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棉花

字數:3673   加入書籤

A+A-




    這邊儀式完成,收生姥姥捧著沉甸甸的封紅笑容滿麵的退了下去,口中那些吉祥話,更是不要錢一般的往外冒。

    從前院送進來塗博士寫下的墨寶,潔白的宣紙上,寫著一個四平八穩的“璟”字。璟,寓意為玉的光彩,平國公府傳承到了小世子這一代,也到了該好好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時候。

    按劉家的族譜,正是“澤”字輩,小世子的名字就叫劉澤璟了。

    “哎呀,我的璟哥兒。”曾氏抱過小世子,在他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大口。璟哥兒用小手撐著曾氏的臉,咯咯地笑了出聲,口水沿著沒牙的嘴牽著線的往下滴。

    自己的親孫子,當真是怎麽看怎麽可愛。

    曾氏也不嫌棄他的口水,拿了自己的輕容紗帕為他擦去口水,滿眼隻見到他的笑臉。

    簇擁著她的婦人們連連恭維道:“瞧瞧小世子跟夫人就的這個親熱勁,果然是親祖孫。”

    “是呢,是呢!這眉眼,可不跟世子爺小時一模一樣。”

    徐婉真在心頭暗暗腹誹,就這麽小的嬰兒,哪裏能看的出來像誰?

    平國公府裏熱鬧了半日,開了晚宴招待這些近親。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徐婉真才從垂花門裏出來。武正翔在這裏候著她,笑道:“還以為你不走了。”

    除了關係親近的這幾個姐妹,徐婉真也沒什麽手帕交。

    來到這裏後,她又是第一次這麽近的見到剛出生的嬰兒,難免多看幾眼。

    “這麽喜歡,不如我們早點回去多多努力?”武正翔看著她,眼裏滿是調戲的笑意。

    徐婉真身後跟著的丫鬟紛紛掩口輕笑,徐婉真沒好氣的飛了他一眼,“說什麽呢!”也不看看在什麽地方。

    慶隆十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份。也許是上天憐憫百姓辛苦,這一年無災無禍。

    太子臨朝觀政也愈發沉穩老練,已經可以做到主宰朝中大小事務的地步,求助慶隆帝的事也越發少了。

    慶隆帝看在眼裏,一方麵甚為欣慰,一方麵又有些失落。但他的身子,不可避免的一日日衰落下去。

    曹皇後默默看在眼裏,她對這個男人的感情非常複雜。嫁給他,令她整個人生的軌跡都發生了改變。

    年輕時,慶隆帝對她諸多冷淡,又給予了她足夠的尊重。近幾年,兩人的關係大為緩和,談不上生死相隨的愛情,也有相伴多年的親情。

    眼看他餘下時日無多,曹皇後的心頭也很不是滋味。

    幸好朝政有太子操心,她便盡力將手頭的宮務操持好,讓慶隆帝在後宮中能活得自在。

    有薑冰薇不計名分的陪在他身邊,慶隆帝越發珍惜起不多的剩餘時光。或去延慶宮和肖太後說說話,或去看看皇子公主們的功課,也去見見他昔日的妃嬪們。

    自他登基為帝之後,還從來沒有這樣悠閑過。這一年他放下所有的心事,足跡踏遍了後宮。若不是身子情況不允許,他甚至想要出門去看看走走,親眼見見他治理下的大好河山。

    而在民間,這一年裏發生了不少徐婉真所在意的事。

    塗曼芬在六月裏嫁給了汪樂裕,當八月桂花飄香的時候,就傳出了有孕的喜訊。

    塗曼芬出嫁後便是當家主母,汪樂裕早就和蘇州的汪家斷絕關係,自立門戶。他信守承諾,讓她仍然可以忙碌著棉花作坊的事。

    終於,在她診出有孕的同時,棉花作坊裏也產出了輕白柔軟的棉花。

    雙喜臨門,寧先生在百草味設宴請了有功之臣,發了賞錢下去,棉花作坊可以正式開工量產。

    塗曼芬有孕之後,寧先生便不允許她繼續奔波。和徐文敏商議了股份,便由徐文敏派出了管事進行後續事宜。

    在寧先生的主導下,成功做出了棉花。但她心性淡泊,對錢財並不十分在意,並沒想過要壟斷資源並以此牟利。

    她和徐婉真的初衷,是為了讓老百姓們都能穿上既暖和又經濟實惠的棉衣。而且,棉花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整個紡織行業都會因此受益。

    所以,寧先生所想,是能讓這個技術能快速的推廣普及到全高芒,而非為她獨有。

    召集了徐婉真、徐文敏、塗曼芬一起商議之後,將棉花的紡織技術形成條陳,通過織錦坊上報給了朝廷。

    棉花做出來的成品,諸如棉被、棉襖、棉布等等,都交給徐家商號建起專門的作坊,擴大生產。並且,通過商號的銷售網絡,迅速的擴散到了全天下。

    寧先生將之前的棉花作坊,改成了進一步研究棉花成品的地方。比方說,徐婉真念念不忘的衛生巾。

    織錦坊本就管著紡織,這項新技術的出現,令徐昌宗也立下一功。

    太子對民間的新生事物本就很感興趣,徐婉真在幾年前呈上的鵝毛筆,如今已經通過學館、商行遍布到全天下。

    鵝毛筆成本低廉,取材隨手便可製得。降低了寒門學子的學習成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文字,令民智初開。

    這次的棉花紡車等技術,令他看到的,遠遠不止商機這麽簡單。有了這樣經濟實惠的禦寒之物,在冬日可供更多的老弱熬過寒冬。

    高芒立朝以來,才剛剛從前朝的戰亂中恢複元氣。曆經先帝和慶隆帝的休養生息,大地煥發出了生機,人口也慢慢繁衍開來。

    一個國家要繁榮,無論是軍力還是商業,不起眼的黎民百姓都是重中之重。

    更重要的是,將這樣厚實的棉襖提供給邊塞士兵,戰鬥力起碼上漲三成。

    這,絲毫沒有誇張。

    要知道,高芒雖然紡織行業發達,但綾羅綢緞價值高昂,平民百姓負擔不起。

    在有棉花之前,百姓們所穿得最多的,是葛麻等粗麻搗練而成的麻布。這種麻布製成的粗布衣服,纖維很硬紮人皮膚,更關鍵的是,禦寒功能極差。

    大戶人家在冬天常常用來禦寒的毛皮、狐裘等物,平民百姓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就算是守衛邊疆的士兵,絕大多數也隻有麻布衣裳穿。那些絲綢毛皮,隻有極少數的將軍、副將等人才有資格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