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懶豆腐(一)

字數:3404   加入書籤

A+A-


    想到家裏那二十多斤的蕎麥麵,未來還有個月才能打下新糧食,她就恨不得一下子再穿回去。她就算有一雙巧手,有個好腦子,也不能變出糧食來呀?

    對了,家裏還有黃豆呢,是不是先給大家解解饞。

    當然,她不是想要去做豆腐,做豆腐得事先泡豆子,還得去村裏裏胥家的磨房去磨豆子,還得用口袋控漿,還得有豆腐盤,更重要的還得有石膏粉,。

    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就是要做,也得時機成熟,自家有了石磨再說。

    還別說,如果能做豆腐,雖然掙不了幾個錢,但卻是四季皆宜。

    不過,她此刻還沒有那麽大的能耐,她是想起了現代村裏的懶豆腐。

    懶豆腐顧名思義,做法肯定是極其簡單的。

    她看到過現代的奶奶做過,姥姥家更是經常吃。就是將黃豆和水直接用石磨打磨成漿,不用過濾豆渣,直接放入鍋中,加入各種青菜葉子、食鹽、蔥等佐料,煮熟直接食用就行。

    其實,古代靠山屯也都知曉懶豆腐的吃法,隻是大家很少這麽吃。

    一是舍不得豆子,畢竟每家就那麽點豆子,還想用在正途上。

    二是屯裏隻有裏胥家有磨房,去磨豆腐得給他家點豆子或者豆汁,給錢當然更好,大家都舍不得。

    不過,之前不知道傅家吃過沒有,反正自從薛一梅嫁過來,傅家一次也沒吃過懶豆腐,看著孩子們餓得肚子嘰裏咕嚕響個不停,薛一梅坐不住了。

    她將丫丫和傅歡放在炕頭上,給她們蓋好被子,笑嗬嗬地說“等著啊,娘給你們做好吃的去!”

    一聽可以吃東西,丫丫和傅歡也不鬧騰了,乖乖的坐在炕頭上,滿臉希冀的看著薛一梅,口水不知不覺的順著腮幫子流下來都不知道。

    傅平畢竟八歲了,不像兩個小的好糊弄,見薛一梅不像說笑,立即擔心地問“嫂子,真的有好吃的嗎?家裏??????還有別的可以吃的嗎?”

    他咋不知道家裏還有好吃的?娘親去世前家裏隻夠三天的口糧了,這還是一天隻吃一頓飯。後來屯裏人給的糧食給娘親辦喪事時吃的隻剩下二十多斤,家裏除了二十幾棵白菜,就是五十多斤黃豆了,難道??????

    薛一梅也沒解釋,而是去外麵直接忙了起來。

    她首先舀了二斤多黃豆放在粗瓷盆裏,將裏麵的雜質挑揀幹淨,用水清洗兩遍,又從外麵窗戶台上挑了兩棵曬幹了的幹癟的白菜泡上了。

    然後舀了半桶熱水,將洗幹淨的黃豆、木勺、炊帚等放在了一個小盆裏,放進了另一隻桶裏,桶裏麵也加了些熱水,然後進屋囑咐傅平道“二弟,你先哄著兩個小的在家裏等著,我去屯裏磨房去磨點豆子,咱今天吃懶豆腐。”

    傅平這才明白嫂子說的好吃的是啥了,還別說,他還是小時候吃過懶豆腐,還真的饞了,不過,他沒有表現出來,卻糾結的問“真的去嗎?要不就別去了,其實,也不太餓???????”話音未落,肚子已經應景的響了起來,傅平不好意思的紅了臉,也把下麵的話咽了回去。

    兩個小的的小肚子也此起彼伏的響了起來,可能也習慣了,兩個孩子竟然咯咯咯的笑了起來,讓薛一梅很是難受。

    趁著孩子們高興,薛一梅挑著兩隻木桶出了家門,直奔屯裏的裏胥家。

    裏胥李勇生家坐落在靠山屯的差不多的中間位置,在屯裏唯一一條街道的北麵,坐北朝南的五間泥草房,各有東、西三間廂房,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在屯裏是除了張家最體麵的人家。

    李勇生和老伴趙氏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閨女,這在古代屬於子女略少的,但兩個兒子和閨女都很出息,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趙氏對老伴兒的愧疚。

    大兒子李誌平在鎮裏開了一間糧鋪,據說每年的利潤相當可觀。

    二兒子李誌安在山外買了一個五十畝有水塘的小莊子,據說畝產水稻能達到一百多斤,一年下來出息不少。

    而唯一的閨女李小紅長的如花似玉,嫁給了康平鎮裏有名的財主胡姓的人家,使奴喚婢,過著少奶奶的日子。

    李家的鋪子能在鎮裏站住腳,與胡家不無關係。

    因此,李家的日子很好過,在村裏不說是頭一份也差不多。

    人有了錢,低調的畢竟少,尤其是李勇生還是裏胥,李家人就有些瞧不起屯裏人,這也是為什麽屯裏人不愛來李家磨房的原因。

    有的人寧願去隔壁村磨房磨糧食,也不去李家,就是不想看李家人的嘴臉。

    而張家據說都是從鎮裏的磨房磨米,然後再用騾車送回來,從來沒有在李家磨過米。

    薛一梅挑著擔子下了山坡後,徑直順著街道向李家走去。

    此時,家家戶戶都將院子裏的積雪鏟了出來,街上兩邊堆得都是積雪,但中間也掃出了一條小路。

    薛一梅挑著擔子一路走一路跟人打著招呼,很快就來到了李家。

    李家的磨房在靠近門口的倒座房裏,是李家特意蓋出來的,是兩間寬敞的泥草房,隻是磨房門口留在裏麵,進去必須先進李家大門。

    薛一梅到了門口,將扁擔放下後,見李家門口敞著門,從外麵能夠看清裏麵李家的兩個兒子李誌平、李誌安正帶著孩子們掃雪。她不禁往門口的磨房看了一眼,見裏麵沒人便鬆了口氣。

    李誌平的長子李家大孫子李金峰,一個十五六歲的俊秀少年抬頭間看到了薛一梅,停下了掃雪的動作,仔細打量了一下,見好像不太熟,就衝著東廂房喊了一聲“娘,磨房有人來了!”

    “哎哎,知道了!”隨著話音,從東廂房走出了一位婦人,正是李勇生的大兒媳劉氏。

    劉氏三十三四歲的年紀,棉衣外麵罩著一身半新的藏藍色粗布外衣,個子中等,皮膚白皙,五官周正,柳葉眉,尤其是一雙丹鳳眼,非常漂亮。隻是眉眼稍微有點吊,顯得人有些刻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