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逆推,彪悍的一品紅(上)

字數:3836   加入書籤

A+A-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送入洞房!

    隨著司儀的高聲唱道,一身紅色喜衣的嶽瞎子和蒙著紅蓋頭穿著紅裙紅襖的一品紅並肩朝眾人行了個禮,然後朝後麵布置得洞房走去。

    鄭嘯等人及時趕到,嶽瞎子高興之餘,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異常,於是立刻逼問他發生了什麽。後來鄭嘯是在沒辦法了,就把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

    這下子,嶽瞎子火了,他暴跳如雷,立刻就要下命令在關東山內進行一場“殺豬”行動,把所有豬全都挨個放血,不管你是家豬,還是野豬都一視同仁。

    鄭嘯趕緊攔住了他,好說歹說才讓他放棄了這個肯定會天怒人怨的打算。不然的話,那些養豬的人非記恨他一輩子不可。

    勸解了一番之後,嶽瞎子終於同意放棄這個計劃,不過作為交換條件就是,鄭嘯要把收養的那兩隻小野豬交給他來養。

    鄭嘯本來不想讓他養,他知道這兩隻小豬落到他手裏,絕對是進了地獄,不知道這個家夥想出什麽變態的點子來折磨它們呢。但是最後架不住嶽瞎子的威逼利誘,隻得同意把兩隻小豬交給了他。

    將兩隻小野豬拎在手中,嶽瞎子朝外走去,一邊低聲嘟囔著,“聽說野豬肉都很好吃,做個烤乳豬嚐嚐?”

    鄭嘯離得比較遠沒聽到,不然聽到的話,估計非立刻從他手裏奪回來不可。

    這些都是小插曲,今天的重頭戲就是嶽瞎子和一品紅的婚宴,為了這次婚宴,青塘寨準備了三天,所有食材都是從冬陽城內采辦來的,有些沒有的甚至跑了趟遼陽城,實在沒有了才無奈的作罷。

    這麽一來,這次的婚宴十分豐盛,許麻子算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做出了一桌子平常吃不到的菜。

    烤全羊、燒鵝、宮保雞丁、東北豬肉燉粉條……,一道道令人垂涎雨滴的大菜都出自他的手,可謂色香味俱全。

    就比如那道烤全羊吧,是新疆少數民族,尤其是維吾爾族人民膳食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肉製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該民族千百年來遊牧生活中形成的傳統佳肴,是新疆少數民族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肴,也是當下中原人非常喜食的肉製品。

    以前在新疆,烤全羊是達官貴人、地主巴依等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 臨時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肴。

    新疆的阿勒泰羊是哈薩克羊的一個分支,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肥臀羊,肉質肌美鮮嫩而無膻味。新疆蒙古烤製所選用的哈薩克羊或綿羊等品種的羔羊坯因地域口味差異。

    相比較而言從當地飲食口味的適從性和原料采集當地化來說,中原烤全羊以中原大地特產槐山羊、青山羊的羔羊坯烤製的羊為宜。

    其中槐山羊產於沈丘縣槐店方圓,以槐店為集散地而得名,後遍布整個豫東平原,其體型中等,毛短而密,性早熟,繁殖快,善采食,耐粗飼,喜幹厭潮,擅登高,愛角鬥,易於放養和喂養。槐山羊多瘦肉少脂肪,不肥不膩,膻味小,煮湯烹調適口,以槐山羊肉製成的槐店東關熏羊肉,是遠近聞名的美食珍品。

    烤全羊之所以如此馳名,除了它選料考究外,就是它別具特色的製法。

    新疆羊肉質地鮮嫩無膻味,國際國內肉食市場上享有盛譽,技術高超的廚師選用上好的兩歲阿勒泰羯羊,宰殺剝皮,去頭、蹄、內髒,用一頭穿有大鐵釘的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鐵釘上。再用蛋黃、鹽水、薑黃、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麵粉等調成糊。

    全羊抹上調好的糊汁,頭部朝下放入熾熱的饢坑中。蓋嚴坑口,用濕布密封,燜烤一小時左右,揭蓋觀察,木棍靠肉處呈白色,全羊成金黃色,取出即成。

    許麻子做出的烤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發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別具一格。

    宮保雞丁則跟烤全羊不同,它是川菜傳統名菜,由雞丁、幹辣椒、花生米等炒製而成。由於其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廣受大眾歡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宮保雞丁“泛濫成災”,幾成中國菜代名詞,,本身還有著一個十分優美的民間故事。

    說到“宮保雞丁”,當然不能不提它的發明者——丁寶楨。

    據《清史稿》記載: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鹹豐三年進士,光緒二年任四川總督。

    據傳,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並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創製了一道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這道美味本來隻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後來越傳越廣,盡人皆知。但是知道它為什麽被命名為“宮保”的人就不多了。

    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

    據《中國曆代職官詞典》上的解釋,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最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等”。

    上麵這幾個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虛銜,沒有實際的權力,有的還是死後追贈的,通稱為“宮銜”。

    在鹹豐以後,這幾個虛銜不再用 “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最高級的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

    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於光緒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

    如上文所說,“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於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也算是對這位丁大人的紀念了。

    時過境遷,很多人已不知“宮保”為何物,就想當然地把“宮保雞丁”寫成了“宮爆雞丁”,雖一字之差,但卻改變了紀念丁寶楨的初衷。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

    說到,“宮保雞丁”,就不能不談“左宗棠”,原來“左宗棠”特別愛吃雞,在西北軍營中,生活簡樸,膳食多是湖南家鄉菜,遇到“打牙祭”吃雞,喜歡吃辣子雞。

    隨軍廚師就按照一種宮廷菜的配料與烹調方法加以改造,如果買來的是子雞,就用子雞的胸肉切成丁,加上紅辣椒、黃瓜、油炸去皮花生米等炒給他吃。

    這道菜既嫩又脆,色香味俱全,且有家鄉風味,也便於行軍打戰時攜帶。因左宮保愛吃,且用以待客。而“左宗棠”曾經擔任過“陝甘總督”,當時的人稱“總督”為“宮保”,因此“左宗棠”愛吃的雞丁就被大家稱呼為“宮保雞丁”了。

    許廚子不得不說是個人才,就連川菜宮保雞丁也做得是有模有樣,味道極佳,讓人讚不絕口。

    當然,其他的菜也都是味道不錯,人們算是飽了一次口福。

    …… ……

    寫到這段的時候,忽然想起俺很喜歡吃的宮保雞丁了,於是就把這道菜的故事寫了進去,算是慰籍一下俺的饑腸餓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