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軟肋

字數:3388   加入書籤

A+A-


    可是在今年年後,暗衛發現薛一梅跟著傅鬆和張虎幾次進山,暗衛發現有蹊蹺,在第一次進山時就跟了上去,但也知道傅鬆武功不弱,也不敢跟得太近,怕被傅鬆察覺。

    但是暗衛卻震驚的發現,每次進山,都能聽到深山裏傳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這個發現他自是不敢怠慢,很快將信息傳了過來。

    同時,暗衛對傅家也進行了徹底的調查,發現唯一的異常,是年前傅家除了日常用品外,還購買了許多的硫磺、木炭、竹管、麻紙和桐油等東西,後來還查到傅鬆等人幾次進山在山裏和附近踅摸了不少的白色粉末。

    後來暗衛將這些東西帶回去讓有關人檢驗,發現竟然是含有很大成分的硝石粉。

    聯想到深山裏的爆炸,宿致遠推斷,傅家可能已經擁有了這個世上最厲害的武器。

    可這個突如其來的武器是怎麽研製出來的呢?一個山溝裏的貧民,如何能研製出這種大殺器?傅家有什麽人具備這種才能呢?

    隨後,宿致遠運用排除法,將其他人一一排除在外,判斷出薛一梅才是那個研製出大殺器的人時,這才當機立斷,從京城趕了回來,並在他有意無意的推動中,傅家如願以償的購買了自己的一個莊子。

    而出於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執著,薛一梅不放心宿家人管理莊子,之後也如他所願的將薛家人派了出來。

    可以說,是自己一手推動了莊子的買賣,將薛一梅的軟肋抓在了手裏。

    當然,對傅家或者說薛一梅,他是始終是心存善意的,之所以這麽做,雖然也有不想薛一梅失去控製的想法,但最主要還是想讓薛一梅無後顧之憂。

    隻是,這裏麵的深意,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恐怕還會往壞處想。

    他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就是宿家也是為此準備了多年,就是擔心有朝一日天下大亂。

    別看眼下國泰民安,一副歌舞升平的氣象,但他知道這一切不過是表象而已。

    這幾年全國多地尤其是北方,總是幹旱少雨,糧食歉收,底層農民去除應交的七成賦稅,已經所剩無幾,這還是好的省份,更多的別說交賦稅,有的甚至是顆粒無收,隻得舉家逃亡,這也是大量流民產生的最根本原因。

    有些連年幹旱的地區,甚至餓殍遍地,易子而食,慘狀不忍目睹!

    康平鎮、柳河鎮等地地處東北方,這些年年景還算不錯,去年冬天又下了好幾場大雪,墒情還算好,因此,賦稅也按時繳納了,底層農民盡管也很貧窮,但好在還能活下去。

    可是,這種表麵的平靜很快就會被打破,大量的流民除了流往京畿之地,聽說北方能活下去,流民們也有不少流入了這邊,而本就生存艱難的百姓,被這些流民不斷的滋擾生事,甚至出現偷盜搶劫殺人的現象,他都不敢想到時會出現多麽糟糕的後果。

    因此,他才借機將薛一梅的娘家人安全的轉移了出去,解除她的後顧之憂。

    不僅如此,如果事態往嚴重裏發展,在康平鎮裏的所有宿家人他也打算全部搬遷到京城裏去。

    京城裏,他早已經在好地段購買了好處麵積不小的大宅子,商鋪更是不知有多少。

    本來是想等京城的局勢安穩下來後才讓家人過來,但眼下他發現原本安穩的北邊,局勢變得越來越險惡,越來越危險,就已經顧不得了。

    他擔心的是,屬於太子係的邊軍很可能渾水摸魚,趁機誅殺異己,搶奪軍權。

    宿家雖然沒有站隊,屬於保皇派,但對方如果起事定然缺少軍費,如果破釜沉舟逼迫自己,宿家雖然不怕,但此時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最佳時機。

    因此,他已經給父親和爺爺飛鴿傳書,讓他們留下些下人和一隊護衛看守祖宅,其他人趕緊過來京城這邊。

    京城裏局勢雖然還沒明朗,但是有他和燕王蕭睿在,就不會亂到哪兒去。

    而傅家,他也會尋機提醒他們全家都過來這裏,有莊子的庇護,傅家幾口人安全肯定無虞,也順便讓薛一梅專心教授那個什麽大殺器。

    當然,在這之前,他早就吩咐了李壯,購買了薛一梅在康平鎮購買的所有日用品之外的東西,堆滿了好幾個倉庫。

    他也很想見識一下,薛一梅是如何研製出來的。

    現在薛一梅想要見自己,自己正好提醒他們一下,北邊有可能的騷亂和動蕩,讓他們盡早拿主意搬家。同時也解釋一下,常勇等人的事情,免得發生誤會。

    還有,薛家二房的事,他也考慮是不是跟薛一梅她們說一聲,雖然他們不一定知道其中的內幕,但總要讓他們有個準備。

    因此,見李壯詢問,宿致遠就點點頭說“既然薛夫人有事想要見我,那就走一趟吧。”

    於是,宿致遠一行人騎著快馬,很快就到了七屯的莊子裏,進了莊子之後,直奔原本是宿家現在屬於傅家的那處宅子。

    此次跟隨宿致遠前來的,是宿一和宿二帶領的五十人的護衛隊,邵通沒有跟來,李壯作為莊頭自然當仁不讓,跟隨在左右。

    他們這一行人一進屯,還是李壯領頭,宿致遠更是眾星捧月般的被護衛們護在中間,蹄聲如雷,氣勢逼人,蕩起一路煙塵,自然吸引了全屯人的注意。

    宿致遠在京郊附近的莊子人的心目中幾乎是完美的存在,是比菩薩還心善的主子,是讓他們活下來的最大的靠山和依仗。

    但這位主子等閑也不會光顧京郊這些小屯子,讓這些村人想要表達感激敬仰之情都沒機會,平時隻能背地裏燒香拜佛保佑他長命百歲。

    可是,七屯人前兩天卻有幸見到了這位主子,這讓他們茶餘飯後之餘有了談資,也有了向其他屯落炫耀的資本。

    這兩天在跟其他屯落人相遇時,就算平日不愛說話的人,也變得誇誇其談。

    屯裏人不但不奇怪,反而用讚賞的目光鼓勵說話的人,順便在旁邊隨聲附和,一派與有榮焉的架勢。

    。