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全城歡慶
字數:2655 加入書籤
那旗牌官引著武官大步走進來.將李嗣源驚動.他側頭看了一眼.“怎麽樣.犒賞都發給軍士了嗎.”
來人正是石敬瑭.石敬瑭拱了拱手.算是行禮了:“都發送下去了.有段王爺的手諭在.速度還是不含糊.”
李嗣源歎了一口氣.“不一樣了.都不一樣了.想當初咱們河東自成一鎮.所有開支都是找晉王也.現在朝廷接管了咱們的經濟命脈和人事調動.官員升降之權.一切都要向朝廷伸手了.”
石敬瑭道:“好在還不算太壞.軍權始終在咱們手裏.不是嗎.”
“哎.什麽勞什子軍權.沒有錢.沒有糧.不管想做什麽都得扯手扯腳.士兵接到糧餉.感謝的就不是晉王.也不是咱們了.而是朝廷.這一手來得妙啊.既控製了藩鎮.藩鎮之主又舍不得和朝廷鬧翻.就隻得乖乖惟命是從.大唐亂不起來囉.”望著空曠的張頂.李嗣源喃喃道.
半月之後.聖旨下來了.內容就是聖上仁慈.上意憐其年餘屢遭兵火.河東將士上下一心抵禦外敵.使金甌一統.特加恩更複十年.以資善養元氣.
一番旨意.麵麵俱到.將所有一切都算是了了尾.安排停當.這一場持續近兩年.牽扯五方勢力.死傷軍將士卒百姓數十萬的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晉陽城中.頓時殺牛齎酒.三軍同慶.諸將往還慶功已無虛日.領命就要拔營動身的諸軍各自準備.等歡慶過後.就上路動身.班師回朝.當然不是回長安.而是回洛陽.現在已經遷都了.
此等慶功.段明玉自然就是主角中的主角.也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分邀約.有的是虛應一下故事.有的卻是真心想巴結一下這位段王爺.可是段明玉卻應酬寥寥.除了設宴招待洛陽天使.和三軍觀察使以上的軍將同宴了兩場之外.其他時候.都是在自己軍中.也不知道忙些什麽.
對段明玉不抱什麽惡意的人對段明玉這般舉動.不過報之一笑.從此文武殊途.也許這位段王爺該拿拿架子了.隻要在軍中同甘共苦的情分還在.將來就都還說得上話.以後段明玉就得把二十幾萬部下該給誰給誰.自己做個太平王爺.這個王爺雖然掌管著都城洛陽十幾萬人馬.各處藩鎮也有他的不少心腹.比如宋州節度使房文種.陳州節度使羅侯.汴州節度使程知遠等等.但是威風卻都比不上今日總管天下兵馬的大元帥.
詔書宣之諸軍之後.這番歡慶擾攘.轉眼就是十餘日過去.而大唐神策軍班師洛陽的日子.就在眼前了.房文種和羅侯已經先行一步.回防自己的屬地去了.
晉陽城內.還殘留著這幾日軍中狂歡的景象.街坊裏弄.這些日子已經清理幹淨不少.四處高門大戶.寺廟宅院.都成為大兵住所.這些日子每處軍士居所都飄蕩著酒香肉香.雖然後方接濟這個時候還未曾完全通暢.但是晉陽城中從來就未曾缺過糧米食物.前些日子囤積了足有半年之用.雖然河東既要應付朱溫.又要應付劉仁恭.但是城中這些積儲遠遠沒有消耗幹淨.這幾天都放開供應.大宗糧米凍肉醃魚撥下來.還有酒類幹果.對軍士的拘管也沒戰時那麽嚴謹.讓大家放開大吃大喝.很是熱鬧了幾日.
在軍士居所外麵.聚攏著不少流民.身上還有點財物的.就回易軍士手中的吃食.沒有財物等而下之的百姓.就等著軍營中吃不完的殘羹冷炙.還有晉陽城左近流民百姓心思活一些.正值春日.山林田野當中萬物生.尋覓了野菜蘑菇.河裏撈些新鮮魚蝦.等送到軍營前麵和那些唐軍軍將士卒回易.唐軍上下糧米凍肉醃魚不缺.倒是缺這些新鮮吃食.或者用銅錢.或者幹脆就用糧米在這些百姓手中交易.大家倒是落得個皆大歡喜.
在晉陽城中.原來幾處本來就作為市易之處的所在.這個時候也滿滿當當的都是人潮.四處都是臨時設立起來的荒貨攤子.劫餘百姓還有點什麽一家一當.都拿到這裏三文不值兩文的賣了.或者換些銀錢.或者換些吃食.其中甚至還有劫餘王孫貴戚.家裏傳家寶貝都將了出來.隻等你慧眼能從這荒貨攤子上掘出來.
除了這些交易.更有一些半掩門子設立起來.粗壯漢子守在蘆席遮擋的棚子外麵.滿臉堆笑的招呼著一個個經過的唐軍士卒.這場大動亂才結束.朱溫退縮回滄州了.劉仁恭授首了.但是後續的治理還是很麻煩的.這就要看朝廷派來接管政務的新官員的手段了.晉陽城外就有幾十萬被裹挾的流民百姓.多的就是人.一天不死要吃.兩天不死要穿.家中幾口嗷嗷.女兒也就舍出來做起來這門生意.專門招呼這些操著陝西諸路口音的兵大爺們.這些半掩門子裏頭.到底有多少曾經的高門貴戶的金枝玉葉.這就一切不得而知了.
這些市易之處.滿滿當當的都是戴著頭盔軍帽的唐軍士卒.西神策軍軍的居多.當地的晉軍的也頗有些.一場戰事幾經波折.終於打完.哪怕神策軍剛嚴如尚讓.這個時候也是要放士卒們幾天大假.輪流出去疏散一下的.隻要不強買強賣.惹事生非.到時候按時歸營.一切就都聽其自如.
這個時候當然得放得鬆一些.軍漢萬裏長征.在外轉戰數月.為將者要多加懷柔.這些日子連卯都點得不嚴了.反正離家萬裏.難道這些軍漢還能逃亡不成.
至於安全上麵的問題.河東地麵的敵人已經打得幹幹淨淨.連朱溫都被打得沒了脾氣.劉仁恭也死得不能再死了.還能出什麽事情.
市易之處當中.到處都是擠不動的人潮.到處都是陝西口音和當地口音混雜.到處都有食物的香味飄動.到處都有唐軍士卒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