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鐵匠鋪

字數:3489   加入書籤

A+A-


    兩人路過李家時,李家人大都已經起來了,李長貴拿著掃帚在打掃院子,張棗花正在正屋操持著做飯,兒媳王山杏也端著一簸萁灶灰走出家門,扔在了門口的糞堆上。

    傅鬆和薛一梅正好走了過來,跟王山杏打了個招呼,叫了聲嫂子。

    薛一梅沒有進門,將盛魚的籃子遞給了門外的王山杏說“嫂子,這是我給奶奶和鐵蛋的,你們也打個牙祭,改善改善生活。”

    王山杏看著籃子裏活蹦亂跳的大小魚,驚喜的瞪大了眼睛“哎喲,弟妹,你們家也不富裕,還惦記著我們幹啥?留著給歡歡和丫丫她們吃吧,快拿回去。”

    嘴裏說著客氣話,但手卻緊緊地攥著籃子不撒手。

    王山杏知道傅家已經將那條小河買下來了,屯裏人也不好意思再去河裏捕魚,現在可真成了傅家的河了,王山杏私下裏羨慕的不行。

    但她知道自家是沒有那個錢財買小河的,就算買,小河在傅家的地盤上,也不好進進出出的管理小河,傅家,可真是今非昔比了!

    薛一梅自然看出王山杏的不舍,本來就是送給他們的,她也沒在意,笑道“家裏還有呢,再說,雖然我家買了小河了,你告訴長貴伯,啥時候想要給孩子們改善一下,就拿著魚簍盡管捕魚去,自家魚塘,沒說的。”

    正說著,在院裏打掃院子的李長貴聽到動靜走了出來,看著兒媳說“行了,拿進去吧,都不是外人。”

    王山杏這才不好意思的拎著籃子進去了,臨走說了聲“你們回來想著拿籃子。”

    薛一梅答應了一聲“好,嫂子,我知道了。”

    傅鬆恭敬地叫了聲“長貴伯”,薛一梅也叫了一聲。

    李長貴答應著,看著傅鬆、薛一梅的裝扮,憨厚的笑道“你們這是要去鎮裏呀?什麽時候備料就吱一聲,我們家爺兒幾個這些日子都在家,抬抬扛扛的的力氣有的是。”

    傅家要蓋房子的事情,整個靠山屯幾乎都知道了,年前也沒啥事,一般的人家都跟傅鬆打了招呼,說到時過來幫忙。

    傅鬆感激的說“中,長貴伯,到時我一定告訴你們!那您忙著,我們走了!”

    傅鬆、薛一梅告別了李長貴,加快腳步向屯外走去。

    街上又遇上了幾個人,兩人簡單打了招呼,也沒多停留,急匆匆的出了屯子,踏上了通往鎮裏的山路。

    因為天氣寒冷,氣溫也低,這幾天山路上的積雪幾乎沒怎麽融化,中間因為車人行走就算壓實融化了一些,也光滑的厲害,行走時隻能小心地拿捏著分寸。

    好在兩人都是走慣了山路的,腳上還穿著草鞋防滑,雪路更是經常走,這點兒雪並沒有難住他們。

    因為時間還早,路上鮮有行人,偶爾遇見,也是挑著擔子同樣早起的山民。

    兩人一路疾行,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康平鎮。

    傅鬆在鎮裏住了一個多月,早已經摸清了鎮裏的地形,因此,兩人也沒多耽擱,進了城門後,傅鬆帶著薛一梅直奔北大街的平康裏胡同的胡記鐵匠鋪。

    康平裏胡同是南北胡同,在北大街的北邊,胡記鐵匠鋪在平康裏胡同的最北端,坐西朝東,三間敞開的明間後麵是住家的結構。

    因為是鐵匠鋪,房子建的很高,伸出屋頂的煙囪噴吐著濃煙,是明顯的標誌性建築。

    傅鬆帶著薛一梅走了過去,薛一梅站在街邊,好奇的看著眼前這個古代的鐵匠鋪。

    鋪子正中是一個青磚砌成的大火爐,爐邊有一架大風箱,一個滿是黑灰、穿著粗布圍裙,大約十四五歲的小夥計正在拉動風箱。

    風箱一拉,爐膛內火苗飛竄,爐火熊熊,也使鐵匠鋪的溫度飆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薛一梅甚至感覺到了灼熱。

    一名身材高大健壯、臉色紅黑、三十多歲的大漢,敞著懷正拿著一塊鐵器在裏麵煆燒著,等鐵器在爐火中燒紅,大漢就將燒紅的鐵器移到旁邊的大鐵墩上,旁邊另一個十七八歲,身體健壯的小夥子,看樣子是大漢的徒弟,手握大錘就進行鍛打。

    少頃,鐵匠鋪裏叮叮當當的聲音便響了起來,就連整個街道都回蕩著有序的敲打聲。

    大漢左手握鐵鉗翻動鐵器,右手握一小錘一邊用特定的暗號擊打方式指揮徒弟鍛打,一邊用小錘修改關鍵位置,使一塊方形的鐵器逐漸打成了一把斧子的形狀。

    直到鐵器在大漢手裏成型了,大漢才將手裏的鐵器遞給了徒弟,撩起衣襟擦了一把滿頭的汗,就那麽敞著懷走了出來。

    大漢正是鐵匠鋪的掌櫃胡大錘。

    傅鬆見他出了鋪子,就抱拳向他施了一禮“傅鬆見過胡掌櫃!”

    胡大錘絲毫不懼外麵的寒冷,也許已經習慣了冷熱交替,他撩著衣襟扇著風,看了傅鬆一眼,似是認出了他,爽朗的笑道“是你呀!哦,你叫傅鬆啊,想打啥鐵器?你放心,大哥不掙你的錢!”

    傅鬆急忙擺擺手“別介,咱一碼是一碼,胡大哥也得養家糊口不是,傅鬆隻希望你能接小弟這活兒就行,錢不是問題!”

    “哦?既然這麽說,該不會是······”胡大錘四下看了一眼,將聲音壓低了,“禁物吧?”

    傅鬆沒有說話,隻是抱拳舉了舉,意思表達的非常清楚了。

    胡大錘四下掃了一眼,低聲道“跟我來!”說著,走進了鐵匠鋪,徑直推開後門,進了後院。

    傅鬆也機警地瞅了一眼周圍,見沒有什麽可疑動靜,才帶著薛一梅跟在了胡大錘後麵。

    後院和鋪子之間用一堵兩人多高的青磚牆隔開了,院門一關,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

    三間闊朗的正房,左右三間廂房,柴房、茅房、車棚、牲口棚俱全,寬闊的院子,南側院牆還開了一道大門,足以走一輛馬車,說明南邊的住宅也被胡大錘買下來了。

    胡大錘帶著傅鬆、薛一梅進了內宅,一個十四五歲、身穿青色衣衫的小夥計立即迎了上來,恭敬地衝著胡大錘問“師傅,還在東廂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