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把君弄死
字數:2884 加入書籤
楊複恭沉吟片刻.搖頭道:“湖口數萬吳軍毫發無傷.肆後.他們必會追來.如果沿途各城守軍猶在.既可與之呼應.又可為之提供糧草插重.那就抄了我們的後路.這羽翼.還是盡量剪除幹淨為好.至於段元帥那邊……”楊複恭微微一笑道:“自徐溫降我以後.吳國已無良將.而國公.田大人所禦俱是禁軍精銳.麾下戰將又個個身經百戰.當不致遇到強敵.無需擔憂.”
大將宋文通蹙眉道:“可咱們這樣一路攻城拔寨地行去.幾時才能與元帥合兵一處.那可違背了陛下在發兵之前所議的水陸合兵、齊頭並進之計了.”
楊複恭笑道:“戰場上.瞬息萬變.豈能拘泥不化.你隻管聽我號令.加速攻城.”
宋文通不得再勸.隻得唯唯稱命.趕赴城下指揮攻城去了.
楊複恭站在高處.望向揚州方向.若有所思地自語道;“國公和相爺都心急呀.他們等不及我.更不會想現在等到我.我還是識趣一些.待二人攻勇揚州城下.再與他相會吧.”
江南政局糜爛、軍隊士氣低迷.楊行密胸無大誌.唯一可堪一戰.可以稍稍延長抵抗時間的良將也被他以一個簡單的離間計殺掉了.吳國被唐國平定已是必然的結局.段明玉現在隻希望這場結局早已注定的戰爭早一點結束.這裏隻要還有一天是戰區.就會多一些流離失所的災民、死於戰亂的百姓.早一天滅掉吳國.朝廷撫民安境的政策就可以早一天下來.他也可以早一天返回長安.
段明玉身邊有徐溫.有王彥章.他並沒有浪費這個好機會.對禁軍如何調動、如何作戰、行軍布陣、糧秣運輸、軍心士氣.乃至擅長的進攻戰術、防禦手段.他都在充份地了解、充分地學習.
從戰爭中汲取的直接經驗要比書本中獲得的知識更實用.跟在兩人身邊.看他與眾將議事.發號施令.指揮渡江作戰.看他接收軍情、遙控指揮另外幾處戰鬥.居高臨下.俯瞰全局.更令他掌握了許多戰術心得.
他在求退不得的情形下.被迫選擇了以進為退.為了未知的江山打天下.可是縱然他在這個時代具備許多脫穎而出的有利條件.他對前程也絲毫不敢大意.未來已經變成了未知.盡管後世對此時各方實力、戰爭的失的客觀評價他還記在心裏.也依然有用.但他很明白.那並不能成為他取勝的法寶.
後世的學者明白的東西.這個時代的軍人們真的不了解.不.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自己的敵人.更了解敵人的長處和弱點.但走了解並不代表就一定能解決.限於種種條件.他們隻能因地利宜.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選擇.而不是最適合曆史客觀評價的選擇.
;從他成為這個世界的一份子之後.在這個迷宮裏.他也隻能遵循這裏的一切規則.利用這裏的種種客觀條件來行事.而不是依據後來的一點、經驗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況且”後世人站在一切已經結束的角度去反思、總結得來的結論是否就是客觀的、最準確的.那很難說.
當他置身其中.按照自弓掌握的曆史知識去做一些應變時.對手做出的反應和選擇便會針對他的動作而改變.於是依據既定曆史做出評價和分析從他老出第步時便也成了沒有用的經驗熙
;譬如他對曆史上已經發生過某場戰役中敵我雙方的得失已經了然於心.然後他穿越時空.進入這場戰局.他就能成為軍神嗎.那不過是無知小子的幻想.當他踏進這場戰爭遊戲時.如果他不能主導戰局.那他隻能做個炮灰.即便他對未來了如指掌也不能改變結果.
;可是如果他能成為一方主帥.由他來針對即將發生的錯誤做些改變呢.那麽對方還會機械地按照原來的套路去走嗎.對方也會因變而變.他原來掌握的東西已經沒有用了.
所以.他必須盡一切機會多多學習、掌握.未來的走勢已無跡可循.他沒有作弊器可以開外掛.隻能靠自己的才智從頭打拚.
“大人.”王愛卿策馬馳到了他的身邊.段明玉讚道:“神策軍是禁中的精銳.田令孜的中軍練有素.千萬人如同一人.行進如一座移動的鋼鐵城池.果然了得.之前是我們小瞧了他們.作為天子的羽翼藩屏.真的是不容小覷啊.”
“是啊.”王愛卿的目光從洪流般向前湧進的隊伍中掠過小聲問道:“大人.咱們如果真的和田大人鬧翻了.那有朝一日.會與他們發生戰爭麽.”
“希望沒有.如果有.應該也是打打和和.”段明玉輕輕一歎道:“如非得已.我不想和他們發生戰爭.田大人和今上關係非同小可.鬥田令孜就等於鬥陛下.如果以後.君逼臣死”
“那大人怎麽樣.”
段明玉沉默片刻.啟齒一笑:“那臣不得不把君.先弄死.”
王愛卿聽得意氣飛揚.握緊腰間兵刃.漲紅著臉蛋振聲道:“下官誓死追隨大人.”
前方忽有一騎裏麵馳來.段明玉忙道:“噤聲.”
那匹駿馬上的騎士背上插了一麵三角形的紅旗.策馬而馳小旗迎風獵獵.一見他背上紅旗.所經之處士兵們紛紛讓路.那匹馬就如乘風破浪一般犁開禁軍的鋼鐵洪流.一直奔到趙光義帥字旗下這才扳鞍下馬.急步前行.單膝點地稟道:“報.前方有一路吳軍正馳援而來.”
段明玉一勒戰馬.沉聲問道:“來者何人.有多少兵馬.”
那探馬稟道:“帥旗上一個劉字.再觀其來路.應是來自抹陵關的天德軍都虞候劉威所部.所部皆步卒.約萬餘人.”
一旁的田令孜仰天大笑:“隻有一萬兵馬.也敢前來送死.哈哈哈.傳令三軍快速前進.給雜家輾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