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山崩地陷

字數:300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縱深 !

    人為的災害,怎麽會發生在無人區?

    果然,這個在crp國土資源廳登記冊上顯示的方圓三十平方公裏無人區,竟是非法盜挖了近二十年的秘密sg礦區。

    近年來,該區十裏八鄉的曠工和村民們,承受著頻繁遭遇采空區塌陷的驚擾,經常眼睜睜目睹自己的親人遇難。死亡的恐懼日夜伴隨著他們,卻都不願意離開祖宗留給他們用來繁衍生息的這片土地。

    為了拜祭新春,大年三十兒這一天,他們家家戶戶會照樣準備紅桔、紅包、對聯等飾品,午時起就開始掛燈籠、貼對聯,個個都在忙著迎接春節的到來。

    午後他們就來到了祠堂,為礦難奪去了生命的親人們擺好豬頭、全雞全鴨全魚、果籃還有紙製元寶等供品,吉時到來便會舞龍舞獅、鑼鼓震天精彩紛呈,開啟別開生麵的祈福祭祖活動,陰陽兩間眾親要在這裏共度新春佳節。

    祠堂是前年才修的新樓。由於近幾天的一個坍塌點就在祠堂的正下方,房子的地基斷開,房屋完全斜在洞口上。

    突然,有人神情突變,驚恐萬狀驚呼道:

    “你們快看!那燕子!”

    匯集於祠堂祭拜的人群中,有人發現房梁下的一隻老燕突然象發了瘋一樣,將小燕從巢裏拋出去,有個孩子將小燕撿回去,隨即又被老燕拋出去。

    這個小孩子頓時慌亂失色,對其母大聲訴說:

    “娘!這兩天看見這老燕天天都這樣!”

    不一會兒,隻見老燕急衝衝帶著剩下的能飛起來的兩隻小燕,噗愣愣飛走了。

    燕子飛走後沒有多一會兒,就聽到房子“咯咯”亂響,伴隨著外麵也有不斷的轟隆聲。

    有人聞聲尖叫著從屋裏跑出來,發現水泥路麵上也出現了大裂縫。瞬即,祠堂裏的所有物件兒都沒來得及搶救,足有百十號人群尚未全部撤出呢,隨著呼隆隆巨響和房梁枕木撕裂的聲音,全都坍塌掩埋在廢墟之中了!

    距祠堂門前不到10米就是魚塘。

    此刻魚塘中一片嘩然的響聲,草魚成群跳躍,有的跳離水麵一尺多高,有的離奇地魚尾朝上頭朝下,倒立水麵,竟螺旋一般飛快地打轉兒。恐怖極了的魚兒像瘋了一般,各種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

    魚塘水麵上還有一個沒來得及發現祠堂倒塌,想在年前撒出最後一張網捉魚的人,他聚精會神的,心想,這是遇到了從未有的好運氣啊,他就馬上撒網兜魚,魚兒簡直就是往網裏跳,瞬間就兜了幾十斤魚。

    小部分從祠堂裏逃出來的人們,驚呼道:

    “喂!快上岸呐!要倒抽啦!快上來呀!”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隻見魚塘裏忽然出現了三四個漩渦,水的流速很快,水位不斷下降。最後,那些魚連同那個正在撒網捕魚的人,瞬間被全部吸入了漩渦中!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麽,誰也不敢下去搶救消失的人和魚。村民們愣在原地兒,隻能看著魚慢慢幹死,更沒人敢下去探救那個揮舞著雙臂求救的捕魚人,隻能呆呆地看著他逐漸被吸入坑裏,直到最後看不到他的頭頂。

    近有5畝地的魚塘瞬間幹涸,一滴水都不剩,隻有七八條小魚躺在那兒鼓腮、打挺。池底顯現出四五處“天坑”般的大大洞口,最大的直徑超過10米,最深的根本看不到底兒。

    整個方圓幾十公裏,幾乎同一時刻大震晃動了一下,整個地麵塌方開始的巨大裂口處,猶如巨龍擺尾呼呼湧出颶風,由此及彼,卷帶出十幾米高的灰塵巨浪!

    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約有3分鍾之後地麵就全部震開了!

    延綿十幾公裏西北山脈的東南側開始崩裂,撕開與其接壤的延綿遙遠的整條地帶和山丘,陸陸續續全部蹦塌裂陷!

    除夕之夜,人們還沒等吃上年夜飯,沒放一顆午夜禮花,在不到個把小時之內,這方圓三十多公裏處,一座完整的縣城,外加三個鄉村,還有多個散戶村落,帶著最後僅剩的常住人口21700餘條人命,瞬間從地平線上銷聲匿跡了... ...

    曆時178個小時之後,收音機廣播裏,發布了如下令人震驚的消息:

    “據crp大陸中央新聞電台中心報道:

    國土資源廳地質監測部門,昨晚19:58和20:41連續二次發布消息稱:

    關於更正178小時前所報導的消息,內容是,位於北緯ce.e度、東經aag.g度的無人區,被疑似發生了4.7級地震。該消息發布時,由於所觀測震源中心為無人區域,時值大年三十兒,多屬在放長假期間,又無人報告傷亡損失,遂未曾派遣救援。

    幾日前,在震源中心附近,疑是在該地區遇難者被路人相救,並在某市醫院收治。今晨,昏迷數日後,該傷員終於生還蘇醒。患者詳報後悉知,他是在大陸地區東海沿岸某sg礦,因廢棄礦采空區坍塌引發大麵積山崩地陷,數萬人遇難,他也險些死亡。

    有關部門分析,該生還者遇難地點,疑似在半個月前所報北緯ce.e度、東經aag.g度無人區震源中心。

    這個分析如果屬實,該地區可能是一處秘密的sg礦非法采礦區。

    相關部門已經著手組織調查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