西伯利亞勞改營的威脅下,在德軍莫斯科列寧格勒不要一個俘虜的恐嚇下,列寧格勒軍民頂住了德軍的最後攻擊,挫敗了勒布的最後一搏。

    在進攻失敗後,希特勒為了加強莫斯科方向的攻勢德北方集團軍群的精銳部隊被逐步調離,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和原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之第57裝甲軍均被調往莫斯科方向,不久,第18航空軍也轉給第2航空隊,德軍再也無力發動全線進攻,雙方陣地逐漸穩定了下來。但是,雙方之間的圍困和反圍困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德軍對列寧格勒實行嚴密封鎖,不斷炮擊和轟炸該城。

    攻占失敗,希特勒依然口頭強硬,在演講中希特勒宣稱:“我軍的目的在於包圍這個城市,用炮擊和連續不斷的空中轟炸,把它夷為平地。把這個城市接管過來的任何要求,將不預考慮,因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應他們食物的問題,不能由我們也不應該由我們解決。在一場爭取生存的戰爭中,我們對這樣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連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德軍的封鎖給列寧格勒的居民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但是他們沒辦法後退,也不敢後退,更不敢放棄這座城市,因為在朱可夫剛接任總司令的第一天就宣稱,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列寧格勒。他提出了:“不是列寧格勒懼怕死亡,而是死亡懼怕列寧格勒!”

    在戰事最緊張的時候,朱可夫更是說:“一步也不能後退,後退就意味著要槍斃!”這句話時的支援部隊和原來的部隊在被自己人槍斃的死亡威脅下,奮不顧身的英勇奮戰。從南麵奪取列寧格勒的計劃失敗後,德軍於10月改向季赫溫實施突擊,與芬蘭軍隊會合,企圖完全封死列寧格勒。但是,德軍未能突至斯維裏河。11月中旬,蘇軍轉入了反攻,11月20日,攻占了小維舍拉,12月9日奪回了季赫溫,將德軍趕過沃爾霍夫河。

    列寧格勒保衛戰具有全民動員的性質。列寧格勒的工業給前線提供了武器、裝備、服裝和彈藥,而該市居民則在被封鎖後第一個冬春提供了10萬多新兵。為了使居民免於挨餓,拉多加湖區艦隊承擔了湖上給養、彈藥和武器的輸送。11月中旬,湖上航行因為冰封而中止。11月19日,又在拉多加湖的冰上開辟軍用汽車路,被圍城市通過冰上交通線得到了戰鬥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疏散了沒有勞動能力的居民以及工業設備等。盡管得到了一些給養補充,這些供應還遠遠不能滿足守城軍民的需要。列寧格勒城內被迫實行了配給製,工人每人每天隻能得到8兩麵包,兒童、病人和公務員隻能得到4兩麵包。但是,在死亡的威脅下,不管是地熱的還是自己人的,這讓列寧格勒軍民不畏困難,每天仍有45000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工人們在德軍的炮火下堅持生產。全城軍民步步為營,鑄成了一條讓德軍攻不破、打不爛的鋼鐵長城。

    如果按照元被曆史的發展,蘇聯和德國將會在這裏一直僵持下去,一直到德國無法支持,戰敗為止,但是這個時候,明顯和原本的曆史有了些不同。

    在列寧各個前線12月16日的一天,突然來了大約500多名軍人。從軍裝上看並沒有什麽出奇的地方,但是要看那張被大大的擋風鏡遮住的臉就會發現,這群人長著一副東方人的麵孔,這群人就是從遙遠的東方來的一群客人,來到的前線的目的也是為了觀摩正在進行當中的蘇德戰爭。不過也不僅僅是進行觀摩,這些人還帶來了一種新式武器,尤其適合在巷戰中使用的武器,這種武器看起來就是一根無縫鋼管上安裝一個帶推進器的彈頭。雖說看起來簡陋,但是在前一段的使用中威力很大,這次就是要在戰場上進行實戰測試。

    這些來自東方的客人早就想在場的德軍將領介紹了這種武器的性能,這種命名為鐵拳的火箭筒,由發射筒、機械式發射擊發機構、保險裝置、發火係統、瞄準具和背帶等組成。發射筒是一個兩端開口的光滑直管,內徑44mm,用無縫鋼管製成,前麵有很短的喇叭形擴張段以及彈藥定位缺口,後麵有筒尾加強箍,筒上焊有表尺框和發射、擊發機座。發射係統由火帽、導火管和點火藥等組成。夾在右腋下射擊,可多次使用。

    其配備的火箭彈可以輕易的穿透150mm的均質鋼板,最大射程達到了600米,有效地直射距離也友150米。可以說是巷戰的利器!看首發無廣告請到 /895/in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