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製作完成(求月票)

字數:3433   加入書籤

A+A-


    小豆子也著急的說“對對對,那個,下午我就不進山了,我給二嫂買藥去吧。”

    傅鬆則淡定的說“是,你二嫂從昨晚就有些不舒服,買藥就不用了,好好歇著就行。”

    傅平急忙說“那哪行?咱娘就是因為風寒才······,咱家現在也不是買不起藥。”

    小豆子也幫腔說“就是就是,有病就得治,可別學我,總也不好。”

    薛一梅見急忙連連否認道“沒事兒了沒事兒了,我睡了一覺,已經沒事兒了,好啦好啦,你們屋裏歇著去吧,別影響我做飯。”說著,立即手腳不停的開始忙碌起來。

    將烙熟的三十多塊雜麵餅放在幹淨笸籮裏,炒蘿卜絲,熱雞肉、放白菜魚湯,忙得團團轉,精神抖擻的樣子,證明自己確實已經好了。

    傅平和小豆子見薛一梅真的沒事兒,就嘻嘻哈哈的和傅鬆洗漱了一番,正好張虎也醒了過來,飯菜也熟了,大家就熱熱鬧鬧的在西屋炕上吃了午飯。

    飯後,傅鬆他們也沒歇息,直接帶著昨天的家夥事兒進山踅摸硝土去了。

    既然薛一梅說這個東西不怕多,就得趕緊在外人還沒有注意時,多積攢一些。

    別看昨天鬧了一出,驚天動地的,但家裏也沒留人。

    因為大白天陌生人想要從張家鋪子門口進入傅家,那簡直比登天還難!因此,家裏隻留下薛一梅、傅歡和丫丫,傅鬆非常放心。

    傅鬆等人走後,薛一梅收拾好了屋子,讓兩個小的在炕上玩,她便開始用布頭給男人們再每個人縫製一條內褲,順便做兩道棉門簾。

    雖然草編門簾也很厚實,擋風,但還是棉門簾密實。

    她打算掛兩道門簾,裏麵是棉門簾,外麵是草編門簾,這樣多加一道門簾,密封性強,省得從門縫裏漏風,也暖和一些。

    薛一梅一邊縫製,一邊和兩個小的玩文字遊戲,哄著她們從頭背三字經,輕聲慢語的給她們講述裏麵的小故事,以加深她們的印象。

    一晃三天過去了。

    在這三天中,薛一梅終於提煉出了相對純些的硝土,也就是硝酸鉀,按照黑火藥的配製比例,用硝酸鉀、硫磺和木炭,製成了粗陋的黑火藥。

    然後在她的指點下,全家除了兩個小的齊上陣,在火藥裏添加了小碎石,用買來的小孩兒手臂粗的竹筒,製成了古代簡易的竹管雷,還用麻紙裹了火藥、碎石製作了比較粗大的麻紙雷,裏麵的引線使用的都是用桐油浸泡過的麻繩。

    為了防止白天有人過來,這些簡易雷管是利用夜間製作完成的。

    當時院門插緊,門栓纏了麻繩,堂屋門也插緊纏了麻繩,還時刻傾聽著四周的動靜,真的是如臨大敵,絲毫不敢放鬆。

    隻是,這些簡易雷管製作是製作成了,薛一梅卻不敢明目張膽的試驗,也不知這些簡易的雷管效果究竟如何。

    之所以她會做這些,並不是她有多萬能,而是因為她的小舅舅開了一家鞭炮加工廠,她時不時的過去參觀一下,雖然看似很危險,技術也很保密,但小舅舅疼她,核心技術也沒有瞞著她,因此,她才知道個大概程序。

    不然,她可不懂什麽製作雷管,頂多知道火藥的構成罷了,因此,雖然做了不少竹管雷和麻紙雷,但她也沒把握效果如何。

    五十多個竹管雷、八十多個麻紙雷都用油布包裹嚴實,裝進麻袋,被傅鬆放進了西邊柴房的南屋,並用麻繩吊在了屋頂上,免得被孩子們不小心碰到了。

    為此南屋被徹底清理出來,打掃的幹幹淨淨,柴草被堆放在了北屋,南屋專門放置這些雷管。

    傅家的前院縱深很長,柴房距離屋子也最遠,就算有危險,也是目前最合適儲藏竹管雷、麻紙雷的地點。

    為防止柴房漏雨,傅鬆和張虎等人將柴房的屋頂重新修繕了一下,還修了寬寬的屋簷,窗戶還添加了擋板,為此還請了屯裏的木匠陳滿囤、陳滿倉為柴房做了兩副簡易的房門和窗戶,南屋門還另加了一道鎖。

    門窗都是新做的,很結實,窗戶上糊上了兩層窗戶紙,外人從外麵很難窺視裏麵到底有什麽,南屋鑰匙隻有傅鬆、張虎和薛一梅有,安全性應該能夠保障。

    主要是誰也不會想到,傅家最珍貴的東西會放在柴房。

    薛一梅在這幾天還抽空做了兩回豆腐,算是過年給大家加個菜。

    其實,家裏黃豆已經不多了,大部分都讓她做了豆花和懶豆腐,做完兩次豆腐家裏就剩下二十來斤豆子,她還想留些種子,等明年四月中旬在小河四周和小山坳外圍的那些荒地上種些黃豆。

    南邊的土坡上估計種不了黃豆了,因為她不知道等到四月份房子是不是能建好,那個地方應該正是施工的地方。

    家裏的二畝好地是不可能種植豆子的,種植地點隻好選擇在那些邊邊角角的荒地裏,見縫插針的點些豆種。

    除了種豆子,她還想在小山坳裏種些春小麥,家裏這麽多人,糧食自然愈多愈好。

    可惜,傅家的地太少了,也不知小山坳裏麵詳情如何,是不是適合種莊稼。

    豆腐盤子是傅鬆回來後,得知薛一梅會做豆腐,特意請屯裏的陳家兄弟給做的,木料用的還是陳家的,陳家也沒要錢,讓薛一梅覺得怪不落忍的。

    後來她讓傅鬆給陳家兩家分別送去了兩隻山雞、兩隻野兔和四條大魚,算是將人情還了回去。

    陳家別看兄弟倆都是木匠,日子過得也很不容易,一年中難得吃回肉,也就是過年割二斤肉給老人和孩子們解解饞。

    因此,陳家對傅鬆送去的山雞和野兔都高興的不知說啥好,尤其是還有新鮮的活魚,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早就超出了那些木料和工錢,一家人都很感激,孩子們據說看見魚和肉當時都樂瘋了。

    豆腐做好後,先後兩盤子豆腐薛一梅就都凍上了,凍結實後,分成了四部分,自家和張家各一份,山坡下李家和裏胥家也各一份,也算是過年了自家的一份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