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勇猛無敵薛仁貴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八百裏加急!奉皇上聖命,當今秦王殿下要在長安城南門之外舉行比武大賽。到時前二百名就可以成為秦王殿下近衛,第一名可以成為近衛統領,第二三名可以成為副統領,希望各地英豪踴躍報名!另秦王為此特題詩一首——《俠客行》!”全國各地都重複著上麵的事情,而且一首俠客行更是廣為流傳,每個英雄豪傑,都在輕吟著這讓人蕩氣回腸的詩句。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裏之遙的修村),一個貧困的小茅屋中,一位善良溫順的小女子看著那位大食量的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眼中多了一絲溫柔,更多的卻是幸福。她本是當地富家千金,是柳姓當中的翹楚,可是因為喜歡上了這個傻大個,和家裏的意見相左,所以最後和家裏鬧翻,與這個好命的小子生活在一起,不過她一直深信自己的丈夫不是普通人,以後作為一定不簡單。
“娘子,你也過來吃點,這樣的話你會瘦的!”一旁那個年輕人不斷的向著自己木桶中夾著菜,一麵將木桶中的飯向自己口中送著!一副餓死鬼投胎的樣子,看到丈夫這種吃法,薛柳氏不由輕歎一聲,自己家的米缸又快見底了!
“夫君你吃吧!我不餓的!”薛柳氏雖然這麽說,但是肚子卻是不爭氣的咕咕叫了起來,薛仁貴看到自己娘子這樣,頓時皺起眉頭,一張俊臉也變得哭喪起來!
“娘子都是我沒用,我薛仁貴對天發誓總有一天要報答娘子大恩,終生不負娘子,如違此誓天打五雷轟!”薛仁貴對著老天發誓著,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娘子!
沒錯了,這裏就是有著唐朝第一猛將之稱的薛仁貴的家中,現在可謂家徒四壁,尤其是薛仁貴的飯量著實讓人驚歎,說起薛仁貴大家都知道,薛仁貴征東等等事跡,可是現在的他落魄的可是不行!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裏之遙的修村),字仁貴,大業十年(614)生,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為薛安都的六世孫,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
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麽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誌,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禦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裏找張士貴將軍,應征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曆。
薛仁貴生平戰功赫赫,乃是繼李靖、徐世績之後又一難得的帥才,一杆二百多斤的龍天畫戟更是使得出神入化,一生征戰無數,更是讓敵人聞風喪膽,有著唐朝第一猛將之稱!
顯慶三年(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討高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麗軍,斬首三千餘級。第二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那個敵將懾於薛仁貴勇武,來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貴生擒。不久,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土,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回紇。臨行,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席間唐高宗對薛仁貴說;“古善射有穿七劄者,卿試以五甲射焉。”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隻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唐高宗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回紇九姓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敗眾,擒其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回紇九姓衰敗,不再為邊患。
乾封元年(666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其子於泉男生繼位,但為其弟泉男健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龐同善、高品前去慰納,為泉男健所拒,於是,唐高宗命薛仁貴率軍援
送龐同善、高品。行至新城,龐同善為高麗軍襲擊,薛仁貴得知後,率軍及時趕到,擊斬敵首數百級,解救了龐同善。龐同善、高品進至金山,又為高麗軍襲擊,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將高麗軍截為兩斷奮擊,斬首5000餘級,並乘勝攻占高麗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相遇。對此,唐高宗特下詔慰勉薛仁貴。接著,薛仁貴又率兩千人,進攻高麗重鎮扶餘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在善用,不在眾”,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敵萬餘人,攻拔扶餘城,一時聲威大振,扶餘川40餘城,紛紛望風降附。這時,唐又派李績為大總管由他道乘機進攻高麗。薛仁貴也沿海繼進,與李績合兵於平壤城,高麗降伏。之後,唐高宗命薛仁貴與劉仁軌率兵二萬留守平壤,並授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安東都護。薛仁貴受命後,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東都護期間,撫愛孤幼,存養老人,懲治盜賊,擢拔賢良,褒揚節義之士,高麗士民安居樂業。
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時,吐蕃漸趨強盛,擊滅了羌族建立的吐穀渾,又侵略唐西域地區。為此,唐高宗調任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官,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十餘萬人,征討吐蕃。
薛仁貴奉命西行,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將趨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對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說:“烏海地險而瘴,吾人死地,可謂危道,然速則有功,遲則敗。今大非嶺寬平,可置二柵,悉內輜重,留萬人守之,吾倍道掩賊不整,滅之矣。”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薛仁貴安排好後,率部前往烏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軍數萬人,薛仁貴率軍一陣衝殺,斬獲殆盡。薛仁貴收其牛羊萬餘頭,鼓行而西,直逼烏海城,然後派千餘騎兵回大非川接運輜重,但這時郭待封已被吐蕃擊敗。薛仁貴因無輜重接濟,退軍大非川。至此,吐蕃調集40萬大軍前來進攻,唐軍抵敵不住,大敗。但吐蕃並不窮逼,以唐軍不深入為條件與唐議和,薛仁貴不得已應允,然後率敗軍東歸。戰後,他因敗績被免為庶人。
不久,高麗地區相率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貴為雞林道總管,以經略遼東。任內,薛仁貴因事違法,貶象州,後遇赦免而還。
這也是薛仁貴生平最大的敗績,但是也主要是因為用人不當之故,郭待封違反薛仁貴的安排,擅自做主才造成了此次的大敗!
薛仁貴晚年,吐蕃勢力向北發展,阻斷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沙(治今甘肅敦煌),同時,突厥也不斷侵擾唐北境。這時,唐高宗念及薛仁貴功勞而召見他,之後,任用他為瓜州長史,右領擊突厥。突厥聞薛仁貴複起為將,都非常害怕,不敢當其鋒,一時奔散。薛仁貴乘勢進擊,大破突厥,斬首萬餘級,俘獲兩萬人,及牛馬羊三萬餘頭。
薛仁貴於永淳二年(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