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學問

字數:3445   加入書籤

A+A-


    就是將摘穗後的高粱及小麥等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均勻地拋撤在地表,隨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爛分解。

    這樣能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完全地保留在土壤裏,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了地力,而且改良了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危害。

    特別注意的是,為夯實土壤,加速秸稈腐化,在整好地後一定要澆好蹋墒水。

    覆蓋還田,這種方式就是秸稈粉碎後直接覆蓋在地表,這樣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達到保墒的目的,腐爛後增加土壤有機質。

    薛一梅自然沒有講什麽太深奧的道理,隻是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告訴了大家該怎麽積肥,用哪些廢料積肥,達到積肥的目的就行了。

    但隻有這些,已經讓現場的所有人都沸騰了,大家七嘴八舌的問個不停,恨不得薛一梅講的越詳細越好,多講幾遍,好讓他們記住。

    薛一梅自然有問必答,讓大家徹底的了解怎麽積肥的程序,等到大家徹底掌握了,這才又跟大家提了提耕種時,務必要深耕細耕,這樣也能改善土壤環境,提高糧食產量。

    大家聽得連連點頭,深以為然,對薛一梅一個婦人能懂得這麽多,全都刮目相看。

    接下來,薛一梅走到哪裏,這些人就跟到哪裏,對薛一梅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敬畏的不得了。

    薛家人臉上全都頗有光彩,與有榮焉,很是驕傲自豪,就連丫丫、傅歡和小薛柳雖然很懵懂,也揚著小腦袋,像模像樣的緊跟在薛一梅身邊,好像自己很懂似的。

    傅鬆一直護在孩子們和薛一梅身邊,聽了薛一梅的話,心裏對她也很敬佩。

    他雖然也生在山村,也算是個農民,但怎麽種地隻是聽從父母的吩咐,肥料問題那是父母操心的事,他從來沒有關注過。

    想到傅家門前那個糞堆,雖然沒有用石灰密封,但也用沙土漿糊住了,現在才知道原來裏麵還有這麽多道道。

    薛一梅看了土壤墒情之後,又去看了看耕地的界碑。

    這才知道,從七屯沿著山腳往裏走,還有幾個屯落,緊挨著七屯的左邊是六屯,右邊是八屯,現在可以看出,這些屯落一定是宿家早就購買的,分成幾個屯落,可能是為了便於管理吧。

    而這些屯落中,就七屯的耕地麵積最少。

    但這已經讓薛一梅很滿意了。

    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莊子,麵積還不算小,這在現代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這裏竟然稀裏糊塗的就實現了,薛一梅有時覺得恍惚在夢中,覺得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些。

    雖然之前傅家日子不太好過,都差一點兒餓死,後來還是靠賣魚才闖了過來,好容易日子好過了,外人又實在太多了,讓她都有點兒手忙腳亂、身心交瘁的,但同時,她也得承認,傅家的人氣是越來越高了。

    與在現代不同,和鄰裏幾乎不怎麽來往,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也能過日子。

    古代卻講究家族觀念,如果是一個孤兒,無論在官場還是在商場,和一個有著龐大家族的人是不能比擬的,分分鍾鍾就能被人搞的家破人亡,除非你有強大的靠山。

    就算是底層貧民,太過離群索居,時間長了,也會被完全孤立起來的。

    傅家本身就是生活在最底層的貧苦百姓,家裏隻有傅鬆和傅平弟兄兩個,實在是太單薄了些。

    雖然張虎和小豆子是外姓人,但因為和傅鬆經曆了生死考驗,關係已經不亞於親兄弟,小明他們也是如此,這些人的出現,雖然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卻無形中增長了傅家的實力,這是顯而易見的。

    受靠山屯地裏位置的局限,又有各種潛在的危機不知什麽時候爆發的影響,薛一梅不能將家人置身在危險的環境當中,亟需一個較為安穩的地方安置家人,作為傅家的退路。

    這個莊子雖然小了點兒,但打下的糧食,卻足以支撐傅家的日常食用,何況她手裏還有錢呢,如果情況允許,她還可以再買一個莊子,那樣,不管外麵怎麽亂,自家都能保障不會餓肚子。

    薛一梅不是沒有大局觀,也不是沒有悲憫之心。

    但在自己都難以保全的情況下,薛一梅還沒有那麽偉大,也沒有那個財力,顧及到國家層麵上,那是皇上和朝廷官員才會操心的事情,她能將自己的小家顧好,已經是絞盡腦汁了。

    這個莊子以後是自己的,不說完全按照自己的規劃行事,但能幫一把也是好的,幫他們也是幫自己不是?

    因此,薛一梅替佃戶解決了肥料問題,心情也很愉悅。

    如果大家按照自己的法子積肥,待到來年,糧食增產幾乎是板上釘釘了。

    她在地裏看了一圈,對莊子的耕地基本有了個大概地了解,便帶著大家往回走,去查看莊子裏屬於她的倉庫和牛馬騾等財產。

    首先她先來到了位於東南區的一溜的牲口棚、車棚和草料棚等地,一路走來,發現裏麵的耕牛、騾子和馬匹侍弄的都很好。

    薛一梅她們帶來的四匹馬,讓那些車夫也牽到了這十幾個牲口棚裏,此時正安詳的在吃草料。

    這裏的車棚和牲口棚甚至草料鵬,也都是用青磚灰瓦建築的,看著非常結實。

    在這些棚子外圍,也各建了一排排數量不少的青磚瓦房,作為民居之所,隻是裏麵現在還沒有住戶。

    這裏采取輪班值守製,五天一個輪換,每個班次是兩個人。

    今天值班的是王滿倉的大兒子二十一歲的王來財,還有一人是陳萬倉的二弟三十七歲的陳萬富,每次都是歲數大的和年輕的組合搭配,也有以老帶新的意思。

    別看喂養牲口這些活計簡單,但裏麵卻隱藏著大學問。

    這些牲畜可是莊子裏的寶貝,近三百畝地都要指望著這些牲畜犁地,由不得他們不盡心。

    夏季要防暑降溫,通風遮陽,用清水噴灑地麵,及時清理糞便,保持清潔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