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像風一樣的漢子(3)
字數:2601 加入書籤
鼇拜至今都在養傷,中原大戰,他憑一己之力救出了整個大清朝最後的主力大軍,要知道那可是在此前差點沒被高必正的兩把板斧削成刀削麵的情況下做到的。突圍過程中,他又擔當先鋒,還連破了朱四精心布置的十八道大陣連營,連大明的兵部尚書堵胤錫都因他而戰死。鼇拜的傷可也是不輕,換句話說是極為嚴重。但是大哥永遠是大哥,隻要肉身不死,精神上便依然還是傳奇,就算是成為了傷病號也依然還是傳奇大哥。所以就不允許有人搶了他的鏡頭,所以譚泰悲催了。咱們都知道順治帝後來留下的四個故名大臣中的另外三位最後被鼇拜整得有多慘,大家也應該知道鼇拜不僅在戰場上是一頭猛虎,在朝堂上,他依然是一隻猛虎。
其實曆史上的這次事件中,譚泰與鼇拜隻是兩方扛把子。因為兩方手底下的小弟們街頭互毆,最後使得兩位社會大哥碰頭,而他們手底下的小弟,卻全都是漢人。在清廷內部,漢人和漢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一般的漢人,還有漢八旗。一般漢人又被分成南人和北人,漢八旗中也有入關前後之分。所謂北人,多指籍貫為遼東、山東、直隸、山西等淮河以北的漢臣。南人多指淮河以南的漢臣。漢八旗的入關前後之分就不必細說了,以前章節中對孔有德和李成棟等人所受清廷待遇的描寫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一個禦史見風使舵的奏章,推動力是南人與北人之間的爭鬥。北人的代表是馮銓、寧完我、劉正宗。南人的代表是洪承疇和陳名夏。當然,洪承疇在書中已經歸明了,所以這場戲裏也就沒有他的角色了。陳名夏這個人可以用兩個字‘事兒精’來形容,被人評價為“性銳慮疏”,愛出風頭,一張大嘴沒有把門兒的時候。卻因為善於巴結滿洲大臣,而跟許多大腕兒交好,尤其是多爾袞生前,陳名夏屬於他的派係。可他又同福臨派中的索尼關係非同一般,更與多爾袞派中的譚泰交好。
多爾袞死後不久,大學士剛林、祁充因曾是其黨羽,所以被誅殺。事後,禦史張煊認清了方向,知道順治帝是要肅清多爾袞的黨羽,便摻和了進來,寫了一封奏折彈劾秘書院大學士兼吏部左侍郎陳名夏為多爾袞黨羽。這可惹惱了吏部滿尚書譚泰,敢搞我,小弟,那還了得?由此使得譚泰挺身而出為陳名夏辯護。為此,順治帝緊急召開議政王大會,討論陳名夏是否有罪,而譚泰在議政王才能發言的大會上咆哮攘臂,力庇黨人。
順治帝決定連滿漢大臣們都算上,大家一起投票表決,而譚泰又自告奮勇當起了計票員。回頭告訴順治帝:全票通過,執行死刑。不過嘛,被執行人不是陳名夏,而是恩,禦史張煊。順治帝剛剛正式親政,都已經準備好大赦天下了,所以說就算譚泰不出頭,陳名夏最後也會無罪釋放的。可譚泰卻偏偏要插上一腳,還非要弄死告刁狀的禦史張煊,最後因為輕信了計票員譚泰的假數據,所以順治帝答應了。
禦史張煊不但是打小報告,還是在北人的支持下打得小報告。張煊被殺,北人當然不答應。馮銓、寧完我、劉正宗便想要找機會反擊陳名夏。順治帝喜歡穿大明皇帝的龍袍,陳名夏得知後便對自己的死敵寧完我說‘隻須留頭發、複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寧完我聽後便立即寫了奏折揭發他,然後陳名夏就留發不留頭了。
不過咱們隻是將他的結局提前幾年說了出來,想要陳名夏死,還得是三年以後的事,畢竟寧完我等人充其量也隻不過是些小弟打手而已。譚泰卻幾乎立刻就要完了,因為鼇拜準備收拾他。本來一群小弟打得熱火朝天,即使譚泰出現後也不過是衝著對方小弟去的。可不料鼇拜卻完全是衝著譚泰來的,想直接找對方的大哥單挑,您說誰能打得過他呀?而此時的鼇拜已經不僅僅是滿洲第一巴圖魯那麽簡單了,他還是順治帝最寵信的大臣之一。
想一想鼇拜為了力保皇太極的子嗣繼位,不惜與多爾袞拚命的過往,再加上他曆來的戰功。這樣的一位促成了王位繼承的人物,哪一位皇帝會不喜歡呢?譚泰以為自己得寵,可終歸那隻是他的以為而已。為陳名夏出頭的事情,被鼇拜大大的利用了起來。陳名夏可是多爾袞一黨,而譚泰過去更是多爾袞的親信,兩條線兒這麽一串,順治明白了:“哦,原來你的心還是在過去老上級的那邊,是新瓶裝舊酒啊。騙取朕的信任,不過是為了保護你的黨羽而已。”您說,譚泰還活的了嗎?
好在如今的時局已經不同於曆史,大清政令不出遼東、直隸和半個山東。二十一世紀什麽最貴?人才!為了手頭已經不多的人才,昭聖太後又出現在了兒子麵前,要求他放過譚泰,命其戴罪立功,所以譚泰終於逃過一劫。
北京城的鬧騰咱也就講到這兒,大清已經風雨飄搖,樹人阿濟格又跑大同玩兒遁形術去了。昭聖太後,也就是常說的孝莊,不過‘孝莊’是諡號,您見過有稱呼活人諡號的嗎?召聖太後還想息事寧人,所以雖說譚泰鬧騰了幾下,卻也沒搞出太大動靜,跟另一個喜歡搞事兒的朱四即將在濟南城鬧出的動靜還差得遠。不過這會兒咱還得先說下阿濟格。
倒黴事兒不斷的阿濟格去北京忙活了好些日子,結果一無所獲。回到大同才得到確定的消息,李錦的忠貞營已經把雁門關,寧武關和代州城都占領了。代州長城防線,隻剩下偏關在苟延殘喘。大同的幕僚沒把代州失守的消息原原本本的告訴阿濟格,是害怕攪合了阿濟格在北京相當一回攝政王的清夢。不過甭管幕僚們的想法多麽體貼入微,英親王都該罵娘了:“怎麽會這樣?代州防線有關寧軍數千,綠營兵近兩萬人,就算是一隻鳥,想飛過去也不容易啊?”幕僚們的回答是:“王爺,一隻鳥肯定是飛不過去的,可是對方來了六萬隻鳥,而且這些鳥這些鳥還全打著關寧軍潰兵的幌子。守軍全部受平西王吳三桂的節製,那六萬隻鳥一旦成了守軍的領導,代州防線頃刻間便成了白送給明軍的節日大禮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